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取捨鏡,啟解脫眼——漢譯《妙音笑心類學》出版

文/釋性揚

公元 1700 至 1707 年間,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在哲蚌寺果芒僧院擔任住持,大興講聞、辯論之風。大師一生學問廣博、多有創見,當時為心類學班級授課時,湧現了許多優秀的學僧。各班級學僧在大師座前聽講,留下了大量的筆記。

隨後,經弟子眾數數祈請,妙音笑大師將各個班級授課筆記作為底稿,親自善為修訂,彙編集結成書,撰寫出一本心類學教材——《略顯心類學建立・善說金鬘莊嚴論》,簡稱為《妙音笑心類學》。三百餘年後,這部心類學名著的漢譯本,由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組織翻譯,歷時三載,經反覆校對,即將於 2020 年 12 月由福智文化出版發行。

諸有情類每時每刻無不希求引樂除苦,卻因無明障蔽而流轉於生死之中。佛陀認為:一切痛苦之源都來自對事物錯誤的認知——無明,而佛法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即徹底了知諸法實相的心智——一切智智。佛法的核心問題,在於消滅錯誤認知,建立正確的認知。從心類學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去除無知、邪解、疑惑,由此獲得正量。

心類學以《釋量論》為依據,其闡述的心相以「覺知」作為主軸,按照六種支分,來解釋不同程度的未證達的覺知與證達的覺知,並旁及產生心識必要的因緣、不同心識如何透過不同管道認知對境、由於何種因緣導致顛倒識,以及意識與根識的差別等主題。

五大論中「量論」前行課程分為:攝類學、因類學、心類學三科。攝類學側重於建立破立的思辨理路,相對而言,因類學和心類學則較接近印度量論典籍對佛法要義所直接探討的主題。因此,色拉昧學派大格西智自在所著的《開啟新慧理路之眼》中就教誡說:「不要耽著攝類學的周遍斷語而感到自滿,應該要進一步去學習因類學和心類學!」

透由心類學的學習,能了知內心各種行相,了解自己對於法的認知,目前停留在什麼程度,未來應該經過哪些次第,加深證達的深度及清晰度。

譬如,心類學中提及三種疑惑:等分疑惑、合理疑惑、非理疑惑。等分疑惑對正反雙方處於均衡的疑惑,合理疑惑對境界雖有疑惑卻傾向於正確方面,非理疑惑則反之。學習教典中出現的疑惑,合理疑惑會帶我們趣向正理,非理疑惑則帶我們趣向非理。如《藍色手冊》所說:「合不合理疑,亦成進退因。」對三種疑惑的清晰辨識,可以幫助我們在未完全證達正理前,在合理疑惑中建構信仰,避免陷入超過限度的懷疑而失去了原有的信心。由此可見,心類學對各種心念的細緻觀察辨別,對我們修行上有莫大的助益。故而,一些心類學著作被命名為「明取捨鏡」,也被盛讚為「開啟求解脫者眼目的唯一方便」。

2017 年 10 月 24 日,主譯如法法師於加拿大返回台灣的航程中開始翻譯本書。兩年後, 2019 年 11 月 21 日,心類學初稿譯訖。接著組織譯場進行完整流程——內容義理校訂、考據經論出處、註解法相難點、校勘不同版本。於 2020 年 8 月 15 日開始進入會校,主譯如法法師、主校譯師性忠法師、審義譯師性浩法師、參異譯師性說法師與審閱譯師性天法師等五位譯師,於 9 月 26 日共同完成全書之會校。隨後妙音佛學院三個現觀班的數十名學僧,也投入眾校工作,在統一用字與翻譯體例上挹注龐大的心力與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譯校過程中參考了很多不同版本:有印度果芒僧院出版的打字本,另一個是源自拉卜楞寺的木刻長函本,而 2015 年印度果芒僧院重新編輯了《妙音笑大師文集》,此次採用的底本即是其中收錄的《妙音笑心類學》。因其源自塔爾寺版本,校對嚴謹,鮮見疏失,歷來頗受推崇,故作為翻譯的主要依據,並酌優參考其他版本。

據悉,妙音笑大師高足——賽倉大師的心類學著作《心類學・頸嚴》、《心類學・別飾》與《心類學難點講說筆記》等果芒派心類學專著,也已進入大慈恩譯場流程,預計於明年度出版,以饗漢地廣大學法者。

《妙音笑心類學》請書資訊詳見:福智文化心閱網
https://www.bwpublish.com/books/jam-yang-shay-pas-presentation-of-awareness-and-know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