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在對宗大師作教誡的時候,還有特別提醒大師說:「顯現品與空品二者,絕對不可有所偏倚,尤其必須重視顯現分。」
文殊菩薩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是說在觀修空性的時候,像業果、輪迴、解脫這一切的法,都是名言所安立的顯現分。這些法存不存在?這些法是存在的,不能因為諸法無自性就認為萬事萬法都不存在,這點是學習空性的過程中最最重要的!
有很多人在觀修空性的時候,他就會有一些失誤或者說有很大的失誤,這個失誤是什麼?他把「所破」破得太過,破得太過之後,他就會生起一種叫無所有見,這個無所有見會認為一切萬法都無法安立。無法安立是什麼意思?就是虛無,什麼都不存在了,什麼都可以不存在。因此文殊菩薩在對宗大師作教誡的時候,就對於這一點有非常鄭重地、很大力地強調。有沒有發現這種觀察是來源於文殊?
關於佛法的扼要,以及應該依止什麼樣的教典而尋求正見等等,文殊菩薩也做了無量的開示。文殊菩薩跟大師說:「印度的善巧班智達所寫的著作也有少許例外,不可以認為完全無誤,不可以認為只要是印度班智達所寫的論典就一定全部都是正確的。」就是看書也要能夠看出來哪一部分是不太對的,你想他的慧力要多強啊!印度班智達的作品、注疏喔!因此在大師請問文殊菩薩的時候說:「關於解釋聖龍樹意趣的著作,可不可以執持月稱論師的論著是完全沒有錯誤的?」文殊菩薩回答說:「月稱論師是上方世界佛土中某尊如來跟前的一位菩薩,觀察力和心力都最為超勝,他為了闡明聖者龍樹的宗規、教法的心要,因而乘願來投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他所解釋的聖龍樹意趣,無論是於顯、於密都沒有絲毫錯誤。因此,你在一切時處當中,必須定解月稱論師的著作為純然可信的依處。」這個就是文殊的教誡。
之後,大師就到了沃卡這個地方閉關專修,做淨罪集資。注意喔!你看看大師在學習空性的時候閉關專修,做什麼呢?淨罪集資。剛開始的時候,大師不斷地禮拜,就好像是閉大禮拜的關哪!拜到石頭上都留下了禮拜的痕跡。在這個過程中大師親見了三十五佛之後,還是不斷地、繼續地淨罪集資。那時候大師還有用曼達供養的方式來積聚資糧,當時據說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他不斷地供養曼達的過程中手都破皮了,開裂、出血,但是大師沒有停。
雖然大師以非凡的毅力做淨罪集資,但是仍舊沒有很快地通達甚深的空正見,因此大師就曾經想:「像彌札大成就者,還有龍菩提阿闍黎等那些大師現在還在印度,要去他們的座前求得正見,不這麼做就沒有辦法了!」然後又形容說:啊!好像在上面被風鼓舞著,在地上是被水推動著一樣。就是說他那個力量,想要去求善知識解釋空性的力量,宗大師示現非常非常地強烈,即便是上千位的三藏法師流著眼淚挽留也擋不下來。然後他已經走到了洛札這個地方,也就是藏地的南邊靠近印度、尼泊爾的這個邊境,這時候遇到宗大師的上師洛札大成就者虛空幢。
由於本尊金剛手菩薩的指示,最終大師還是決定留在了藏地。在那幾年大師就修復了精奇寺,廣造佛像、興辦供養、和合僧眾、弘揚戒律等許多淨罪集資的偉大事業。同時不斷地觀察抉擇應成見和自續見的要點,但對於究竟的扼要處,大師覺得依舊是沒辦法生起將所有的不安都徹底根除的那個定解。
後來大師去了沃德貢傑山的山腳下,一個叫拉頂的這個僻靜處。在那裡大師視上師與至尊文殊無別而多番地殷重祈求,同時不斷地閱讀佛護論師所寫的《佛護論》,以及聖天菩薩的《四百論》,還有月稱菩薩的《明顯句論》等中觀大論師們所造作的論典,而且一邊讀、一邊做深細的研究和仔細的抉擇。
後來,有一天大師在睡夢中,他夢到了聖龍樹菩薩父子五尊聚在一起,正在討論自性有無的要點。其中有一位名為佛護的論師,他身色青藍,體型魁梧,手持著《中觀》的這個梵本就放在大師的頭上做加持。第二天大師醒來的時候,就把《佛護論》打開來看,突然間對於其中第十八品〈觀我法品〉、第十九品〈觀時品〉這個段落,他仔細看的時候,就通達了「在唯名言假立當中,業果互不相違」的安立方式,進而證達了應成派的中觀正見。這時候大師生起了對佛陀無比的信心,所以寫下了著名的《緣起讚》。
