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接下來再往下看。看文:
又云:「此中瑜伽師欲悟入真實性,而欲無餘永斷煩惱及諸過失,應如是觀:『何者為此輪迴之本?』彼若如是正觀察已,則見輪迴以薩迦耶見而為其本。又見我是薩迦耶見所緣,見我不可得故,則能斷除薩迦耶見,由斷彼故,煩惱及諸過失無餘遮滅。故於最初唯應於我諦審觀察:『我執之境所謂「我」者,此為何耶?』」
所以《明顯句論》中就說了:「凡是希求解脫的瑜伽師,透過前面所說這樣的次第而想要趣入真實性,並且想要無遺漏地徹底斷除貪欲等煩惱與生老病死等等的這些過失,注意喔!應該怎麼辦呢?最初應當觀察,注意!想要離苦最初應當觀察,觀察什麼問題呢?『輪迴是以什麼為根本?是因為什麼導致了在生死中流轉?』去探索在輪迴中流轉的最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瑜伽師如此觀察的時候,透過如此觀察的力量,會見到輪迴的所有過患都是以我執與我所執的壞聚見為根本,從壞聚見出生。」
前面有講到「薩迦耶見」,對吧?還記得什麼是薩迦耶見嗎?你們能答出來嗎?薩迦耶見是梵文的音譯,義譯它就是壞聚見,兩個名字是一個東西。關於壞聚見的安立方式,不同宗義不盡相同,應成派認為:緣著與自己同一相續的補特伽羅,執取自方成立的我或我所任一的行相的染汙慧,就是薩迦耶見。染汙慧就是它這個慧是髒髒的,應該說被有自性徹底地染著,所以它會產生痛苦。那「壞聚」是指補特伽羅施設處的蘊體──你看!注意這兩個字「壞聚」──由於蘊體是無常的,而且會壞滅,所以不是如同外道所執著的那般恆常地存在。那你說誰是外道?如果你產生了那樣的見解,你就自己考慮考慮:是不是我執著這個蘊體恆常地存在?由於諸蘊聚合而施設假立,所以不是如同外道所執取的那樣單一的。為了破除外道所認為有常、一、自主的我,所以佛陀宣說了蘊體為壞聚,是會壞滅的,並且是聚合,暫時聚合。
大家會不會覺得:那如果沒有外道,是不是佛陀不會講這樣的見解?佛陀只是為外道說的,那我不是外道,所以我是不是不需要聽?你們覺得呢?外道是什麼?有一些外道他也是要追求離苦,對不對?他追求離苦的方式,不是像佛陀所承許的那般,所以他得不到快樂。識別成外道這個問題再找個時間辨析。
因為是真實的道理,你依照它離苦,這叫真理,對吧?我們皈依佛,這是導師,因為他有真實的離苦得樂的能力;他實踐完了,他說的法我照著做可以真實地離苦得樂;然後會有僧眾,是修行的助伴,所以這為三寶,是皈依境,對不對?所謂的外道就是他方法是錯的,或者說完全不究竟。
那認為「常」是不對的,接著會想什麼?接著會思考:既然輪迴的所有過患都是以壞聚見為根本,那麼我執與我所執的壞聚見──提到一個「見」──它是對什麼境作為所緣?它緣什麼?在這樣觀察的時候,會發現顯現為彷彿真實的「我」,就是壞聚見的所緣境。然後再去觀察,用正理觀察的話,由於見到了「我」不可得,也就是如同壞聚見所執取的我並不存在,或者說所謂的「我」,並不是如同我們所顯現那般真實存在的──顯現那般。透過智慧看見沒有壞聚見所執的我,並且注意喔!持續地修持,你就會發現壞聚見所執取的那個「我」是不存在的,持續地這樣觀察的話,就能斷除壞聚見。你會保持警覺心,保持正見。
這都是要下功夫的喔!持續地修持,你看!觀察、再觀察、再觀察,都是要下功夫的,所以一定不是在散亂的、毫不在意的,或者說心裡緣著五欲等等諸多煩惱,你就沒有辦法思惟空性,你不能鎖定「壞聚見所執取的我」去思考。這個時候是要專心去思考,是要花出時間、體力、精力。這些過程是這樣講過去了,但是它要花時間的。
所以持續修持就能夠斷除壞聚見,並且由於斷除了壞聚見,貪欲等煩惱與生老病死等輪迴的過失,都會──注意──四個字,「無餘遮滅」,就是沒有一點遺漏地被滅除。滅除是什麼意思?連影子都不見,灰燼都沒有,徹底地消失了叫滅除。所以就不會發生一會兒又好了、一會兒又糟了,一會兒又好了、一會兒又糟了,我們就在這裡邊一直折騰,不會發生這種事情,就是一勞永逸!
