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52 一句應作是思,邁向成佛之道

下面這句話就是不應該以現在未能趣──趣就是去──的原因就是棄捨應該怎麼辦啊

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

那時候我腦筋裡想:「但願我什麼時候能夠對於現在不能做的這些事情到了什麼時候我能夠實實在在地去修了實實在在去修了。」為什麼要這樣說黑板上面請看一下這個次第非常重要對你們現在非常重要第一點依止這個善知識第一點「依止善知識」。第二點呢真正跟善知識就是要善巧就是說非常清楚明白沒有錯誤地對於修學佛法的那個整體以及它的大綱次第等等了解。那麼這個道體我分成功三個質正這一點都不能錯的量圓單單質不夠還要量滿還要呢次第一點都沒有錯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後面整個的將來內容、細部都在後頭

在前一段,《廣論》說:「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諸現未能實進止者亦不應以自未能趣而為因相,即便棄捨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其實這是連成一串的一個想法說:現在能修的就要趕快修那現在不能修的──不能修的這個「修」是指什麼?「進」是什麼意思什麼該做的什麼不該做的該做的做不到該停的停不下來這就是不能「實進止」,對不對那說:現在該做的不能做該停的停不下來也不應該以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的原因你就不做了

那沒有能力現在沒有可能性去把它做到又不讓我們放棄善知識要讓我們怎麼做呢?「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就是什麼時候我能夠對這個不能修行的都馬上開始修行呢注意它前面說「應作是思」,前面說不要讓我們放棄不讓放棄的時候那也不能做也做不到嘛但是要我們這樣想

這樣想可以做到嗎覺得這樣一個願望說:什麼時候我能把這些都做到呢生起這樣的願望大家會覺得起這樣的願望很難嗎聽起來是很容易的,對不對我就像《廣論》上這樣教我的這樣想一下停不下來的我希望什麼時候可以停呢進步不了的地方我什麼時候可以進步呢這樣想一下似乎很容易的但是真正地對到境界的時候我們會願意這樣去想嗎我們就「即便棄捨」,因為我做不到,我就停了

那麼「棄捨了和「應作是思」,很顯然地宗大師是希望我們選擇後者就是雖然做不到但是你不要放棄你要在願望上先去搭住未來生起這樣一個思考的力量這個時候師父就說:「那時候我腦筋裡邊想:『但願我什麼時候能夠對於現在不能做的這些事情到了什麼時候我能夠實實在在地去修了實實在在去修了他告訴我們:修行人要心裡生起這樣的一個好像是對未來的期許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腦海裡生出這一個念頭會對未來有什麼積極的影響力嗎再說生出這樣的念頭首先就是不棄捨嗎為什麼這樣的念頭就是不棄捨他也做不到呀

所以是沒有放棄目標的意思這樣一個念頭表示他沒有放棄那這樣的念頭是在努力嗎可是他也沒做什麼就是這樣一個念頭我們就要看看這個念頭後面會不會有行動對不對那這樣的念頭為什麼會有行動呢

再往下看講完這個的時候師父說:「為什麼要這樣說接著就提出來次第重要第一點就是「依止善知識」。看到這裡的時候大家會不會覺得發了一個這樣的願接著到「次第」,然後接著到「善知識」了師父到底要講什麼呢第一點是依止善知識我們現在想:「我做不到的事情我發了一個願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嗎怎麼會一下子跨度到親近善知識呢?」

如果沒有善知識的話我們會在一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知難而退因為超越能力我做不到我不會想去做的對不對?「應作是思」這個想法其實就是源於善知識告訴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你可以先發一個願望──你說:「我將來什麼時候可以做到呢?」先發一個願望所以這樣的思路一定是善知識告訴我們這一句等同善知識的言教所以師父在這兒說第一點要依止善知識

那我現在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我在《廣論》裡讀到這樣的一句話,我就照著去想那你覺得第一個次第也是善知識嗎為什麼因為師父講了《廣論》,我們才能夠學到《廣論》,對不對宗大師在六百年前就講了《廣論》,我們是漢人,是不知道學的法尊法師把它翻譯過來很久了但是我們也不知道學這是第一點還有一點不是在一件事情上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你會想要去發願是在你沒有能力的所有的事情上我們都不甘沉淪我們都想在現有的條件下發出這樣一個善願如果能保持如此積極上進的心──這心已經是非常陽光非常積極的──就是沒有什麼能難倒他善願一定是先發了

