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0035 觀察具有三種差別的我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毗缽舍那》的時間最近我講的每一講你們都有跟聽吧還有複習嗎一定要記住堅持聽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安立好大乘的動機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我們必須趣向一切遍智的果位為了趣向這樣的果位我們必須聽法安立大乘的動機來聽聞

所以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請大家把《廣論》翻開407頁倒數第2行跟我一起看原文注意喔,注意

又若通達我無自性於彼支分諸蘊亦能滅除有自性執故譬如燒車則亦燒毀輪等支分

我們在證達我無自性的時候對於我的支分的蘊體有自性的執著也會遮除的緣故舉例來說就像馬車被火焚毀的時候馬車的車輪等眾多支分也會被燒毀一樣所以證達我無自性的時候透過證達我無自性的力量也能證達我的五蘊無自性而五蘊無自性就是法無我再說一遍五蘊無自性就是法無我所以他宗就會認為僅僅抉擇我與我所無自性只有抉擇補特伽羅無我沒有抉擇法無我這樣的想法也是不合理的因為透過證達補特伽羅無我的力量──注意聽──因為透過證達補特伽羅無我的力量也能證達法無我

接下來大師引了為什麼這麼說的一個依據我們再往下看《廣論》:

此復於《明顯句論》云

有沒有看到這部論叫《明顯句論》?

依而假立諸具無明顛倒者著為我事此等五蘊即顯現為彼之近取,『此為有蘊相耶為無蘊相耶?』求解脫者當善觀察

在哪本書啊在《明顯句論》中也提到:「我」具有三種差別這個「我」是什麼意思呢平時我們經常談到我這裡的我就是指補特伽羅那麼什麼是補特伽羅呢包含一切眾生還包含佛陀都是補特伽羅補特伽羅的定義是什麼呢就是在自己的施設處五蘊或四蘊之上假立的我就是補特伽羅的定義

這個「我」具有三種差別第一種差別注意喔!注意聽!第一種差別:「依而假立」,注意有個「依」字依就是依靠對吧誰依靠呢?我依靠依靠什麼呢僅僅依靠施設處五蘊而假立注意喔!現在又出現了「施設處」,那麼什麼是施設處呢就是假立任何一法的基礎也可以叫作假立處、施設事在這裡邊的「施設就是有假立的意思譬如在五蘊之上假立補特伽羅五蘊是假立或施設補特伽羅的根基所以是補特伽羅的施設處那麼是不是只要是存在的都要有施設處呢你們認為是可能的嗎只要是存在的都有它的施設處有沒有一個東西它不需要施設處而獨立存在呢是沒有的我在講「存在」。

依而假立」的意思就是注意喔!此處我們的聚光燈我們的注意力所凝聚的這個對境是誰呀?就是「我」。我是依靠五蘊而假立的五蘊是施設處談到補特伽羅注意喔!談到補特伽羅就一定會提到五蘊你們會答上五蘊是哪個五蘊嗎色、受、想、行、識,對吧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補特伽羅是在施設處五蘊之上假立的我們的色身就是色蘊我們的種種感受、想法、念頭也可以歸納在受、想、行、識四蘊裡邊

注意喔!我們稍稍觀察一下一般提到「我」,大家就會想我的身體我的什麼東西、房子啊我的筆和本……,想到這些很少有人會想到我和五蘊有關係而且也很難想到我有施設處──是在五蘊上施設的而且這個「我」,比如說我們談到我的時候往往好像集中於自己身上去想大家可以想想,放眼有情界每個人、每個生命都有一個「我這樣的存在比如說欲界和色界的有情我們從五蘊的角度來看的話欲界和色界的有情有沒有擁有五蘊擁有五蘊那無色界有五蘊嗎無色界──看這名字,「無色界」就是沒有色蘊所以無色界的有情五蘊去掉了一個蘊只有擁有什麼受、想、行、識四蘊他沒有色蘊

如果我們從生命的三態比如說生有、死有、中有這樣的一個狀態先去觀察一下我和五蘊的關係的話比如說當生命死亡的時候是不是五蘊都會帶往來世呢我們都清楚色身會被燒毀因為它不能用了、它壞掉了沒有色身了我們的心識會不會也同時被燒了或斷了或沒了、或滅掉了呢是不會的我們的心識會繼續向前走趣向於哪裡呀下一生,就是來生死亡的時刻叫「死有」,三界的有情所有生命經過死有之後就到了「中有」的階段到了中有還會獲得一個中陰身中陰身就是另一個身體因為他的色身在死的時候就已經壞掉了所以進入下一生中間有個中陰身他還要有個身體這個身體就存在於中陰中有的這個階段結束的時候到下一生注意!到下一生的生有」現起的時候就會下一世了

