聖臨終智大乘經

《聖臨終智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經集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54,頁380。此經為虛空藏菩薩請問佛陀:菩薩應如何觀臨終之心?佛陀示修習五想:無實事想、大悲愍想、無所得想、無所貪想、不從餘處尋求佛想。其中即總攝大小乘主要修持所緣。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願自他有情依於善知識教授,修持佛語,悉得成就臨終智心。

詳細內容 »

聖黃金經大乘經

《聖黃金經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經集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54,頁758。此經為佛陀於祇樹給孤獨園,答阿難所問應如何觀菩提心自性?佛陀開示菩提心能現種種功德,然其自性無有自性,因此無論顯現什麼功德,其自性皆無變異,故如黃金,能夠作種種器,然其性仍為黃金,終不變異。此即大乘空悲雙運的修習之理。佛陀亦說如是修習是生智慧之因。此經未見古譯,今依藏文本譯出,祈能依於佛語勝解大乘菩提心無自性之理。

詳細內容 »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08。本經先記敘普賢菩薩入開示一切法三摩地,而令無邊世界震動,於是佛陀摩普賢菩薩之頂,由此亦致世界震動。隨後普賢請問佛陀如何分辨真實般若與相似般若,佛陀答以資糧位及登地作為界限。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願能漸次成就類與真實般若的功德,證得如普賢與佛陀的勝位。

詳細內容 »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般若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14。此經為金剛手菩薩請問佛陀:具足何法方是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示以現一切諸法為空等四法,又宣說了依止善識、聽聞、思惟、為他開示的四個次第。最後總結應當了知諸法性空,於無生無住相中修習般若。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譯出,祈願自他有情得依佛語如理聞思證達空性。

詳細內容 »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般若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11。此經為金剛手菩薩請問佛陀:菩薩當云何學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示以無生、無相、無性、遠實性、不可得等空性諸理,教以由此而修般若。復於後說修持般若即是受持三世一切諸法之法等六種功德。此經一如《大般若經》中意趣,明示修習空性為般若主體,並讚受持般若殊勝功德。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譯出,祈願般若教法廣弘,一切眾生得悟性空,永出輪迴。

詳細內容 »

聖般若波羅蜜多月藏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月藏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03。於本經中佛陀以「譬如月輪無有分別,猶遶四洲除滅黑暗」為喻,回答月藏菩薩所問「菩應如何學般若波羅蜜多。」繼而循此開展信解行位、聖者位、佛陀三種般若的行境,以答月藏菩薩「般若波羅蜜多為有幾何」之問。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祈與諸道友依止佛語深習般若離分別之義,速證無上覺位。

詳細內容 »

聖大般涅槃經

《聖大般涅槃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54,頁377。此經為佛陀臨涅槃前為阿難授記,佛涅槃後教法於將來世流傳的情況。此經古有玄奘大師譯本《佛臨溲槃記法住經》,然與藏譯本內容有所出入,或為譯自不同梵本。今依藏文本譯出,祈諸行者於值遇教法能生稀有之想,能於教法起承事荷擔想,起大精進,發菩提心,令教久住。

詳細內容 »

三學經

《三學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68,頁165。此經為佛陀於茅房城為比丘大眾宣說三學之義。經文當中申明了戒定慧三學的次第性,以及各自的主要作用。由此可知佛法當中認定三學不可沒有先前的基礎便躐等獲得後面的功德,同時也確認了要獲得斷除煩惱的果位,最終必定要由慧學成辦。本會今依藏文本譯出,祈依此經能令學人獲得三學的定解,循序修持,得解脫位。

詳細內容 »

導師釋迦能仁讚

《導師釋迦能仁讚》,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大師於此極短的讚文中,稱揚了佛陀成佛的事跡,並以此善根,發願令無邊眾生成就與釋迦佛相同的事業。學人可依此短文,隨大師憶念佛陀,策發尋求無上菩提之心。

詳細內容 »

妙音笑心類學

《妙音笑心類學》,為格魯派果芒學派的心類學主要教材。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1648~1722)造。心類學,藏文直譯為「覺知明了」,覺知與明了皆為心識的同義詞;換言之,心類學旨在探討眾生各種內心活動之狀態、特徵與分類。妙音笑大師在公元1700至1707年間,擔任哲蚌寺果芒僧院住持,期間也在寺內班級教授心類學。大師教導的內容不但淵博充實,而且多有創見,新人耳目,於是在諸徒眾的數數勸請下,大師同意撰寫此論。本論係以五大論教材所常見的辨析體裁行文,其內容大致可分作「證達的覺知與未證達的覺知」、「量」這兩部份,並根據《釋量論》等教典,依序介紹伺察識、現而不決、再決識、顛倒識、疑惑、現前識、現量等數類覺知。

詳細內容 »

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

《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學修《現觀莊嚴論》之前行論著,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1728-1791)造。「地道」一詞分別指大乘地小乘地與五道之義。在論中即提到,就像草木山林等一切動不動法皆是依於大地而生;世出世間無量功德亦皆從三乘所生,故稱為「地」。「道」則指由於修行現觀即能開闢前往解脫果位之道,如同道路故以此立名。此書即主要闡明五道十地之意,亦略攝三士道之大綱。透由此書,能令學人系統性的研習各乘地道之差別與性相支分,並種種不同的斷證功德,建立對修道基礎的認識。

詳細內容 »

宗喀巴大師密傳祈請文

《密傳祈請文》為宗喀巴大師之傳記,妙音法王・吉祥具德所造。妙音法王與大師有著深厚的宿世因緣,一生致力於傳揚宗喀巴大師教法;大師示寂後,經由眾多弟子勸請,便於哲蚌寺書寫了此《密傳祈請文》。全文為偈頌體裁,闡述了宗喀巴大師從幼年間即親見本尊得蒙授記,及大師最後在顯密上登峰造極的證量等,無數罕為人知的隱密功德。作者以猶如史詩般的筆法,更以極富韻律感的方式,配合七支供養,活生活色的展現了大師光輝燦爛無比的成就。

詳細內容 »

期刊專欄

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