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你們準備好了嗎?今天我們要繼續往下學,請大家翻開《廣論》358頁倒數第2行,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原文。
此中因相,若不以此為足而持其心,更求顯了數令明現,所緣雖可略為顯了,然非僅不得心安住分之三摩地,且障得定;又若所緣雖不明顯,然於半分所緣持心,亦能速得妙三摩地,其後明顯既轉增進,則易成就明了分故。此出智軍論師教授,現見極為重要。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如果不滿足於此而攝持內心,想要更進一步顯現得更加清晰,為了顯現得更加清晰而反覆、反覆地明現。當我們這麼做了之後,雖然那個所緣境也許能夠稍微變清晰,但是,不僅無法獲得內心住分的三摩地,反而會成為獲得寂止的障礙;即使所緣還沒有非常清晰,但是針對半分所緣而執持內心,就能迅速地獲得三摩地,獲得三摩地之後接著就會越來越清晰,所以能容易地修成清晰的部分。這是出自於智軍論師的教授,宗大師強調說:「現見極為重要。」所以宗大師認為,智軍論師的這段修定的教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善知識也教誡我們說:我們觀修佛像要以總相來觀修,並不一定一開始要觀想得很細微,如果觀想得太細微的話,反而可能會產生障礙。所以一開始的時候,要用眼睛開始去看,去反覆地看;但是在正修奢摩他的時候,是用意識去緣取的。如果是初學者的話,可能意識現起的時候不是很明顯,或者一會兒就忘記怎麼樣,這個時候同時用眼睛和意識一起去緣取也是可以的,沒有過失。因為初學的人怎麼樣?散亂啊!隨著掉舉而看不清楚所緣境。所以一開始好好地看、仔細地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看完了之後要把它記住,對吧?然後明現。用意識緣取的時候,就專注,注意!專注在一個總相上。
這個時候我們要管好我們的心,不要一直去執著細微的部分。如果太注重細節的話,把注意力都放在,比如說:佛像手印啊、腳的位置啊、身體的姿態、衣服的顏色,甚至瓔珞,甚至一朵花、法器,一直要把這些細節都弄得特別清晰的話、觀想特別細微的話,那內心就無法定在一個所緣境上。
雖然沒有把佛像的細節觀想清楚,但是如果是一直心緣著這個佛像的總相,緣著一個境的緣故,就能夠迅速地,注意!快速地、迅速地獲得奢摩他。
能夠快點兒得定是我們所有修定的人的最大願望,此處已經交代了能夠迅速地得定的辦法,宗大師引用智軍論師的教授,來教導我們如何觀修才能快速地得到奢摩他,這點非常重要!
大師的這個教授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可以自己觀察一下,會不會發現其實不注意是非常容易犯的?
想一想,因為我們在觀想的佛像剛剛有一點清晰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內心會隱隱地有一些興奮和歡喜,難以抑制地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觀想得更清楚,所以這個時候就會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清晰、想要觀察得更清楚這件事上。
而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提起的正念──就是經典上和善知識的口訣是什麼?就是對這個半分清晰的總體的佛像要生滿─足─想,並且以這樣有一點輪廓的佛像開始修奢摩他,就可以得定。
注意!並不是所緣的佛像越來越清晰那才是修定,而是要將心安住在半分清晰的這個所緣境,也就是佛像上修定,這種修定的方法才可以得定。在我們還沒有得到奢摩他的時候,如果數數地努力讓所觀的這個影像、所觀的這個佛像越變越清晰的話,這會擾亂,這是一個岔路口,通向擾亂。
即使所緣還沒有非常清晰,注意!正確的就是──即使所緣還沒有非常清晰,但是針對半分所緣而執持內心,就能夠迅速地獲得三摩地,這種修法通向迅速地得定。
所以沒有清淨的善知識的傳承教授,修行者在這裡,大家想一想會發生什麼事?可能會產生留難吧?就是浪費太多光陰啊!走上了錯誤的修定的方式,這是非常容易發生的。所以大師在此反覆地強調這一點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定要放在心上,這是用功的最佳指導,我們千萬要依教奉行!
