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58 依止法是圓滿佛道的起始點

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

最後,因為這樣做的話然後呢?哈!好了智慧也增長了是能力也增長了於是你所有的這些東西都能修學所以──行,完全對果,當然得,果當然得!所以真正說起修行不難就難的是什麼正確的引導正確的知見最難得所以《華嚴經疏》上面說:「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發大菩提心到證得究竟的佛果兩樣東西內涵的實質上來說一樣的因為這本質就這個東西前面呢就是說質是完全對了可是這個沒有圓滿差就是差這一點譬如說同樣的水那水絕對是完全是一個只是後面那個水的話圓滿了就這樣或者需要的量是完全達到了這個水的質沒有差別

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說:「最後,因為這樣做的話」,那是哪樣做呢是不是要複習一下原文:「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然後是遂於其因,集積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然後就是「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接著就到了,說:「智慧增長了、能力增強了」,注意下面那一句──「所有的這些東西都能修學」。對我們修行來說我們最渴望的就是所有自己不會的佛法都想要學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所有這些東西都能學呢就用前面那個思路

接著師父提出了一個觀點真正說修行難不難呢不難那麼最難的是什麼呢最難的是:「正確的知見最難得那師父為什麼這樣說呢就引用了哪部經啊?《華嚴經疏》,說:「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用了一個什麼樣的譬喻來形容初心和究竟兩個沒有差別用「水」。水的質量是沒有差別但圓滿就是那個究竟

那麼舉了《華嚴經疏》的那個例子要說明什麼呢大家可以看下一段

這個裡邊的兩樣東西當中真正難的還不是究竟圓滿成佛而是初心那麼對我們現在來說這個發菩提心還滿遙遠所以對我們目前來說最上的希望──佛可是我們現在要走到的第一步就是這個發大菩提心所以對我們現在的「近」果我們期望的是大菩提心那麼請問你達到這個果的因是什麼這個才是我們現在重要的你假定在這個地方能夠把握得住走進去行持的話,你就對了現在真正難的就是這個──正知見要想得到正知見要找到善知識要想找到善知識主要的還要看自己下面會很詳細地說明所以這個概念我在這個地方說一下說一下所以說最後的話呢──「行果圓滿」,清楚不清楚雖然兩三句話你牢牢記住這個綱要一生受用不盡後面詳細說的那些內容就是把這個綱要怎麼樣地如其次第那個應該修學的內容一一放將進去

師父在這裡邊提出了真正難的是不是究竟圓滿成佛呢可能我們平常思考會認為成佛是一件最難的事情初發心嘛好像比較容易但是師父說:「真正難的還不是究竟圓滿成佛而是初心那怎麼理解這個初心呢就提到了菩提心菩提心──「期望的是大菩提心」,請問:「這個果的因是什麼」呢在這裡邊又提到了那幾個字:「現在真正難的就是這個──正知見怎樣才能得到正知見呢說:「要想得到正知見」的話要找誰呢?找善知識那找善知識要怎麼找呢?「主要的還要看自己」──具不具足弟子相有沒有希求心等等

在這一小段提出的概念如果我們以前對佛法熏習得不多的話其實是很顛覆自我概念的比如說真的所有的一切都能學嗎用什麼方法學呢就是前面那個應作是思」那一段就可以學了

那麼初心和究竟誰更困難呢佛果和初心來說居然是初心更困難修行難不難呢真正說起來修行那當然是有點難因為天天要調伏煩惱要向內調伏有一些東西要逆著自己所以是很困難的但是說真正說起來修行是不難的最難的是什麼呢是正確的引導就是正知見最難得這個都很顛覆我們原來對修行的總體看法正知見最難得那麼正知見──這個最難的正知見要從哪裡得到呢一定要從善知識得到這樣推過來會不會可以推成得到一個善知識攝受是最難的那麼你如何才能夠得到一個善知識的攝受就是要看你自己的條件所以這樣推起來就和整個道次第它的那個次第是吻合的就是一樣的

師父在一小段裡闡述了這個觀點也就是這個正知見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的話會得到正知見嗎?不會如果得不到正知見的話,怎麼可能所有的東西都能修學呢那所有的東西都能修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正遍知的因都能學對不對都能夠積聚要想積聚成佛的因的話那一定要發心初發心和究竟的成佛哪個更困難呢?又回到那個就初心是難的因為初心要靠正知見正知見要靠善知識善知識非常非常地難遇──這涉及到一個修行者如何能遇到一個清淨圓滿的善知識──那如果再具足信心這條路就贏在起始點就是那個初心你差不多就可以擁有了

這一小段仔細閱讀的話其實我們平常修行的一些問題在這裡邊都可以找到比如說我們會在很多緣起點上會發現:奇怪我想要超越的這個點怎麼就是超越不了呢超越不了,我們會事先說:「是我的次第不對、能力不夠是什麼、什麼、什麼……」或者說:「我就乾脆超越不了!」但實際上是前面那個正知見沒有就「應作是思」那個地方要解決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有沒有善知識攝受善知識有沒有告訴我們轉心的那個教授一旦得到轉心的教授之後超越原來的起始點就是用飛躍的這是不可思議的善知識對整個道次第一個行者心中生起證量的稀有加持這個稀有的加持應該在《華嚴經》、在很多經典裡都有講

然後師父在這一小段有沒有發現前面那個「應作是思」,到這裡邊師父把它總攝為為什麼你會知道應作是思不能學的都能學了完全源於正知見正知見是誰教我們的?善知識那麼這個善知識怎麼會你會到他的面前或者他會到你的面前就是看你自己所以師父說:「牢牢記住這個綱要」,後面那幾個字──「一生受用不盡」!

