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011 奢摩他的體性(二)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這一週大家還好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止觀請大家翻開《廣論》338頁第3行上一次我們學到《解深密經》中宣說了奢摩他的自性也就是體性在這個《解深密經》中宣說奢摩他的體性宗大師引完了解深密經》的經文之後接著有解釋經文我們就往下看廣論》原文

修奢摩他的所緣境

義謂隨所定解十二分教中五蘊等義為所緣境緣彼之心不向餘散由念正知於彼所緣相續繫念故心於境能任運住若時生起身心輕安所有喜樂此三摩地即奢摩他

解深密經》這段經文的內涵是對於所定解的十二分教的義理──「十二分教」是什麼呀十二分教包括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這樣的十二分教十二分教是佛經的一種分類方式如果把其中的因緣、譬喻、本事、本生四個合併在一起的話十二分教也可以攝為九分教九分教可以再為三藏所攝攝為三藏三學也是十二分教的所詮也是三藏的所詮

我們之前聞、思所定解的十二分教的義理這個義理就是五蘊等任何的內涵把這個內涵作為所緣境十二分教開示了五蘊等等的內涵這裡邊有一個「等」字這個等字包含了十二處、十八界等等五蘊──色、受、想、行、識蘊包含了一切無常法十二處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處還有眼、耳、鼻、舌、身、意處十八界就是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這是所取的六界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這是所依根的六界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還有意識界這是能依識的六界所以加起來是多少啊三六一十八十八界十二處和十八界包含了一切法一切法

所以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等這些都是佛經為我們開示的內涵在修奢摩他的時候以這些內涵作為所緣境

修成奢摩他的標準

:「緣彼之心不向餘散由念正知於彼所緣相續繫念」,就是緣著這些內涵的心不要散逸到其他的地方藉由──注意──正念、正知持續地投注在這個所緣上持續地投注在這個所緣上。「故心於境能任運住若時生起身心輕安所有喜樂此三摩地即奢摩他一旦內心能於此任運地安住於所緣上,「任運」是什麼意思就是完全不費力氣自然而然地就能安住於所緣非常輕鬆的那你說我們現在最自然的一個散步是什麼如果沒有生什麼病一個很健康的人散步是非常輕鬆的就往前邁腿他輕鬆就可以了說可能比散步還要輕鬆地就能夠安住在所緣上它不是特別費力氣地去控制這個心一會兒沉一會兒散它已經很受馴服了被調伏被調伏之後就會生起身輕安哇!應該是我們沒有嘗過的身體的一種感受身輕安輕安是什麼滋味去練練看然後還有心輕安──注意──的喜樂有身輕安與心輕安的喜樂這個時候那個三摩地就成為奢摩他了

很顯然這個身心的輕安一定會從我們所聞、思的十二分教中的一個善所緣所出生而且絕對不會離開正知、正念所以它是一個對心的訓練然後訓練到我們的心能夠非常自由地非常輕鬆地安住在所緣上的時候並且持續地安住直到生起身輕安與心輕安的時候那個三摩地就成為奢摩他了所以這是很令人期待和嚮往的一種修持希望我們能夠積聚資糧能夠完成這樣的一個修鍊接下來再往下看

不須觀待證得空性即能生起奢摩他

此由內攝其心不散所緣即能生起不要通達諸法真實

這樣的一個奢摩他就是身心都輕安的一個奢摩他要怎麼樣生起呢是不是一定要證得空性才能夠生起這樣的奢摩他呢是不是大師說這樣的奢摩他,「內攝其心不散所緣即能生起」,就是向內執持內心不從所緣上散漫就能夠生起了並不觀待於證悟諸法的真實義就是不需要觀待證得諸法上的空性所以奢摩他主要是依靠攝心不要散到其他所緣上就能引生的說不一定得證得空性才能獲得奢摩他它靠攝心就可以獲得所以這就是奢摩他的體性

複習《解深密經》的經文

那麼我們再複習一下這一段《解深密經》的文

如《解深密經》云:「即於如是善思惟法獨處空閒內正安住作意思惟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名奢摩他如是是為菩薩遍尋奢摩他

再總攝一下就是修奢摩他的人一定要獨處在僻靜的地方向內正確地安住對於那些善思惟的法進行作意這樣能作意的心不要受沉和掉的影響透過向內透過向內持續地作意而作意如此趣入注意!趣入不是趣這兒(向外),是趣這兒(向內)。並且多次地安住當生起身輕安與心輕安的時候那個三摩地就是奢摩他了這就是菩薩遍尋三摩地有聽清楚吧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384由念正知,令能緣心於所緣境相續安住而不散亂緣彼之心不向餘散,由念正知於彼所緣相續繫念今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