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菩薩福德智慧越來越圓滿,還是能感受到有情眾生的痛苦?

  • Post category:廣論問答

問題敘述:

為什麼佛菩薩福德智慧越來越圓滿,還是能感受到有情眾生的痛苦?

解答法師:釋如法

這個問題的核心應是佛菩薩的智慧福德增長時,痛苦應該隨即減少或消滅。而感受到眾生的痛苦時,應該自己會感到痛苦。但是佛菩薩的心一定會感受到眾生之苦,這二者合起來,不就看似相違了嗎?

這個問題可以分幾個層次來說。

第一是,佛菩薩必然會感受到眾生的痛苦,但是感受到眾生的痛苦,是否自己一定會感受到痛苦呢?不一定。在《入行論》中就有提到有人問說:「或問大悲多生苦,何故慇勤令生起?」意即大悲心會感受到別人的痛苦而產生痛苦,那麼為何還要努力生起大悲心?寂天菩薩答道:「菩薩思維眾生苦,悲心何嘗令苦生。」看看我們自己的現況與菩薩的現況,就會明白,到底是念眾生苦的菩薩痛苦,還是我們這些沒有大悲心的有情比較痛苦?顯然,菩薩雖然具有大悲,但是他的生命是解脫痛苦的,所以有感受眾生痛苦的大悲心,未必自己就會比較痛苦。

已經現證空性,盡斷煩惱的佛菩薩,完全不會因為大悲而生起痛苦。再退一步說,尚未現證空性的菩薩,即便因為感受眾生的痛苦而生起大悲,也是非常值得的。《入行論》中說:「若以一苦為方便,即能消滅眾多苦,諸具悲者於自他,悉皆應令生彼苦。」由於生起大悲心,繼而會消滅眾多苦,如果因為悲心這一苦能消滅眾苦,那也是太值得了。所以具有悲心的人,會設法令自他都生起感受眾生諸苦的悲心。所以初階的菩薩,即便仍會因為悲心而受苦,但其所滅除的苦更多,相比之下是非常值得的,所以即便苦也要生起大悲。

再其次,即便悲心會生起一些苦受,但那是純粹的痛苦嗎?《入行論》接著又探討了這個問題:「若能如是修相續,樂求息滅他人苦,猶如鳧雁見蓬池,不勞驅遣自趣入。」想要息滅他人之苦,已經成為菩薩的續流,這時候菩薩生起悲心而除他人苦,已經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相反的,對菩薩而言,那就像水鳥見到水池一般,不用策發,自然就會想要趣入。這才是菩薩真實感受到的狀態。因此,從這個層次來看,佛菩薩福德智慧越來越圓滿,還是能感受到有情眾生的痛苦,並沒有相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