宗大師這一生示現的學習空性這個過程,大家可以看到應該是也滿艱辛的!因為放眼望去,他的空性見不知道該找哪一位善知識解釋,實際上內心裡是非常煎熬的。但是他沒有因為這樣的困境而停止,繼續去尋覓,包括得到本尊的教誨和指示。一個那麼有修行的人,他就像剛入門的人一樣,做那麼廣大的集資淨障。像拜大禮拜、像供曼達,這個我們四加行法裡邊是平常都要做的,那樣的高僧,他這麼勤懇地做這些加行法。你可以知道:我們要了解空性是不是要學大師一樣!而且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地研習中觀論典,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地尋覓善知識,祈求善知識和祈求本尊。
這裡邊有一個最清晰的路線,就是示現要依止佛護論師及月稱論師的論典。比方說:中觀論典這麼多,翻開很多大藏經,很多人就閱藏,但閱藏能不能閱出來無自性宗呢?你能不能分辨出來呢?是很難的!沒有認真地學過是很難的。所以大師這樣的示現,明白地告訴我們要依止佛護論師及月稱論師的論典,才能無誤地證達空性。這是經過千辛萬苦親身驗證的黃金般的經驗,大師把他領悟的內涵都寫在大師自己的中觀著作中。就是說這一路他走過,他告訴我們會怎樣、怎樣、怎樣,寫得非常清楚。
因此我們要怎麼做呢?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期盼著學習空性,有些老學員都三、四十年學《廣論》,就是很想要學空性!這麼多年的盼望,甚至有的人覺得是多生多劫的期待,能夠學到清淨無誤的空性見。那我們要怎麼做呢?這一生這個機會就來到我們眼前了!所以我們平時就應該殷重地去閱讀大師中觀方面的論著。如果無法閱讀這麼多中觀論著的話,那麼要怎麼做?對呀!學習宗大師所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尤其是毗缽舍那,其實也就已經足夠了!
很多年我們看我們的《廣論》書,我這是一個單本,如果是看那個厚的話,就發現我們很多學員的書,前面又讀、又寫都變色了,只有到毗缽舍那那部分,哎,清白如許啊!因為沒有學。所以我就希望開始學毗缽舍那之後,毗缽舍那那個後半部分也慢慢地由於不停地翻動、不停地翻動,就看出這個學的人是多麼勤懇地在學習毗缽舍那。
《廣論‧毗缽舍那》非常扼要地開示了中觀正見的精華,但是中觀正見深不深奧?是非常深奧的。所以宗大師在寫《廣論》的時候,他自己都猶豫要不要寫出來。因為想:最大問題是寫了有人懂嗎?所以那個時候文殊菩薩──你看本尊又出現了!文殊菩薩就勸勉宗大師,說:「你還是要把止觀章完整地寫完,即便是沒有上等的利益,仍然有中等的利益。」可見毗缽舍那是很困難的,我們千萬不要認為靠自己用功,自己看看書啊,理解了一些理路,然後就覺得懂了宗大師的空性見,一定要在宗大師所說的這些毗缽舍那的正因資糧上長久地努力!
還記得前面正文中,大師提到的「正因資糧」是什麼吧?如果你們在我眼前,我就會說:「你,回答一下!」「親近無倒了達至言宗要智者,聽聞無垢清淨經論,由聞思慧引發通達真實正見,是必不可少毘缽舍那正因資糧。」你們可以把它背下來!
所以如果聽空性的時候感覺到困難──一定會感覺到困難,因為這畢竟是最高深的真理的部分──我們會覺得好像吸不到氣一樣。但是不應該氣餒,因為當你覺得難的時候你就要積聚資糧,就前面講過的那些。為什麼?因為現在已經值遇宗大師的圓滿教授,不是毗缽舍那沒寫,是寫了,寫了之後看不懂!看不懂就學呀!學了不懂,再學!只要肯堅持歡喜不斷地學下去──當然有的時候也會生一些苦惱,但是這個苦惱會使我們更加堅定地探尋下去。所以在「三合引導」上要努力,種下聞思空性的善妙習氣。
非常期許我們有一天一定要正確無誤地通達空正見,因為「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三主要道,這就是宗大師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他被稱為第二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對我們無比、無比的深恩。這個深恩是誰傳遞給我們?師父啊!對不對?很多的善知識帶給我們的。我們這一生的最、最、最美好的一個相遇──相遇師父、相遇宗大師教法、相遇空性見。你會不會覺得你是多麼、多麼幸運的人!要不要隨喜自己?也隨喜很多、很多我們一起學習毗缽舍那的同學們。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能夠學習空性的機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