假設我們非常非常幸運地擁有人身,再投生為人得到人身那麼我們就會在來世再獲得一個新的人身就是一個什麼?新的色蘊然後我們就會在生死之中──在生有、死有、中有生有、死有、中有這樣的三態中不停、不停地輪轉然後產生了無盡生死的悲痛、愛別離苦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圍繞著這個生、老、病、死的運轉還有生、老、病、死運轉的時候這些所有的痛苦就是我和五蘊或四蘊這樣的一個旋轉

前面我們學到「我」具有三種差別第一種差別是「依而假立」──我是依靠五蘊或四蘊而假立的那麼第二種差別是什麼呢第二種差別是諸具無明顛倒者著為我事」。「我」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被具足無明的翳障影響內心導致隨顛倒錯亂而轉的凡夫有情耽著為我的對境換句話說具有著顛倒無明的有情會把在蘊體之上假立的補特伽羅耽著為我會認為那個就是我我就是這樣的對境這是第二個差別

第三個差別,就是此等五蘊現為彼之近取性」,五蘊是我的所取我是五蘊的能取者顯現為能受取這些所受五蘊的能取者的「我」。當我們在輪迴中不斷地受生每受生一次我們就會獲得那一生的五蘊所以說五蘊是所取境能取者是誰啊我是能取者。「我」會被顯現為受取五蘊的近取者

總攝一下,月稱論師說:「我」具有三種差別第一種差別,依靠五蘊而假立第二種差別被具有顛倒無明的有情耽著為我第三種差別顯現為五蘊的能取者對於具有這三種差別的「我」,希求解脫的具慧者要去觀察:「這個『我』是具有施設處蘊體的相還是沒有蘊體的相?」

這裡邊的「相」,在藏文裡邊我們學《攝類學》的時候有學到性相」,是同一個字但是在這裡不能夠理解為性相、定義不能這樣理解這裡邊的「相」,在《四家合註》,巴梭尊者解釋為自相、自性、自方的意思。「有蘊相」,就是蘊有自性有自相、自方成立反過來,「無蘊相」,就是蘊體無自相、無自性非自方成立的意思應成派認為自性不成立自相不成立、自方不成立是空性自性成立、自相成立自方成立是空性的所破

霞瑪班智達解釋具慧者觀察這一點大家可以聽一聽說:具慧者要去觀察具有三種差別的「我」,與蘊體是自性成立的一還是與蘊體是自性成立的異呢如果「我」是自性成立的話就有兩種要嘛與蘊體是自性成立的一──就是我即蘊體、蘊體是我,對吧要嘛與蘊體是自性成立的異只有這兩種可能性沒有第三種可能性你們可以思考一下這裡說的觀察有蘊相還是無蘊相」,霞瑪班智達解釋為觀察具有三種差別的我與蘊體上是自性成立的一還是與蘊體上是自性成立的異

在《四家合註》裡,巴梭尊者解釋為具慧者要去觀察具有三種差別的我是在有自性的蘊體上假立的還是在無自性的蘊體上假立的呢?「我」一定是在施設處的蘊體上假立的那麼是在有自性的蘊體上假立的還是在無自性的蘊體上假立的呢

還有的善知識解釋說順著大師提到的先證得「我」無自性之後接著理應會懷疑既然我無自性那麼我的蘊體是有自性的還是沒有自性的呢所以具慧者就會觀察我的蘊體是有自性的還是沒有自性的因為有蘊相就是蘊有自性無蘊相就是蘊無自性

針對《明顯句論》所說的觀察方式總共有三種不同的解釋第一種是觀察我和蘊體是自性成立的一還是與蘊體是自性成立的異第二種觀察是我是在有自性的蘊體上假立的還是在無自性的蘊體上假立的第三種是觀察我的蘊體是有自性還是沒有自性無論是哪一種觀察方式這樣的觀察都很重要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40712自性執自性執故據藏文補譯。
40712如《明顯句論》云此復於《明顯句論》云據藏文改譯。
40713依緣假立依而假立據藏文改譯。
40713顛倒執顛倒據藏文改譯。
40713即是能取五蘊為性此等五蘊即顯現為彼之近取據藏文改譯。
40713然所執我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