沒有善知識在旁邊護航是很難做到任何境界都不迷亂的對不對迷亂是什麼意思我們就認為這困難太大我根本穿越不過去的然後我們就對自己一大堆負評對不對?「我沒能力呀!」「我業障重啊!」有的就乾脆說:「我很爛啊!」「反正我就是這樣我做不到!」我們那時候就會放棄努力反而打擊自己用太多的理由和因素──因為我做不到這件事,所以用所有的炮火對準自己開始打擊自己而不會發出這樣的善願

這件事我跟在師父旁邊學習就看到很多次很多時候──居士開會的時候出家人開會的時候大家講的就是:「比如說我們做有機菜都被蟲子吃成像個網球拍一樣這個有機賠很多錢也是做不了的因為專家都做不了我們這些外行怎麼能做得了呢?」甚至豐收了也是有問題的

在所有的境界中都發現師父總是讓我們在每件事情上保持著積極的心態和什麼和一個善願總是把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轉成一個好的事情或者說我們在這個不好的事情上卻看到了希望有沒有發現在這個你完全做不到的事上你生起了對於善對於你自己的理想狀態的一個希願有沒有發現這件事如果沒有善知識在每一次對境的時候告訴我們我們那個事學會了到下次碰到這個事又懵了還是不知道又走回了什麼?「即便棄捨」。因為能力有限嘛做不到我現在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所以這個問題我自己是這樣連結下去你們也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師父在此處卻提出了善知識的概念沒有善知識,我就不能發這樣的善願嗎我自己就不會嗎?《廣論》已經教我了呀教我了之後在一件事上教我了我就不能在其他事情上舉一反三非常連貫地學會嗎每一次對境的難點都要靠善知識告訴我們怎麼做、怎麼做才會對這個難點有一個下手處或者用所有抨擊自己打擊自己的那些時間去找一條希望的路所以師父說第一點是依止善知識

接著出現了第二點:「真正跟善知識就是要善巧」。「善巧」兩個字在說什麼呢這裡邊重點是什麼呀重點是「非常清楚明白」,清楚明白什麼然後接著沒有錯誤地做什麼呢對於修學佛法的整體的大綱、次第要了解了解到什麼程度非常清楚明白絕對沒有錯誤對不對

接著師父才提出了標準是什麼?質正、量圓──質量是絕對不會有錯的量圓就是你的數量要夠你不能數字上不夠比如說一百結果你有二十,這是不行的比如說一百個櫻花樹才是圓滿的你拿二十個櫻花樹雖然質是對的都是櫻花樹但是量不足

剛才我舉那個例子是在每一件事上告訴我們希望但是師父在此處講的好像不是這件事在此處講的是跟著善知識之後,要把總體佛法的脈絡和大綱、次第了解清楚那師父這麼講跟我們剛才討論的主題有關係嗎為什麼這樣說呢為什麼一定要了解整體的佛法的次第、大綱然後才能「應作是思」,為什麼我不能放棄為什麼要我發善願為什麼要「應作是思」?

跟那個路通向哪裡有關係對不對跟那個目標性有直接關係是不是這樣那麼此處我們這節課研討的跟整體的佛法次第的關聯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作為弟子的為什麼會選擇在應該棄捨的自己沒有能力的地方要選擇把我們的善願發出來

就是在任何時候選擇向上一步因為無量法門誓願學因為整體的佛法的次第就是從此處一直到究竟成佛之路如果到究竟成佛之路的話就沒有一件事是要拒絕學的沒有一件利益眾生的事情是可以棄捨的也沒有一個所知不明白是可以的對不對遍智嘛都要了解所以在都要了解的狀態下碰到你不了解的事情馬上就棄捨了那有沒有背棄這個目標呢沒有向這個目標前進啊因為每一處我們向前走都會碰到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馬上丟掉了:「好,我不了解,那我不學我也不試圖去弄懂它。」那請問我們的智慧何時能成為跟所知一樣大的智慧呢所以背棄了整體的道次第的目標性

師父這樣講有沒有看到師父把現在的應作是思」這一句納入到整體的道次第中去看他每一步都要朝向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成佛成佛就是沒有一件事你不需要學習的你漏掉、你不知道,這都不行一定要正確地了解所有的事情因為他的智慧就跟所知一樣大沒有什麼迷惑的東西不知道的東西在佛陀的心中略隱蔽分、極隱蔽分全部是現證一下子就知道

我們的目標如果是朝著這樣的一個智慧方向去的那碰到不明白的事碰到做不到的事馬上就放棄了退在一邊然後不去努力的話這跟終極目標絕對是違背的是不是從終極目標的討論上,「應作是思」才是合理的因為我們可以經過辨析:「為什麼我不能放棄為什麼非得讓我發善願?」正好因為前面的道次第學了是一向連貫的道次第要成佛的所以在此處才不能放棄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