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音笑心類學
《妙音笑心類學》,為格魯派果芒學派的心類學主要教材。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1648~1722)造。心類學,藏文直譯為「覺知明了」,覺知與明了皆為心識的同義詞;換言之,心類學旨在探討眾生各種內心活動之狀態、特徵與分類。妙音笑大師在公元1700至1707年間,擔任哲蚌寺果芒僧院住持,期間也在寺內班級教授心類學。大師教導的內容不但淵博充實,而且多有創見,新人耳目,於是在諸徒眾的數數勸請下,大師同意撰寫此論。本論係以五大論教材所常見的辨析體裁行文,其內容大致可分作「證達的覺知與未證達的覺知」、「量」這兩部份,並根據《釋量論》等教典,依序介紹伺察識、現而不決、再決識、顛倒識、疑惑、現前識、現量等數類覺知。

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
《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學修《現觀莊嚴論》之前行論著,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1728-1791)造。「地道」一詞分別指大乘地小乘地與五道之義。在論中即提到,就像草木山林等一切動不動法皆是依於大地而生;世出世間無量功德亦皆從三乘所生,故稱為「地」。「道」則指由於修行現觀即能開闢前往解脫果位之道,如同道路故以此立名。此書即主要闡明五道十地之意,亦略攝三士道之大綱。透由此書,能令學人系統性的研習各乘地道之差別與性相支分,並種種不同的斷證功德,建立對修道基礎的認識。

宗喀巴大師密傳祈請文
《密傳祈請文》為宗喀巴大師之傳記,妙音法王・吉祥具德所造。妙音法王與大師有著深厚的宿世因緣,一生致力於傳揚宗喀巴大師教法;大師示寂後,經由眾多弟子勸請,便於哲蚌寺書寫了此《密傳祈請文》。全文為偈頌體裁,闡述了宗喀巴大師從幼年間即親見本尊得蒙授記,及大師最後在顯密上登峰造極的證量等,無數罕為人知的隱密功德。作者以猶如史詩般的筆法,更以極富韻律感的方式,配合七支供養,活生活色的展現了大師光輝燦爛無比的成就。

聖般若波羅蜜多日藏大乘經
此篇經文,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497。此經為日藏菩薩請問佛陀:善巧方便菩薩當云何學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示以善巧日三摩地,而宣說善巧日三摩地猶如太陽的七種功德,並告示菩薩應當修習空性。而受持此經者,當得淨化諸障,圓滿資糧。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祈與諸道友信受佛語,同修般若,證無上覺。

一切如來般若波羅蜜多一字經
此篇經文,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414。佛法中最究竟的正見為空正見,在梵文中,阿字為否定、空、無之義,故阿字即代表無自性義。因此阿字在佛法中極為重要。本經中佛告阿難:「此阿字名般若波羅蜜多一字,於諸有情能予利樂,故當受持。」此經未見古譯,而以極短的經文顯示佛法正見的核心。本會今譯出以與諸同道共念如來所說法要。

班禪善慧法幢所著薰供
《班禪善慧法幢所著薰供》,四世班禪大師所著薰供儀軌中較短的一篇,四世班禪・善慧法幢大師(1567~1662)造。此師自幼依止佛智大師等諸多上師,成為一代耳傳教主,並將此前密而不宣的耳傳法要著書傳世,如《安樂道論》《上師供儀軌》《甘丹大手印》等。薰供,是將糌粑(穀物經過水浸、炒熟而磨成的粉)、三白(乳汁、凝乳、酥油)、三甜(冰糖、蔗糖、蜂蜜)等供品混合,投入火中焚燒,以其熏煙進行上供下施。若能如法修持,近可消災除障、心想事成,遠能圓滿福慧、速疾成佛。

宗喀巴大師三珍寶譚密意略釋
《宗喀巴大師三珍寶譚密意略釋》,卓尼.名稱講修大師(1675-1749)著。此師於色拉昧僧院學習五大論獲得學位,後擔任卓尼寺上師,先後為該寺建立法相僧院及密續僧院,貢獻極大。本論旨在簡要地解釋宗喀巴大師的《無上三珍寶譚》,雖然並未進行逐字逐句的解釋,然對其中的義理架構及具體實踐方法均有所闡發。同時,本書也幾乎是《無上三珍寶譚》的唯一藏文釋論。
期刊專欄
整理中
目前尚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