輪迴的所有過患、所有痛苦,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壞聚見,而壞聚見之所以生起,就是因為執取「我」有自性。所以修行者看到抉擇「我」,注意喔!抉擇「我」是如何存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我們的生命來說,它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學佛法你就想要離開痛苦,那痛苦的根本找到了之後,抉擇它就變成生命的頭等大事。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在一切應抉擇的事上,只對「我」進行觀察。
是不是跟我們平常解決痛苦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是佛教我們的方式啊!就是對「我」進行觀察。而不是觀察:誰惹我了、誰不對了、誰又說什麼了、誰又做什麼了、我要跟誰算帳……,不是這一些東西,是對「我」進行觀察。怎麼觀察呢?就是:我執的境,所謂的「我」究竟是什麼?是否是自性成立?是從境那邊成立的?有沒有我心的安立等等?要對「我」做這樣的觀察。
我們剛開始學毗缽舍那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非常地不習慣聽聞空性,乃至去沿著這樣的思路鎖定「我」來觀察,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辦。面對這種狀況,我很隨喜很多同學都還是那麼有希求心,這個希求心就是源於在前面的道次第一直說三主要道要學到空性的部分。所以單單是我們能從生命裡抽出這樣的時間來聽聞一下什麼是煩惱的根本,以至如何去斷除煩惱的根本,這一刻,你說黃金萬兩可以買得嗎?你說你用了多少生的努力能換得、能夠聽到這樣的消息?所以要千萬好好珍惜自己能夠聽聞空性這樣的時間和這樣的福報。
大家都知道,佛陀在經典裡邊,有的時候講到空性,很多弟子就退出了,為什麼?因為他沒有福報,福報不夠、資糧不夠了。所以當你學到空性覺得特別困難,甚至突然發現你自己好像在廣論班待不下去了等等,想起諸多的問題,然後開始觀過、開始消沉、開始覺得這一切都不是那麼殊勝,開始「我」大大地出現。這種時候,你要考慮考慮你留在這個班裡能得到什麼?就是空性的學習。你說多少人不在班裡邊能學成的?一離開,過一段時間,七岔八岔的緣,東跑西跑,過一段時間就把學空性這件事給忘了,也沒有一堆同學一起學。我們有好幾萬同學一起學,這是一個難得的盛會!
所以請大家把生命中的那些苦、那些挫折,因為有遇到空性的原因把它看清。因為沒有什麼比了脫生死更大的事情,比輪迴千百萬次都沒有出期、也遇不到這樣的真理,那些痛苦比起來太小!
所以在讀到這樣的真理的時候想:何德何能?我能夠聽到佛陀講空性,如此清晰的宗大師抉擇的應成派的理路,無量劫來盼這樣一刻。千萬不要因為一些芝麻綠豆的事情,你就放棄了聽聞如此殊勝的法。當你內心有所動搖的時候,你就趕快去積資糧、拜懺啊、供養三寶啊、孝順父母啊,做一些善行讓自己的福報迅速地積累,你就會蔑視自己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所受的痛苦。你會覺得你得到的實在是太、太多了!付出這麼一點痛苦,得到這麼美的法,這是地球上乃至整個宇宙中最划算的!
因為我們生而為人,隨順暇滿,值遇了大師教法,又值遇了有這樣清淨的傳承,值遇你有信仰,你有時間可以修學。這個時光如果還不用它來達成生命最終的超凡入聖,你不向上躍,還被那些芝麻綠豆的事情緊緊地纏住腳,然後再絆到更深刻的墮落和輪迴中去,有什麼事比這個更痴狂、更瘋狂和慘烈呢?
所以一定要審視一下:這是我自己遇到空性的清淨傳承的時光──宗大師的毗缽舍那!對不對?你如何來面對自己這樣的一個機遇,你會因為一些小事情放棄嗎?如果這樣的話,那叫善待自己嗎?那你就太悲慘!所以當我們有幸值遇這樣的真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把這個課堅持上下去,跟住同行善友好好地學習。因為跟到一個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單獨出去之後很容易就會落隊,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安住在各自的班裡,好好地學習。如果平常有一些什麼問題,讓你產生了一個想要離開的想法,多半離開的都就沒有學成,我看到是這樣。因為東跑西跑、東跑西跑,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你能安住其中好好地學習,比如說把這個空性,現在我們剛聽一輪,然後兩輪、三輪、四輪,乃至學個幾年、多少年、多少年,如果你能對空性的這種思考非常熟練地應用,那誰比你更幸運?誰比你更幸運呢?那此生你就全贏了!不管你多苦,只要遇到這樣的教授,你還愁什麼呢?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407 | 1 | 修觀行者,若於真實起悟入欲 | 此中瑜伽師欲悟入真實性 | 據藏文改譯。 |
407 | 2 | 生死 | 輪迴 | 據體例改譯。 |
407 | 3 | 生死 | 輪迴 | 據體例改譯。 |
407 | 3 | 所緣境界 | 所緣 | 「境界」依藏文改為巴註。 |
407 | 3 | 由 | 見 | 據藏文改譯。 |
407 | 4 | 永斷煩惱及諸過失 | 煩惱及諸過失無餘遮滅 | 據藏文改譯。 |
407 | 4 | 何為我執所緣之境,何等名「我」 | 我執之境所謂「我」者,此為何耶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