其實在跟師父學習的時候師父也常常用這個尤其是跟善知識學習之後向內調伏的那個點他就說他老師教的東西讓他一生受用不盡這一生受用不盡意味著什麼呢意味這個善知識教給他的東西之後然後這個弟子他要怎麼樣他要一直憶念憶念它令增長然後再精進、再增長他一生受用不盡就是這一個綱要性的正知見得到之後他一直沿著它去修行他沒有停止所以才會受用不盡

為什麼有的人講了一段話然後過了兩天就又不靈了他又覺得又沒辦法了就好像他從這一個法語或者一個教誡上他得到修持的力量的時間非常短攝心的力量非常短那麼你們會看到在《廣論》裡師父常常會講說:「啊我的老師給我講的哪兩句、哪兩句,我這一生受用無窮!」師父常常有這樣的話就是他一生都在用功

這一小段講的就是值得我們一生用功或者說生生世世用功記住什麼?初心是很難而這個這麼難得的初心一定要善知識手把手地教我們才會得到正知見得到了正知見我們就贏在了起始點一定會獲得那個難得的初心難得的初心獲得了之後究竟圓滿的佛果就能獲得因為善知識還會教我們

所以在這一段中有沒有發現師父幫我們收攝為什麼就是:一個修學者最難的是值遇善知識值遇了善知識一定會有正知見是這樣吧!要看自己嘛所以最難的你說最難的是值遇善知識那麼最難的是不是自己要具備的那個條件它是最難的!就是弟子相能夠得到善知識攝受的那個因變得是最難的

而這個攝受的因我們可以去圓滿它透過學習教典去了解把這個因越種越圓滿最後我們就會生生都會不離大善知識的攝受如果生生不離大善知識的攝受的話那怎麼可能遠離正知見呢如果有正知見的話怎麼可能不發心呢如果發心令增長等等不間斷地修學生生受用不盡這樣去修學的話比如生生世世都不會離開宗大師教法這個三主要道顯密的道次第那為什麼我們不能一路成佛呢所以這所有的光明所有的清淨之道都是善知識幫我們開啟的

那為什麼我有這樣的福報能夠值遇這樣的善知識給我這樣的正知見呢就是要集聚資糧就是前面說的遂於其因,廣發正願」,然後「集聚資糧」就這些你們認為呢

其實在這一小段裡師父把依止法提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就是沒有依止法這樣的一個條件你是很難去得到初心的沒有初心就不可能有佛果你也不可能有正知見所以依止法是整個清淨道的起始點就是一個行者他能夠啟發信心啟發他對整個佛道的所有的精進力必須靠上師相應給予上師相應崇高的位置就跟宗大師講的一樣沒有這樣一個行者是沒辦法的你有沒有發現

這個「初心」,你覺得是理解為菩提心還是理解為親近善知識的初心一般都指菩提心是吧講菩提心會比較合理的因為《菩提道次第》的師長的要求就是要導入佛乘的他的師長一定是大乘的善知識才能夠教你道次第教你道次第的時候一定是以發菩提心為核心因為發菩提心才是能夠究竟成佛的一個必要條件所以這個老師從一開始教你的時候就教你發心

師父這特色是非常明顯的每一篇、每一篇他都要講發心所以你就這樣跟著他聽、聽、聽、聽發心就已經種下了種子修信念恩它就是一切道次第的養料修信念恩如果修不起來後面全都沒有其實這是很奇怪的事情就是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上師的加持力為什麼我們行者一定要作師所喜然後證德才會在內心中生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就是法爾如是的道理你自己不能生起來嗎就是不行!一定要他加持

所以第一個叫「鐵門檻」,鐵門檻的意思就是最難的還是正知見嘛有一些行者可能還是不會認識到依止法對我們修行這麼重要還把功夫撒到別處去可是這個起不來的話其實是很難深進入處就沒有見解就很難、一塌糊塗

可能也是突顯了一種緣起法應該是合乎於空性的斷一分過失增長一分功德沒有一個不是上師的加持它是周遍喔!周遍所以依止法周遍於所有的道次第哪個力都是由它深沉有力的那個腳步上師歡喜力的加持所以如果能夠在第一個道次第善巧的話善巧事師法的話那趣入成佛如探囊取物這是很多大成就者說的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