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522 三轉法輪所有扼要都攝在五大論中

今天我們繼續向下學在《四家合註入門》205頁打開書準備好你的全神貫注。「第二」,唸文囉

 第二、若離口訣則慧劣者不得此等密意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

這是第二個接著是第三

 第三、清淨教授與相似教授之差別者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佛語、廣大釋論所有義理不能授與決定信解或反顯示彼不順道唯應棄捨

這是第幾個?第三個下面是第四個

 第四知解清淨不清淨之差別者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是故 縱須尋求合己心量之簡要口訣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 總體而言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 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這裡邊就有三個,對不對從第二開始第三,然後第四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仁波切的講記是從「第二」開始就是「如果離開口訣的話那麼慧劣者不能夠得此密意」。說:就像剛才我們說的那慧劣者是誰呢?也是我們我們由於慧力、根器越來越鈍如果離開口訣的話非常非常難以得到佛語的心要這裡邊用一個「十分難以得到」,在想:如果是二分、四分六分、八分、十分,「十分難以得到」──滿分哪!非常難、非常難

此等密意」是指什麼呢這個「此」,首先說是誰的密意呢指佛語契經還有珍貴續典的這個密意內涵就是我們的對境是對佛語契經和密續續典的這個密意是不了解慧劣是沒法了解所以它攝在第二科──沒有口訣能不能得到密意呢是得不到的

雖其如是」是指什麼呢就是說佛語契經和續典雖然是最殊勝、最殊勝的教授可是因為「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就是兩個開大車軌等師這樣的解釋這是指這個喔如果沒有這些密意的論著還有善士的口訣──注意啊!這是我們的對境聞思的對境──「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對佛陀的教誨、教典憑藉自己的力量想去那裡的憑一己之力想要征服這座高峰的──解釋佛語這樣的人,「密意莫獲」。就是一定不知道在說什麼對不對掌握不到心要由於上述的原因,「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開大車軌師為此而寫出釋論和口訣

這就解釋說為什麼要造論呢因為直趣經典密意莫獲呀自己說:「那自己看好像有時候也能看懂。」注意!這個「好像是」,你並不能確定自己讀經典直接趣入經典的時候你得到的體會或者認知說:「我讀經典了我好像也能看懂一些。」甚至好像有些人覺得自己開悟了但是到底看懂了什麼悟到了什麼這是要有經典做依據的可能還要有真正悟了的人看你那個是悟到了什麼層次還有是不是路走反了所以大善知識造這些論比如說對《般若經》造論──《現觀莊嚴論》等等有沒有必要呢如果沒有造的話就密意莫獲呀因為很多人想憑一己之力去征服這座高峰實際上沒有這些開大車軌解釋是很難的

注意喔這是誰說的第二文殊宗大師說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說的喔這是宗大師說的,對不對還有很多祖師都是這樣的不然他寫論作什麼沒有用何必寫呢佛陀已經把他的密意都寫在三藏十二部裡都講完了那為什麼還需要祖師造論呢就是後面的人看不清楚對不對

下面有個問題我就是那個特別愛問問題的學生所以碰到能回答自己問題的善知識就覺得非常開心說:善士教授就是善知識的口訣所以這裡邊的善士教授的「教授就是口訣的意思

然後在這裡仁波切說:「就藏傳佛教來說最主要的就是研習五大論。」很多年前五大論可能對我們來說是很陌生的現在大家基本都知道為什麼要學論呢直接學習佛語是無法了解的。「有人認為五大論中的現觀》的學習並不能取代《般若經》,學習佛語一定要直接學《般若經》、《楞伽經》,或者《華嚴經》等等有這樣的說法。」然後仁波切說:「這是比較常見的有一些寺院還會這樣說:『我們是學《華嚴經》的學《楞嚴經》的。』但是在藏傳佛教不會這樣大格西們、善知識們他們會直接針對經典做探討。」可能不會分哪一部經哪一部經他們不是這樣分的。「他們會直接針對經典做探討辯論然後再斷除疑惑多次地斷除疑惑。」現在因為辯論制度在我們僧團建立已經快二十年了所以大家可能對此學習方式並不是很陌生了但二十年前應該是很陌生的

說:「除此以外五大論就已經包含了三轉法輪的教法。」注意喔!三轉法輪──是從這個角度來詮釋佛語比如說初轉的是什麼法輪就是四諦法輪它是被《戒律》和《俱舍》所攝的第二轉是無相法輪它是為《現觀》和《中觀》所攝的三轉法輪攝在《辨了義不了義》。《釋量論》像是了解五大論的眼睛對於三乘來說主要詮釋了一切有部、經部的內容所以可以算是收攝了初轉法輪如是佛陀所說的三轉法輪所有扼要全部攝在五大論中而這個就在說明修持要從這裡來學習如此將《現觀》和佛陀的言教──注意喔──作結合而後,就能了解結合《現觀》再來看《般若經》時才能了知《現觀莊嚴論》的這一句是講經文的某處到某處就像一個《般若經》的說明書一樣對不對說這一段是怎麼解釋的然後這樣子我們才能夠很好地認識

聽了一些《現觀》的教授之後再去看《般若經》,你會發現它的系統性是非常明晰的尤其是到一些難點的辨析之處因為很多祖師都會寫寫完之後你就發現喔!《般若經》的這一段是應該朝這個方向去理解的如果沒有看祖師的註釋的話方向整個都是錯的你都不知道朝什麼方向去解釋這一句就能離譜成這樣所以自己學習甚深般若真的是很危險的

這裡邊師父說不然翻閱《大藏經》,這一段如何修行──注意喔!如何修行──還有作如何解釋真的是非常困難、非常困難因此說「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是為了讓人了解佛語密意才作的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