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32 獲得寂止象徵的釋疑(一)

大家好很開心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有發心吧?為利有情願成佛就算是造作的這樣的動機也要在心內造作每天要聽法的時候養成習慣

請大家把《廣論》翻到386頁第2行校訂本是110頁倒數第4行請大家和我一起看原文注意喔!開始了

斷疑者如是於說無分別第九心時雖於念知不起恆勤功用心成等持又盡滅除微細沈沒具明顯力又如前身輕安時說由其風大堪能力故能與身心勝妙安樂此三摩地如於前述相狀時說貪欲等蓋諸隨煩惱多不現行雖出等引不離輕安若生具此功德之定於五道中立為何位

一個問題對吧有人提了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問題啊在無分別第九住心的這個時候提到即使沒有持續地辛勤努力於正念與正知內心能不能成為等持也能夠成為等持並且它具有連細微的沉沒都遮除的這個明分的力量所以它具足一種明分什麼樣的明分就是連細微的沉沒都沒有了、都對治掉了它達到了這樣的一個狀態不僅如此如同前面在身輕安的段落中說透過風息堪能的力量給予身心殊勝的安樂這樣的等持又如同前面在相狀的段落中有說貪欲等隨煩惱會不會現行在多數情況下不會現行的那麼從等引中出定的時候會不會遠離輕安也不會遠離輕安

這些功德都是我們非常希望得到的當生起具足這麼多、這麼多、這麼多功德的等持的時候這種等持要安立為五道中的哪一道呢就是它在哪一個階段呢你們也有這個問題嗎那宗大師就會回答了接著我們就看原文

若生如是妙三摩地現見今昔有極多人總體立為大乘之道尤由隨順生輕安風狀似舉身安樂充滿依此身心起大調適又見具足無諸分別最極明顯二種殊勝故許為無上瑜伽中備諸德相圓滿次第瑜伽

答了!大師回答說如果生起了這樣的等持大師發現過去當時很多很多的人他們會有一個看法什麼看法呢就總體而言會將這樣的等持安立為大乘道認為獲得了這樣的等持就獲得了大乘道尤其是透過與生起輕安相順的風息使得全身感覺到彷彿充滿安樂──就是幸福極了吧──藉此而在身心產生強大的舒適感並且又見到具足無分別與極其清晰的殊勝於是──注意喔──於是承許這樣的等持就是無上瑜伽中完全具備條件的圓滿次第瑜伽認為這已經達到大乘道而且是密法中極高的成就了

可以想一想:沒有煩惱現行並且具足身心輕安這樣的功德如此殊勝的三摩地那看起來是屬於哪一道五道中的哪一道剛才有沒有聽清楚大師說今昔」,就是過去和現在的人許多人把它列為大乘道了而且還把它什麼因為身心輕安獲得強大舒適、充滿安樂行善的時候很有力喔非常具有堪能然後心在緣著善所緣的時候不用刻意去想有沒有運用正念正知來對治沉掉它就輕鬆地、不費吹灰之力地就對治沉掉了自然地運轉具有這樣的種種功德很耀眼的所以今昔的很多人都認為這就是無上瑜伽中完備條件的圓滿次第瑜伽了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往下看宗大師怎麼解釋

然依慈尊、聖無著等諸大教典及《中觀修次等明顯開示修定次第定量諸論而觀察之此三摩地尚未能入小乘之道何況大乘

宗大師說:但是如果依據至尊彌勒、聖無著等諸大教典以及《中觀修次》等清晰地開示等持次第的具量教典進行觀察的話觀察到什麼了說:具足那麼、那麼多條件的三摩地甚至無法安立為小乘道更何況是大乘呢

接下來大師又說什麼了再往下看

聲聞地》說此觀粗靜為相諸世間道能成第一靜慮根本定者亦依此定而引發故是以外道諸仙由世間道於無所有以下諸地能離欲者亦須依此而趣上道是故此定是內外道二所共同

大師說:因為《聲聞地》中說了──是有教典依據的──說什麼呢?即使是能夠成辦第一靜慮根本定觀具有粗靜行相的這種世間道也要依靠這樣的等持來修持因此透過世間道而對無所有天以下的下界離欲的那些外道仙人也都是必須依靠這樣的等持前往上品道這是怎麼回事以後我會講所以這就是外道與內道怎樣?兩者共通的等持它不是內道不共的更不用說是小乘道或大乘道了

我們可以再觀察一下這段教典到底在講什麼哪部啊?《聲聞地》中說說什麼?有些行者為了成辦第一靜慮的根本定要反覆地觀察哪一界的過失欲界的過失──觀察第一靜慮的功德欲界的過失這樣修學粗靜行相的世間道這是以奢摩他為基礎而修的那麼外道行者也是透過修學粗靜行相的世間道暫時調伏多高的天以下的煩惱呢無所有地以下的煩惱他可以投生到輪迴中的最高處的天什麼天啊?有頂天他也是依靠奢摩他才能達到的由此可以知道什麼那麼、那麼殊勝的奢摩他是內外道都共通的喔因此縱使奢摩他具有這麼多、這麼多殊勝的功德但如果沒有無我見的攝持也終究無法成為斷除煩惱的解脫道

那麼這麼殊勝的輕安、心一境性、專注力等等這樣的一個奢摩他請問是五道中的哪一道呢都不是!對吧那可以確定它是大乘道嗎還有人認為它是圓滿次第的狀態根據教典觀察,宗大師說都不是這樣的這是與內外道共的一種奢摩他能不能斷除煩惱是不是解脫道不是因為什麼因為沒有無我見的攝持所以它無法成為斷除煩惱的解脫道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862第二、斷疑者斷疑者據藏文刪之。
3862前說於說無分別據藏文改譯。
3862不須策勵勤加功用,心任運轉趣三摩地,無諸分別雖於念知不起恆勤功用,心成等持據藏文改譯。
3864又如前於如於前述據藏文改譯。
3864雖從定起雖出等引據藏文改譯。
3865何道何位據藏文改譯。
3865昔及現在總有多人立為入大乘道現見今昔有極多人,總體立為大乘之道據藏文改譯。
3866一切身中狀似舉身據藏文改譯。
3866此又又見據藏文改譯。
3867微妙瑜伽瑜伽據藏文刪之。
3867無著聖無著據藏文補譯。
3869即修根本第一靜慮觀粗靜相諸世間道,皆依此定此觀粗靜為相諸世間道,能成第一靜慮根本定者,亦依此定據藏文改譯。
3869外道是以外道據藏文補譯。
38610皆須依此而趣上地亦須依此而趣上道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