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523 清淨教授與相似教授的差別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清淨教授與相似教授之差別者」,是第三科把書翻開到《四家合註入門》的208頁第二段

第三、清淨教授與相似教授之差別者」,第三科必須要了解清淨的口訣和非清淨卻看似清淨的口訣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其實就是真的和假的,對吧比如說這個口訣對我們非常非常地珍貴但是如果你得到一個假的口訣你覺得是真的依著這個口訣去了解經典,拿來修行那就萬劫不復所以非常非常有必要去辨析清淨教授與相似教授的差別你看祖師多貼心把這個科判列出來是不是你我夢寐以求的

那麼這兩者差別是什麼呢注意喔開始囉!「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說:「如果是清淨的口訣的話必須是正確了解廣大經論內容的方便這就可以說是清淨口訣。」這就是清淨口訣喔就是它一定會幫助你了解廣大經論的內容它是一個方便、善巧方便如果不是這樣但是他自稱是口訣,「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佛語、廣大釋論」──對於導師佛陀的語教和開大車軌師等人所造這種種廣大的釋論它對境是這樣──「所有義理不能授與決定信解」。先要探討「決定信解」是什麼呢就是證知的意思證明、證知的意思那「不能證知內容不能授與決定信解」是什麼這個口訣反而讓你沒有那麼相信經典也無法了解經典

這下面說:「或反顯示彼不順道」,那麼這種口訣就不是清淨口訣叫什麼呀它有個名字叫「相似口訣」。那麼對這種相似口訣要怎麼辦呢肯定是先判斷啊學了一段時間,你發現:欸我對於佛陀的教典還有祖師的論著到底能不能越來越發生信解了解得更深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是相似口訣因為它反顯不順嘛

對相似口訣的態度是什麼就四個字──「唯應棄捨」,就直接的一條路扔掉就對了!「棄」和「捨」,丟棄掉所以「一定要棄捨」,下面還有兩個字斷離」,就不要再依靠它了不要捨不得,直接丟掉不是清淨口訣是相似口訣就一定要棄捨它因為這是錯誤的修行方式依靠得越久毒會越深就還要把那個毒去掉像戒毒一樣

接著看一看209頁這邊說:「中文譯文中的教授』和『口訣並沒有區分?」仁波切解釋說:「上師口訣就像是理解打開經論所有義涵之門的一把鑰匙但是漢文中的教授和口訣就都翻成一樣了清淨的教授和清淨的口訣在藏文的義涵上是不同啊!」仁波切說是不同的呀!「這裡邊《廣論》的原文是口訣無倒顯示解脫道的清淨能詮是教授口訣就像剛才所說的如同看見經論內容的什麼──那個譬喻──眼睛就像眼睛一樣或者說易於了解義涵的一種方便這兩者是不同的。」

仁波切就舉個例子說以前看電視一直沒有顏色按來按去都沒有用辛苦了半天也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結果找人來看說要這裡按一下然後顏色立刻就出現了這就是口訣口訣就像這樣理解看不懂經典的時候心裡想:「是這樣子嗎?」我們就不確定嘛我們就會亂想嘛就是:從這個路、那個路、那個路……,可是你一條路也確定不了甚至你確定了之後也會自我懷疑但是到上師身邊上師說:「這樣的話意思是這樣!」然後就解釋了這樣就是口訣所謂的口訣就是你非常容易了解其中所有內涵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口訣

下面有個問題說:「口訣一定是善知識講的嗎?」仁波切回答說:「口訣是自己的善知識講的。」就是你依止的善知識對不對因為他會知道你的弱點在什麼地方你容易出現的偏差在什麼地方他會給你一些口訣教授

在210頁還有一段就是我請問的問題因為那時候從前面的續文讀下來說「唯應棄捨」,一大串到底要「棄捨」什麼我認為是那個口訣棄捨了經典嗎還是我們要棄捨口訣是那個口訣本身在棄捨經典還是我們要棄捨口訣我不知道「棄捨」往回會括號到哪裡然後仁波切直接回答說:「要棄捨相似的教授。」這個你們看一看就可以了就是要棄捨錯誤的口訣對不對這裡邊說:「有人教了你一個修行的方式修了大半天修不出來什麼的話那這個口訣就不一定是對的。」