其實控制自己想要把佛像越看越清楚是有點難度的,因為那種感覺就是想要把佛像越看越清楚,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希求吧!在那個時候,一下子清楚、又一下子沒那麼清楚的時候,怎麼辦呢?我們就接下去看,還是要沿著正確的方式。看文:「若不以此為足而持其心,更求顯了數令明現」,我們的心處在一個極不滿足的狀態,更去欲求佛像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清楚,而且數數地──他不滿足,才一遍、一遍地努力──讓所觀修的善所緣更加清晰。形象嗎?就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就好像我們調整我們的眼神的這個注意力,還想要越來越清晰,努力地看,一遍、一遍地努力。可是這個時候,這種努力會障礙得定!
再看原文,說:「所緣雖可略為顯了,然非僅不得心安住分之三摩地,且障得定」,所觀修的雖然會略為清晰一點,就是前面那個數數、數數地看,這個所觀修的雖然會略為清晰一點,但不僅得不到定,而且會障礙得定。那大家想想,障礙得定是什麼意思啊?就是我們的這種用功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障礙,我們就在製造障礙,和自己的目標背道而馳。所以,很顯然一定要憶念善知識的教授,不能隨著自己的心想要怎麼修就怎麼修,我們一定要走在修止的正確的路上,要切記這一點!切記!
再往下看:「又若所緣雖不明顯,然於半分所緣持心,亦能速得妙三摩地,其後明顯既轉增進,則易成就明了分故。」那麼正確的方式,就是緣著半分等佛像來修定的話,即使所緣還沒有非常地清晰,但是針對半分所緣而執持內心,就能迅速地獲得三摩地。「其後明顯既轉增進」的「其」,就是指獲得了三摩地;「其後」就是獲得三摩地之後,所緣反而越來越清晰,能容易地修成清晰的部分。注意,「速得妙三摩地」的「速」字,快速!這個快速的方式是什麼呀?不是一遍一遍地、非常費力氣地讓所緣清晰,而是當我們得到了一個半分所緣、清晰半分的時候──所緣不是像我們希求的那樣清晰,是半分清晰的時候,對這樣的一個所觀修的佛像持心,注意!這種方式才能速得妙三摩地。
接下來精彩了!得到了妙三摩地,而且我們所要的清晰就更容易到達。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裡邊有一個次第?先上手的話不要先求清晰,有個總體的佛像半分就可以了,對不對?先不是要求清晰,要求一個總體的。然後先對於半分的所緣持心,持心之後得到什麼?答:得到定!得到定之後,它就又會更容易清晰。可是如果把這兩個次第倒過來,先求清晰再求定的話那就是障礙,就得不到定,對不對?一定會對得定產生障礙,所以大師說:「現見極為重要」!
在這一個部分我講得稍稍仔細了一點,就拜託大家也仔細地聽。因為我特別特別擔心我們在修定的時候又隨著自己的習慣,忘記了經典上的教授、忘記了宗大師的叮嚀,反而走在一個會生障礙的路上。所以就是拜託大家一定要聽仔細了,依大師的教誡來修行,依照清淨的傳承的教授來修定,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今天就到這裡,謝謝!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358 | 12 | 道理,若以此許猶不為足而不持心,欲求明顯數數攀緣 | 因相,若不以此為足而持其心,更求顯了數令明現 | 據藏文改譯。 |
358 | 13 | 妙三摩地令心安住 | 心安住分之三摩地 | 據藏文改譯。 |
359 | 1 | 次令明顯其明易成 | 其後明顯既轉增進,則易成就明了分故 | 據藏文補譯。 |
359 | 2 | 極為重要 | 現見極為重要 | 據藏文補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