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請大家翻開《廣論》372頁第9行,在《廣論》的校訂本是第85頁第1行。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原文,這一段稍微有點長,記得要專注!
如是滅沈掉時,亦多先為掉舉、散亂所障,故須勵力斷彼。由此勵力便能止息粗顯掉、散,獲少住分,爾時應當勵防沈沒。心中勵力防慎沈沒之時,又有較前微細掉舉障礙安住,為斷彼故,又應策勵。掉舉退時,住分轉增;爾時又有沈沒現起,故於斷沈又應勵力。
有沒有聽到這一段裡有好多「勵力」?就是要打起精神來!這一段在講什麼呢?說如此地遮除沉沒與掉舉的話,大多數人最初會被掉舉與散亂所阻礙,掉舉和散亂會先來,所以必須努力地斷除掉舉與散亂。那麼透過這樣的努力去除了粗顯的掉舉與散逸的時候,你就能夠稍微地獲得了一點什麼?那個叫住分,心就稍微老實一點了。那這個時候夠不夠呢?不夠!還要努力地防範沉沒。注意!大師說:「勵防沈沒」,大師用了一個「勵」字,這是一種用功的狀態,是很精進的,是打起全部的精神要防護沉沒了!
當我們的內心努力防範沉沒的時候,注意!又有一種東西出現了,什麼?就是細的掉舉,比先前更微細的掉舉出現了!它依然能夠障礙安住,所以還要努力地截斷這些掉舉。當遮除這些掉舉的時候,住分──注意!第二次了──住分又會比以前更加地增強了。注意!這個時候又怎麼了?又會產生沉沒了,所以還要努力地、努力地截斷沉沒。有沒有發現?好幾個回合對治、觀察、對治、觀察……。
再繼續看原文:
總之當從散、掉錄心,內繫所緣而求住分。隨生住分,即當勵防沈沒,令發明晰勢力。此二輾轉修習無過勝三摩地,不應唯於澄淨住分全無持力俱行明分而起希求。
總之,要將內心從哪兒收回啊?從流散和掉舉中收回。向哪裡安住?向內安住在善所緣上,而尋求什麼分?住分。一旦住分生起了,就要嚴防沉沒,顯發清晰的力量。「此二輾轉」,此二輾轉,問大家:「此二」是哪兩個在輾轉?你們會答什麼?你們會答流散與掉舉嗎?還是會答散亂與昏沉?但是如果你這樣答的話,要看看後面的文。說「此二輾轉修習」,「修習」,要這兩個來回地修習的,所以不可能是修散亂與昏沉,對不對?一定是修對治散亂和昏沉。那修出什麼呢?修出什麼?住分與明分力。所以「此二」是指什麼?就是指住分與明分力。
那麼我們現在再聚焦一下「輾轉」,輾轉在此處要如何理解呢?應該就是交替進行,來回、來回地這樣輾轉。就一圈一圈地,這個完了、那個馬上出現,其實有點像唱戲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它不能間斷。它那個粗細的散亂與沉沒不間斷,我們的對治也不間斷,對吧!做什麼呢?要修持沒有過失的等持。只有這樣不停地努力、不間斷地清掃,才是正確地修習沒有過失的三摩地的方法。
你們會覺得麻煩嗎?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其實大家會覺得:欸!有點怎麼好像一直調不對一個狀態。但是一直一直練習下去,獲得了經驗、越來越多的經驗之後,這個心就慢慢地聽話,慢慢地訓練它,是可以調伏的。
那麼錯誤的方式是什麼呢?就是他的願望希求什麼?僅僅澄淨的住分,卻沒有執取相的力量的明分──他的力度不夠,他不希求於力度。是不應該希求僅僅澄淨的住分,而不具足執取相力量的明分的。當住分生起的時候,我們能專注地安住在所緣上,然後這個時候可能會覺得內心是很穩定的,是前所未有的穩定和舒適的。但是大師教誡我們不應該希求這樣的住分,因為如果沒有具足執取相力量的明分的話,即使獲得了這種住分,還在什麼裡面?還在沉沒當中喔!即使覺得很舒適、非常地安靜、前所未有地安靜、沒有經歷過的安靜、沒有經歷過的穩定,但這不可能是真正的寂止,因為還在沉沒當中,所以一定要嚴防沉掉。
聽到這裡的時候,你們會不會覺得:「哇!如果我用功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狀況,就覺得功夫很有長進,那麼我今天達到的高度是不是就是正確的三摩地呢?」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不能自己以為是正確就正確,要看經典,因為這裡邊如果明分力不夠、力量不夠的話,是有問題的。正確地修持三摩地的方法,一定會修出沒有過失的三摩地,它是真正的三摩地;一旦方法上有錯的時候,是不可能得到三摩地的──真正的三摩地。
注意!很多用功一定要源於什麼?發現。假如發現內心已經開始向外流散──這一定是一個正知力觀察很及時的──發現內心已經向外流散了,或者出現掉舉的時候,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應該先收攝,就像收雨傘一樣把它收起來,收攝自心,讓我們的心安住在哪裡?善所緣上。修持什麼?住分。然後當心安住在善所緣之上之後,要防一個東西,那個東西是什麼?沉沒。你說:這個心在這個善所緣上很老實的,它沒有想到處跑。但是在這個地方停久了之後,它會出現沉沒,這個時候要努力讓心呈現出什麼力?明分力。所以在修學三摩地的過程中,住分與明分力兩者一定要怎麼做?交替、交替修習,相互地配合,然後這樣才能修成真正的奢摩他。絕對不要只希求「只有澄淨分而沒有明分力」的三摩地,只希求住分是不行的!
