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049 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一)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很開心吧上一次我們學完了「明正所緣」,今天我們繼續往下學顯示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請大家把《廣論》打開354頁第1行請和我一起看原文

二、顯示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者若貪增上乃至尋思增上補特伽羅如《聲聞地》引《頡隸伐多問經》云:「頡隸伐多若有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若唯有貪行應於不淨緣安住其心若唯有瞋行,應於慈愍若唯癡行,應於緣性緣起若唯有慢行應於界差別安住其心。」又云:「若唯有尋思行應於阿那阿波那念安住其心如是名為於相稱緣安住其心。」

這一段是在講什麼類別的人要緣什麼境顯示什麼樣的補特伽羅應該緣什麼樣的境修定呢如果是貪欲增上的──有沒有注意到都是和內在的煩惱有關係的──如果是貪欲增上的乃至於尋思增上的補特伽羅這裡邊的「增上」是什麼意思啊就是「比較強烈」的意思貪欲增上,就是貪欲比較強烈尋思增上,就是尋思比較強烈尋思比較強烈是什麼就是比較散亂,東想西想心裡像個跑馬場一樣馬不停蹄那麼這些補特伽羅到底應當緣著什麼樣的所緣來修奢摩他呢

在《聲聞地》裡所引的頡隸伐多請問經》中佛陀告訴長老頡隸伐多大家知不知道長老頡隸伐多是誰呢他是佛陀的聲聞弟子中坐禪第一的喔頡隸伐多長老是摩竭陀國王舍城外那羅陀村大婆羅門的兒子而且,注意喔他是舍利弗尊者的弟弟關於他出家的因緣是挺奇特的有一次他不知道去做什麼走在路上下起了大雨他為了避雨就趕快跑進了一個神祠在裡邊休息一下、避雨一下就是一個小廟然後在深夜裡他就看見有兩個鬼搶著吃人的屍體他在深夜裡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場景由此體悟到了人生虛幻啊所以就前往佛陀的住處聽聞佛陀的開示然後成為了一個出家人──出家入道

佛陀在經典中就告訴這個長老頡隸伐多跟這個長老說,說什麼勤修觀行的比丘瑜伽師──「勤修觀行」,藏文直譯過來就是修行瑜伽、行持瑜伽的意思──行持瑜伽的這個比丘瑜伽師如果是唯獨貪欲現行這個瑜伽師還是比較精勤地修行的如果他唯獨貪欲現行的話內心裡貪欲很熾盛那麼內心要投注於不淨的所緣如果是瞋心現行者那麼內心要投注於慈心如果是愚癡現行的人內心要投注於此緣的緣起──「緣性緣起」,藏文直譯過來就是「此緣的緣起」,也就是依靠這個因緣而起如果是注意!下一個如果是我慢現行的人內心要投注於什麼投注於界的差別。《頡隸伐多問經》中又說如果是唯獨尋思現行者內心要投注於「阿那阿波那念」。什麼是「阿那阿波那念」?也就是要憶念出入息這就是內心投注於相稱、相符順的所緣對不對

我們再往下看往下看喔

聲聞地》亦云:「此中若是貪、瞋、癡、慢及尋思行補特伽羅彼於最初唯應先修淨行所緣而淨諸行其後乃能證得住心又彼所緣唯是各別決定是故彼等定應以彼所緣勤修。」故定勤修彼等所緣

那麼這一段又在說什麼呢還是《聲聞地》。在《聲聞地》中也有說:「其中貪欲、瞋恚、愚癡、我慢還有尋思現行的這種類型的修行人、補特伽羅最初只應在淨行所緣當中淨化自己的現行之後才能夠證得住心而他們的所緣也只能是各別決定不能說統一都修一個是各別決定的所以他們一定要透過那個所緣精進修行。」因此必定應當精勤修習這些所緣

有的善知識說就像放一碗滿滿的水在地上你必須把地面上的那個石塊呀、沙礫呀清潔乾淨又像必須止息狂風才能讓水面得到平靜必須先平息粗猛的這個煩惱才能修起來寂止

這上面是講了貪、瞋、癡、慢及尋思現行的補特伽羅應當緣著什麼所緣如果不是貪、瞋、癡、慢及尋思任何一者比較強烈的補特伽羅那又要緣著什麼所緣呢再看看宗大師怎麼說

若是等分或是薄塵補特伽羅於前所緣隨樂持心即可無須決定。《聲聞地》云:「等分行者隨其所樂精勤修習唯為少分住心非為淨行如等分行者薄塵行者當知亦爾。」

說如果是「等分」,看這兩個字:「等分」,就是「均等現行」。那麼是什麼等分了就是把煩惱等分了像貪、瞋、癡、慢這種放在盤子裡一看沒有什麼特別多的都差不多很平均有這種類型的比如說貪、瞋、癡、慢及尋思這幾種沒有任何一者比較強烈的都是很平均的、差不多均等現行還有一種,「或是薄塵補特伽羅」,注意「薄塵」!你看那個「塵」,它是塵埃的塵、塵勞的塵就是他煩惱比較輕微的補特伽羅在前面講過的那些所緣當中對於所喜好的一個所緣執持內心就可以了就是這裡面講的等分的或者薄塵的補特伽羅在前面的所緣中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修就可以了不需要限定緣什麼所緣像前面貪欲熾盛的還有瞋心熾盛的它都有限定什麼所緣但是均等的就不限定你找一個你喜歡的

因為《聲聞地》中說均等現行者由於只是為了少分的住心所以應當精勤修習所喜好的所緣而不是為了淨化現行注意這裡邊提到了「唯為少分住心」,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月格西有解釋這裡的「少分住心」,不是指一點點的住心而是它有個比較的比較什麼呢就是相較於貪等煩惱比較強烈的補特伽羅修寂止而言貪等煩惱比較強烈的補特伽羅透過淨行所緣而修寂止時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住心還要藉由淨行所緣降伏心中粗猛的煩惱而等分行者或薄塵行者他不需要做這個他不需要透過修習淨行所緣降伏粗猛的煩惱只要緣取這個所緣而修住心所以才說「少分住心」。

換句話說等分行者或薄塵的行者只要修住心就好了不需要先降伏自心中很粗猛的那個煩惱如同均等現行者可以精勤修習所喜好的所緣我們應該了解到煩惱輕微的也可以這樣的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不一定要限定緣什麼所緣看他們喜好哪一個所緣對哪一個所緣有歡喜心就可以緣那個所緣

看一看這個煩惱有一個突起的就是很多的、很熾盛的這個就要限定如果都是均等的還有煩惱比較輕微的人他不需要規範這麼多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那麼大家的問題可能是說我是哪種類型呢大家可以觀察一下

現在我們是哪種類型呢現在我們是要好好地聞思什麼是止、什麼是觀」的這種類型的對不對現在我們就在學習所以大家好好珍惜這個能一起學習奢摩他還有毗缽舍那的因緣要珍惜這樣的因緣好好學下去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541境者據’48年版《廣論》改譯。
3545亦云據藏文補譯。
3546又彼所緣各別決定,故於所緣定應勤修又彼所緣唯是各別決定,是故彼等定應以彼所緣勤修據藏文補譯。
3546故於所緣定應勤學故定勤修彼等所緣據藏文改譯。
3547攝心持心即可據藏文補譯。
3548住心少分住心據藏文補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