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037 不忍弟子吃苦,師父改變說法方式

大家好!現在我們要開始學習《廣論》了,請大家要端正一下自己的發心,再再地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有沒有準備好開始聽聞?那些手邊忙著的事情、那些放不下的牽掛,可不可以在此刻轉為希望能夠成就無上正等菩提?這樣的話可以幫忙自己,也可以幫忙到所有我們關心的、我們不認識的有情。

其實這就是師父在整個《廣論》的講說中,還有其他的教典裡,反覆教誡我們的生命目標的確定性,對無限生命的長遠規劃。這樣的規劃,我們是否能從內心深處產生熱忱,和自己的苦樂掛鉤?因為要圓滿所求的樂,和究竟地離苦,你不成佛也達不成。

越學越多的時候,我們就會詳細地去了解,我所希望成就佛果的佛陀到底有什麼樣的功德?分分斷證。甚至菩薩到底有什麼樣的功德?乃至入道之初的皈依之門是怎樣的?乃至從我現在開始,聽聞軌理是怎樣的?在聽聞的時候發心是怎樣的?那麼在正聞的時候,我又如何觀照我的身心,避免進入昏沉和散亂都不自知?總是走神啊,或者會陷入到一個疑問,聽、聽、聽,突然出現一個疑問,然後就整節課都在想這個疑問,結果師父在講什麼沒聽清楚,然後我再跟大家一起研討也沒聽太清楚,整節課下來就是盤那個疑問。我建議不要這樣,你想到一個疑問先把它放著,然後往下聽!不然一節課就是那個疑問。

比如去跟師父學習的時候,我也是會問師父問題,但是呢,通常問一個問題之後,有時候會發現師父好像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師父在講他想要講的。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啊,師父!我要問您的問題不是這個!」應該弟子都不會這樣做。所以你就要聽啊,就要聽!聽一聽發現:欸!師父是在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上,講了他的一個視野、他的一個角度。能不能站到跟師父一樣的視野?很難!但是你慢慢地超越你原來的水平這種高度、地平線,慢慢、慢慢站得高一點,然後再去看你剛才那個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欸,這個問題小很多了!不像一粒灰塵沾在鼻子上,覺得好大好大,但是實際上照鏡子一看,也只不過是一丁點大而已。

所以師父常常教給我們看待一個事情的角度和視野,當這個角度開始改變的時候,不同的東西就會出現,而我們常常是角度出了問題。比如說觀功和觀過,就會直接產生苦樂;比如說對現在我們在法人事業、各個研討班承擔的所有居士們,人在一起會不會有煩惱?會呀!這麼多原來都不認識,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會有煩惱的,吵吵的、是是非非的這些。但是在這些所謂的事相上大家不一樣的看法、這些諍論之中,大家的發心是為什麼?注意!就是為那個目標──希求佛果。

在諍論的過程中,是以法繩人、要求別人如法呢?還是要消滅我愛執?是把「我」越吵越大,還是注意在這個整體的大環境中,用一個謙虛的心去和其他居士互動?你要不謙虛,就變成我越來越大,要不好好調心的話就會很麻煩,對不對?因為到處都是問題、到處都是問題。然後你會發現說:很多為難的事情我都知道啊!這樣就很辛苦。

但是你想想,知道很多為難的事情之後,在這個事情上的法──向內調伏的法,知不知道?受了很多委屈、很多辛酸、很多苦楚自己知道,但是這些委屈、辛酸和苦楚上面所揭示的法,就是那個業呀,業!我們會覺得:表相上看起來,啊!都是因為你不理解我、因為你那樣說我才傷心。但是為什麼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傷心,而沒有高興呢?高興什麼?淨化業障呀!正因為我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遇到問題就卡住,所以我才馬上就翻《廣論》、馬上就緣師父的法,才能在各種煩惱的境界中挺立到現在。

有沒有煩惱?有啊!一天一浪一浪地都不停。那為什麼能在這過程中一直堅持修行?就是師父說的──歷事練心!練什麼呀?練我們皈依的心、緣法的心、提正念的心。所以你恰恰會發現,就是這些煩煩惱惱的事情,就是這些好像是是非非的人和事,卻讓我們不停地醒覺:我要提正念!我不能迷失其中,我不能被現象所迷惑,讓自己的修行原地踏步。要看著師父的希望,為著師父,我必須超越煩惱的心情和下劣的見解,要再再地提起正知見。

好,我們現在聽一下!

同樣地,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我把那個講法本身,也完全改變、完全改變。以後原則上面都是遵循這一條道路,講到每個地方,總要使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然後這個認識當中,慢慢地去推展擴大,而不忽視整個的內容。等到我們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慢慢地到某一個程度,然後把整個的全貌安進去,使得我們對於整個佛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所以我們這裡是簡單地說明一下,宗喀巴大師他當初是這樣的,他說他是先在教法上面,有了這樣的一個認識。所以當年,在他那一個時代,他在整個西藏,可以達到獨一無二的,最高的這樣的一個地步。先在教法上面,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一下。他曾經講法,同一天講法講二十一部論,換句話說,我們在平常講法,一座、一座,他講二十一座。 

好,我們就先把 1B 的最後一段研討一下。師父說:「同樣地,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我把那個講法本身,也完全改變。」同樣的什麼原因啊?還記得上節課提到的嗎?原地踏步、修了半天都弄錯了、未會先會、冤枉苦頭吃得太多,因為這樣的原因,師父看到宗喀巴大師有這麼高的修行成就,指出一條路,把整個的教法都振興起來!而且到今天我們還能這樣受用!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師父跟我們講《廣論》、研討《廣論》;同樣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師父把講法本身也改變了。可以說應該原來師父不是這樣講《廣論》的,翻開可能就開始:「《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是什麼意思……」可能就這樣講。你看,師父在 1A、1B 已經花了這麼大的篇幅,都在講到底怎麼修行、怎麼選路。應該說在正式地學習本論之前,師父已經一直在告訴我們修行的經驗、入手處到底是怎麼做的,所以他把講法本身就改變了。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