那麼我們會不會思考:它的次第到底怎麼排呢?在我們座上修的時候,在修學奢摩他的時候,沉、掉兩者當中先出現掉舉,要先用正念、正知對治。這個時候是粗的、還是細的──剛出現的?是粗分的掉舉。那麼經過對治,就是它跑你抓、它跑你抓,這樣子一直收攝、一直收攝,然後內心就獲得了少許的住分了,注意!少許的住分。
這個少許的住分可能也是我們沒經歷過的,是很美的!可是這個時候有可能產生沉沒,接著你要再用正知、正念──用正知觀察、用正念對治──對治沉沒。然後沉沒又控制了,以為好了!接著又會再次地產生微細的掉舉,讓我們內心安住的這個力量受到影響了,這個時候還是要用正知去發現,然後正念就把它覺察調回來,注意!來斷除微細的掉舉。記得冰下有水的那個喻吧!
那麼遮止了微細的掉舉之後,是不是就沒有事情了呢?注意!有微細的沉沒又出來了,這個時候還是以正念、正知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微細的沉沒,而且了知了之後、觀察到了之後,要勵力對治,勵力對治喔!就是你的精神、你的戰鬥狀態,對這個非常微細的掉舉要全力以赴地去對付它,讓我們的心一直保持在非常有活力的、有精神的這樣一個狀態。人是在蒲團上安住不動的,但是精神是全力以赴地在對付散亂、昏沉、粗細的這些問題。而且是不間斷地、反覆地修習,是滿精進的、沒有虛度人生的。
這一段就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正確的修行方法。有沒有發現:好幾輪哪!好幾輪!你剛把一個放好了,一個又來了;這個放好了,又來了!它是接連不斷地出現。還好有善知識這樣提前在經典裡告訴我們:「這些東西要出現了,所以你要注意了!」就像一個走過這條路慈悲的老師,他在前面都經歷過了,所以他會告訴你在這條路上先出現一個什麼,要拿什麼去防;這個防完了之後,覺得你得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你坐著,不行!還有一個東西又來了,然後你再要怎麼防;接著又誰來、又怎麼防。所以他把這條路上我們碰到的這些問題全部告訴我們,以及怎麼對治。要打起精神來,不能待在那個所謂的剛修行出來的安樂窩裡邊,不能蹲在那裡,一定還要再起來戰鬥,因為我們還沒有到達安全之地。
會不會覺得這樣的教授很美!有了這樣清晰的教授,我們在上座修的時候就有法可依了,就不會自己盲修瞎練,會節約太多的時間了!所以要不要隨喜我們能一起學習《廣論》的〈奢摩他〉?大家要好好地努力!
今天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372 | 9 | 多因掉舉、散亂為障,先勵斷彼 | 亦多先為掉舉、散亂所障,故須勵力斷彼 | 據藏文改譯。 |
372 | 9 | 安住 | 住分 | 據藏文改譯。 |
372 | 10 | 勵力 | 心中勵力 | 據藏文補譯。 |
372 | 10 | 掉動 | 掉舉 | 據藏文改譯。 |
372 | 11 | 掉退滅已 | 掉舉退時 | 據藏文改譯。 |
372 | 11 | 總散掉時,應當錄心 | 總之當從散、掉錄心 | 據藏文改譯。 |
372 | 11 | 住內 | 內繫 | 據藏文改譯。 |
372 | 12 | 住分生時,勵防沈沒,令心明了 | 隨生住分,即當勵防沈沒,令發明晰勢力 | 據藏文改譯。 |
372 | 13 | 明了 | 明分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