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的意思為何?

問題敘述:

大般若經中「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都無自性,皆應除遣。請問:

  1. 這些所列,除「補特伽羅,作者,受者」可能還知其意,其他是否有特別所指?
  2. 何以常常看到佛陀在般若經中,把這些並列?

解答法師:釋如法

關於補特伽羅,月稱論師所著的《空性七十論釋》中說:「對此串習所產生的著為我的就稱之為我。這就成為三有的實事,所以稱之有,或由於心力的緣故,稱為有情。與命根相屬而且生存著,因此名為命者。從業與煩惑而生,生於餘處,因此名為生者。以意為主而生,因此名為意生。意是最主要的,所以稱為儒童。造作善不善無記,因此名為作者。領受諸業之果,所以名為受者。斷定對境,所以名為知者。進行觀察,所以稱為見者,這些等等是其名稱的差別。」《廣論四家合註》中補充了沒說到的部分:「由多資生因緣而長養故,名為養者」。

這些都是與補特伽羅義涵相仿的詞,只是以不同的角度詮說,因此經當中提到補特伽羅的時候,多會將這些詞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