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012 毗缽舍那的體性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上一次我們學到了奢摩他的體性接下來我們開始要學習毗缽舍那的體性了請大家還是打開《廣論》338頁這次要看第7行我們一起來看原文

毗缽舍那的所緣

毘缽舍那自性即前經云:「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捨離心相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即於如是勝三摩地所行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覺、若見、若觀是名毘缽舍那如是是為菩薩善巧毘缽舍那

巴梭法王在《四家合註》裡邊有解釋這段經文。《解深密經》說:「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這個「彼巴梭法王解釋為修定的人修定的人獲得了身輕安與心輕安之後安住在輕安的狀態中,「為所依故」,如果這句話從藏文直譯過來就是安住在這種狀態當中。「捨離心相」,「捨離」就是捨棄斷除緣著其他對境的內心的行相不是什麼都不緣什麼都不想而是不緣著其他的境那麼不緣著其他的境要緣著什麼樣的對境呢?「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就是對於如所善思惟法的那個三摩地所行影像將之前奢摩他緣的那些聞思抉擇後思惟的這個內涵作為內在的三摩地所行的這個影像

在《四家合註》裡特別有提到止觀的所緣是相同的所以毗缽舍那就是緣著之前奢摩他所緣的那些法而奢摩他是緣著什麼法呢就是過去聞思抉擇思惟的內涵毗缽舍那將善思惟法作為內在三摩地所行境的這個影像三摩地的所行境的影像是什麼呢怎麼理解呢還是在《四家合註》裡巴梭法王解釋說內心所顯現所行境的義共相

義共相的定義

在《四家合註》裡,巴梭法王解釋為內心顯現所行境的義共相所謂的「義共相」,在《攝類學》中它的定義是什麼?「在分別心中將不是為一顯現為好像為一的增益分。」那這樣怎麼理解呢比如說我們去參訪了月稱光明寺的華藏樓之後或者我們沒有去過華藏樓只是聽別人介紹看照片然後我們心中就會浮現華藏樓的那個影像比如說有一輪金黃的月亮在那個華藏樓上面的虛空中其實那個華藏樓的影像它不是真正的華藏樓但是在分別心中卻會顯現為與華藏樓是一這樣的影像就是華藏樓的義共相

比如說奢摩他執取空性而修空性就是奢摩他的所行境也就是奢摩他最主要執取的這個境如果是用分別心的奢摩他來修空性的話那麼在分別心當中將不是與空性為一的顯現為與空性為一這樣增益的那一分就是空性的義共相

那麼分別心必須透過顯現義共相注意分別心必須透過顯現義共相才能直接執取空性緣著內在的三摩地所行境的這個影像對於這些影像要做什麼呢有幾個字觀察勝解──分別觀察空性勝解空性

毗缽舍那的類別

即於如是勝三摩地所行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覺、若見、若觀是名毘缽舍那如是是為菩薩善巧毘缽舍那

在這些三摩地所行的影像當中對於所知的意涵要做什麼呀就要開始思擇了──是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那麼「」是什麼就是忍可。「」就是欲樂希求、欲求。「」呢覺就是區別分辨它的差別那麼「」是什麼呢見就是觀見。「」呢就是分別,這就是毗缽舍那。「若忍、若樂若覺、若見、若觀」,這五個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妙音笑大師說抉擇之後抉擇之後,不害怕或不擾動所以稱之為忍那希樂、欲求如此抉擇所以稱之為樂就是它很有希求心很以此為樂這樣的一個狀態稱之為樂這個樂不是快樂的意思而是希樂、欲求的意思就是它很嚮往很想要達到這樣那麼覺慧是什麼覺慧用覺慧去抉擇分辨所以稱之為覺那麼緣取或隨見就稱之為見耽著所以稱之為觀這個觀藏文直譯是分別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這四種毗缽舍那各別都可以有忍、樂、覺、見、觀五個。「如是」,這就「是為菩薩善巧毘缽舍那」,菩薩便能夠善巧毗缽舍那了那麼我們接著再往下看

支那堪布所持的錯謬見解

此經宣說毘缽舍那是觀察慧最極明顯無可抵賴

這段經文解釋一下,就是這段經文極其清晰地宣說了毗缽舍那為觀察慧毫無抵賴的餘地宗大師說這個《解深密經》說不可以抵賴然後我們繼續看

傳說支那堪布見已謗云:「此是經否不得而知。」用足毀踏因彼妄計一切分別皆執實相要棄觀慧全不作意乃為修習甚深法義不順此經故用足毀現見多有隨此派者

傳說有個支那堪布看到了這段經文之後就說:「不知道這是不是佛經!」而且用腳去踩這個經典踏這個經典那麼為什麼這個支那堪布會做出令我們非常驚訝和怖畏的這個事情呢因為他認為凡是分別心都是相執都是執著行相因此他拋棄了觀察慧就是毫不作意認為毫不作意才是修持甚深的空性什麼都不想然後把心放空不要任何作意認為這就是修持空性

由於《解深密經》的說法與支那堪布的主張不相符順所以支那堪布才用腳來踩踏佛經大師又說:「現見多有隨此派者」,就是那個時候當時有很多追隨支那堪布的人

在過去靜命論師那個時代桑耶寺就已經建立了不動靜慮洲那時候有迎請漢地的出家人──也就是支那堪布,到藏地講禪學但那個時候的支那堪布修禪的方法是非常清淨、正確的所以靜命論師沒有反對或破斥因為非常清淨和正確所以他非常歡迎來自漢地的禪師們在桑耶寺作觀修但是靜命論師知道將來會有一位持錯謬見解的這樣的一個支那堪布他會來藏地而且會傷害聖教於是靜命論師就留下了一句話留下了遺言說:「將來會有持錯謬見解的支那堪布來藏地破壞聖教那個時候怎麼辦那個時候可以到印度去迎請我的大弟子蓮花戒來破斥那位支那堪布對聖教的毀謗。」

所以有兩種不同的支那堪布一種是持正確見解的一種是他的見解是錯謬的是被祖師呵責和破斥的不是說所有的支那堪布的見解都是錯誤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分清楚在《廣論》裡邊破斥的支那堪布是指持錯謬見解的那個支那堪布大師也告訴我們說千萬不能隨學要知道這樣的見解是要破斥的因為它不是正確地觀修空性的方式沒有傳承沒有清淨的傳承完全不是佛陀讓我們去思惟觀察空性的清淨傳承所以大師在這裡邊特別指出來說絕對不能這樣修空性所以我們要聽清楚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389如是菩薩能善巧毘缽舍那如是是為菩薩善巧毘缽舍那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