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045 「敬禮」是由內心形之於身口

  • 講次 | 0045 (2018-09-03 ~ 2018-09-05)
  • 標題 | 「敬禮」是由內心形之於身口
  • 音檔 | 2A 04:02 ~ 06:26
  • 廣論段落 | P1-L1 ~ P1-L2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敬禮尊重妙音
  •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7-L2 ~ P38-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7-L1 ~ P38-L2 )
  • 手抄段落 | 現在看本文……論代表智慧。
  • 廣海明月 | 第2卷 P34 ~ P37
(更新日期: 2022年11月4日)

00:00

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到宗大師講十七部論今天我們要往下學習大家可以先調整一下自己聽聞的動機要造作一個菩提心的動機──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必須證得大覺的佛位為了證得大覺的佛位我必須去了解如何是成佛的因那麼如何了知這個因一定要聽聞佛法佛法詳盡地揭示出一個有情從一開始沒有親近善知識然後慢慢地親近善知識直到內心中生起第一個道次第乃至全圓道次第所有的過程00:58

所以聽聞的時候要把自己的心從平常一些散亂的所緣中集中起來就是要全神貫注要習慣聽到師父的聲音的時候馬上把心靜下來當我們的心沒有其他的所緣專注聽聞的時候那應該是跟佛法相應的時候也是我們生命中展現一種純淨由於聽聞真理而產生愉悅感的時候所以現在大家開始聽01:39

現在看本文翻到第一頁第一頁那個論也主要地分成三部分分成三部分第一個叫序分那麼其次正分最後結分相當於我們平常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那麼這個最前面那個現在我們開始的是序分那序分當中又分三部分第一個是「論前歸敬」──歸依跟禮敬第二個說明「造論的宗旨」,他為什麼造這個論的那麼這末了一部分就是「敦勸」,一再地勸我們怎麼樣去聽受怎麼樣去聽受02:46

這一小段我們就不做更多的討論了我們再繼續地聽02:53

現在看那個文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那是藏文下面第二行就是翻成功我們中文的意思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敬禮」就是我們說皈依啦一心恭敬地禮拜實際上這個敬禮是通於三業而真正呢由於意業而形之於身、口的形之於身、口的這樣那麼這個「尊重」呢這個原來的印度它這個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姑如」,姑如翻成功我們現在的話叫上師所以這個上師啊我們平常說上師好像是密教裡專門名詞實際上不是印度凡是對一個老師的尊稱就叫姑如就叫姑如那麼這個就是「尊重」,這地方那麼「妙音」呢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普通大乘論所歸敬的都是文殊師利菩薩論代表智慧04:15

下面師父解釋了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以及「敬禮尊重妙音」。師父解釋了「敬禮」,說是皈依然後在這裡師父強調說:「一心恭敬地禮拜」「敬禮」,它的核心應該就是恭敬、專注所以在這裡邊師父說:「敬禮是通於三業」,三業就是身、口、意最重要的是那個「意」,你心裡有了然後才能夠形之於身、口04:55

敬禮尊重妙音」這「敬禮」兩個字其實應該是有大學問的師父在一開始的時候講了恭敬是要內心中真正的恭敬不要只是身、口做一個形式所以如果是內心中真正的恭敬的話那就要想很多了比如說我們恭敬的對象是誰呀他有什麼功德然後為什麼我要恭敬我要去禮敬恭敬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它有沒有層次的遞進還有一點就是在我從小到大生命中所有歷程我有沒有由內心深處發出對父母啊對我的老師啊或者對一個什麼人的恭敬之心內心中有沒有確確實實地體會過「恭敬」二字當那種恭敬在內心中生起的時候我們的身就不由自主地彎下去呈現出由於內心而形之於身、口的寂靜恭敬的樣子吧有沒有那樣很自然的不由自主的恭敬有沒有這樣的經驗06:15

因為很顯然我們去寺院或者去頂禮善知識頂禮出家人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到了某一種莊嚴肅穆的場合我們的三業也隨之變成很恭敬那麼恭敬這件事有沒有成為我們生命中好像一個呼之即來你只要想要恭敬它就能來的狀態還是有的時候我們拜佛面對經典乃至我們面對出家人好像要它它沒有──沒有那種油然而生的恭敬如果沒有油然而生的恭敬那麼這個敬禮有的時候可能就會流於表面或者變成一種禮儀的形式而缺乏了真正的內涵。 07:01

所以師父講了「敬禮」這兩個字就是一心恭敬地禮拜他的內心中是有實際內涵的由於內心中有恭敬的這個續流然後才會形之於身、口而不是只做個樣子07:18

播放迴向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