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果你問:「我也遇到佛說的那段法了,我雖然沒有親耳聽到佛陀講,但是佛陀把他的法留在經典上,我也是看到了,那我不算應機嗎?」是看到了!比如說現在遇到宗大師教法,我們沒有聽到宗大師親自給我們講《菩提道次第廣論》,但是宗大師也說:思念我、對我有信心的弟子們,可以去看我寫的兩本顯密道次第。佛陀也有這樣的叮嚀,要去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那看不懂,怎麼深入呢?問題就在這兒,浮面的意思都看不懂,如何深入呢?就像我們一開始,假如沒有人講《攝類學》,就把一本《攝類學》的著作翻譯過來學習,沒人教,看能不能學懂呢?所以現在還是需要有個人幫我們,對不對?祖師、菩薩的論是怎麼出現的?就是因為有看不懂的人。所以不是說佛宣講了經典之後,這個祖師還要再造論,好像為了填補什麼空缺。如果真的是為了填補空缺的話,那一定是學法的人不明白,所以菩薩、祖師們才來教我們。像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啊!很多祖師也是佛陀化現的,他就再來教我們,給我們設計更細密的階梯讓我們往上走。
三界有情最深的痛就是生死之痛,生死的根本就是自性執的無明;佛陀出世的目的就是為了解脫眾生的生死,而要解脫眾生的生死,就是要令眾生證達無自性。在所有所有的經典當中,《般若經》以最廣泛的理路探討無自性的道理,因此《般若經》是經中之王呀!《般若經》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是一切咒王,最尊最勝、最上最妙,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佛陀在《般若經》中也叮囑阿難:「慶喜當知!除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受持諸餘我所說法設有忘失,其罪尚輕。若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不善受持,下至一句有所忘失,其罪甚重。」這是佛陀叮囑阿難的。然後又說:「慶喜當知!若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下至一句能善受持不忘失者,獲福無量。」注意哦!能有一句受持不忘的,就獲福無量。一句和無量福,差距是多大?還有叮囑說:「若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不善受持,下至一句有忘失者,所獲重罪同前福量。」就是忘了一句那個罪,也是無量,它這個因果是非常巨大的!還有說:「慶喜當知!若諸菩薩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為現前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我及十方三世諸佛。」如果菩薩能夠供養恭敬、尊重還有讚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現前供養──不是觀想,是現前供養──恭敬、尊重讚歎釋迦佛及十方三世諸佛,供養《般若經》就等於供養無量諸佛,而且是現前供養,現前供養得到的福是很大的。
然後又說:「慶喜當知!若諸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多,起殷淨心恭敬愛樂,即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起殷淨心恭敬愛樂。慶喜!汝若愛樂於我、不捨於我,亦當愛樂、不捨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下至一句勿令忘失。」大家有沒有看到這一段?《般若經》在佛陀的心中,是何等的份量啊!他在叮囑阿難的時候用何等殷切之心啊!如果真的是愛樂佛陀、不捨佛陀的話,那麼就應該愛樂、不捨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而且他的標準──下至一句都不要忘,最好全記得!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殷殷期待啊!
大家還記不記得以前有講過玄奘大師翻譯《般若經》的那個公案?梵文版的《大般若經》總共有二十萬頌,因為弟子們的勸請,玄奘大師曾經一度想要簡譯,結果晚上就作了很恐怖的惡夢。隔天玄奘大師把夢境告訴大家,決定不要簡譯,當天晚上就夢見佛菩薩眉間放光,有很多吉祥的夢兆。所以玄奘大師不敢刪減梵文,一字不差、完整地翻譯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由此可見對於《般若經》慎重的程度,是多麼地殷重啊!
《般若經》的內涵非常地廣,我們僅憑自力無法了解,佛菩薩為了令我們了解《般若經》的顯義空性和隱義現觀的密意,所以才有《現觀莊嚴論》、《道炬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出現於世。這些論是為什麼而出現的?就是為了應我們的機啊!可以極大地、根本性地幫助我們了解佛陀的密意,讓我們在各自修行的緣起點上都有一個下腳處。所以這些論的出現,正是佛菩薩悲心和智慧的體現啊!而對於值遇這些論的我們來說,該是多麼地難能可貴!
論,具足修改、救護兩種功德──修改我們的相續,救護我們的生死。我們一起好好用功吧!否則何以報佛恩?何以報師恩?何以報父母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