那時候還有問說:「『唯應棄捨』就是應該要放棄嗎?」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要問這樣一個問題不知道是誰問的想一想有人問你說:「唯應棄捨就是要放棄嗎?」仁波切就回答說:「就應該放棄相似口訣非常多的和經論不相符順的也非常多要分辨非常困難、非常困難!」你看仁波切很尊重這個問題對不對仁波切說:「其實分辨這個相似口訣和清淨的口訣是不容易的!」我們只是得了一個概念但是在具體問到問題的時候你會去詢問:「這是不是清淨教授?」實際上是我們一直要問的一直都要問所謂的「一直都要問」,從親近善知識開始到止觀雙運、到密續全部都要提問的因為你也會東聽西聽嘛東聽西聽一些東西然後你再去問

當初在學習這本論的時候因為仁波切非常地謙虛允許我們提問仁波切還說:「用研討的方式。」他的說法軌則就跟《廣論》上講一樣他說:「我不是善巧者我是用學習的態度。」當時是解決了非常非常大的問題師父非常非常贊同我們要好好地學好好地這樣努力地學師父是非常開心我們能夠學到《四家合註》,仁波切能為我們這樣講是很不容易求到的一個傳承所以大家要好好地珍惜幾百年了,《四家合註》第一次傳入漢地而且被我們這麼多人一起學這是難得的盛會

在這裡邊聽到相似口訣」和「清淨口訣」,所以對我們來說去依止善知識變成是非常非常重要和慎重的一件事情它不是說:「啊!哪裡趕快去聽啊趕快去受灌頂啊!」誰來了你都不看是誰然後趕快就去受實際上依止一個善知識你真的要詳細地觀察這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我們來說比如說師父讓去跟誰學就跟誰學師父沒有讓去學的時候自己是不敢亂去的因為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一點我覺得常師父是很嚴格的其實仁波切也非常嚴格你們沒有靠近的時候不知道那種有個學習的地方就到處去跑除非這兩個善知識的見解是完美符合如果它有一些些相對的地方你又如果沒有利用經典把它解釋清楚最後你就把自己丟到了疑惑的坑裡爬不出來讓你非常非常疑惑因為我們沒有能力辨析對不對

所以最初能以五大論這樣從幾轉法輪的角度去把佛語的扼要都了解一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大家現在在堅持多年廣論》的學習因為這也是三藏的攝要也是非常難得的!《廣論》不是那麼好學的喔看起來文字好像比較簡單──有人把它看得非常簡單但是我們學的目的是為了思惟思惟為了能生起道次第的證量所以如果只是把那個字都看懂了:啊知道有什麼可是你思惟之後有沒有轉變自己的心業力有沒有轉變有沒有修改自己的身口的行為對於上師三寶有沒有更有信心對於業果的部分比起以前有沒有更加地深信對於戒律的行持有沒有比以前更加地細緻而且知道用還淨儀軌去還淨不再對自己造作的惡業裝著看不見或者太絕望把它堆積在那兒不處理這些很無知的行為都在由於學教典慢慢地改善了這就是經典在改變我們的命運對不對我們透過正知見在改變命運這樣就是非常好的

所以廣論》雖然在字面上好像看起來比較懂了但是真正地把它化成改變生命的行持還是要一番努力呀而且要非常深刻地努力像阿底峽尊者為什麼叫業果喇嘛共下士道修心──皈依三寶之後的因果都說好好持戒可是不好好地思惟因果是很難好好持戒的那請問好好思惟業果──「久思二因果」是什麼大家就要用幾十年甚至生生世世的努力去建立業果的正見啊對不對

這是非常、非常貼心的教授我希望大家一起學要珍惜呀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