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持短傳諸上師祈請文・悉地穗
《加持短傳諸上師祈請文・悉地穗》,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此文為宗喀巴大師所著其短傳上師的傳承祈請文。短傳傳承有異於長傳傳承。長傳的傳承是自世尊代代不斷傳承下來的傳承,而短傳傳承則是由當代的上師直接親見本尊所獲得的傳承。大師的短傳傳承,主要即來自鄔瑪巴,鄔瑪巴曾為大師作轉譯,將至尊文殊的教授傳與大師,另外也傳與大師文殊修法,大師也因此而親見文殊。本文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祈請傳承諸師,即於金剛持、文殊、鄔瑪巴勇金剛三師作祈請。後半部即如《功德之本頌》,祈請於相續中生起諸道證德。大師於諸多著作中,多次言其及證德,是由至尊文殊所恩賜。因此此篇祈請文,於格魯傳承實有極為重大之意義。本會今依大師文集譯出,祈與諸同道一同修持此理,生生世世大善知識攝授,永不缺離,道證功德,速生於心。

聖般若波羅蜜多二十五門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二十五門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般若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398。此經為佛在須彌山頂一切諸眾夜居處,與菩薩、諸大比丘、諸天及非人等集會時,向金剛手菩薩等大眾,透由二十五法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的口訣教授。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譯出,祈願自他有情得依佛語如理聞思證達空性。

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校訂本)
《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章,宗喀巴大師詳釋修習奢摩他之前行、所緣及次第,並清晰說明成與未成之界限,教導我們透過修習寂止,令心專注於一境,進而成就止觀雙運,以證達無我的空性智慧,迅速斬斷生死輪迴的根本。譯經院以法尊法師譯文為基礎,針對較微細的藏文字句、義理稍作刪補,盡可能呈現出宗喀巴大師論述的原貌,同時圓滿尊法師弘揚佛教的事業。並且因應真如老師宣講「廣論止觀初探」的緣起,為利大眾學習,特將重新校訂之〈奢摩他〉章單獨刊行。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08。本經先記敘普賢菩薩入開示一切法三摩地,而令無邊世界震動,於是佛陀摩普賢菩薩之頂,由此亦致世界震動。隨後普賢請問佛陀如何分辨真實般若與相似般若,佛陀答以資糧位及登地作為界限。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願能漸次成就類與真實般若的功德,證得如普賢與佛陀的勝位。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般若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14。此經為金剛幢菩薩請問佛陀:具足何法方是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示以現一切諸法為空等四法,又宣說了依止善識、聽聞、思惟、為他開示的四個次第。最後總結應當了知諸法性空,於無生無住相中修習般若。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譯出,祈願自他有情得依佛語如理聞思證達空性。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般若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11。此經為金剛手菩薩請問佛陀:菩薩當云何學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示以無生、無相、無性、遠實性、不可得等空性諸理,教以由此而修般若。復於後說修持般若即是受持三世一切諸法之法等六種功德。此經一如《大般若經》中意趣,明示修習空性為般若主體,並讚受持般若殊勝功德。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譯出,祈願般若教法廣弘,一切眾生得悟性空,永出輪迴。

聖般若波羅蜜多月藏大乘經
《聖般若波羅蜜多月藏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03。於本經中佛陀以「譬如月輪無有分別,猶遶四洲除滅黑暗」為喻,回答月藏菩薩所問「菩應如何學般若波羅蜜多。」繼而循此開展信解行位、聖者位、佛陀三種般若的行境,以答月藏菩薩「般若波羅蜜多為有幾何」之問。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祈與諸道友依止佛語深習般若離分別之義,速證無上覺位。
期刊專欄
整理中
目前尚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