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228 依菩薩釋論,方能趣入佛陀密意(一)

好!我們接著聽下一段。

不過這個地方大家會說:「欸,那麼引導我們的佛最圓滿,何必還要你來造、他譯了呢?難道你還比佛強嗎?」現在很多人提出這個問題,這個話聽起來,是呀,我們想,對呀!所以現在有太多的人說:「啊,你不要去看那個論,難道造論的菩薩還強得過佛嗎?」我們一聽覺得對,然後你就不去看論了。這裡邊卻是有個大問題,這個我們在這裡解釋一下。

師父提出了這個問題。有的時候在聽法,聽著、聽著心裡出現一個疑問:「那是為什麼呢?」有的時候善知識講著、講著,講就講到那個疑問,那種感覺非常好,好像他聽到了你的疑問。像這裡我們的心裡嘀咕這個問題,說:「既然是說要得到最清淨圓滿的教法,那佛就最圓滿了,為什麼還要學論啊?就不用學論了!造論的菩薩還強得過佛嗎?」然後我們一聽,注意!我們一聽,看!發生什麼事了?「我們一聽覺得對」,然後產生一種結果,就是不去看論了。 

這只是心裡的一個問題,但是它沒有被正確地解決的話,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去看論。看起來輕輕滑過的一個問題,但它導致的結果,可能這一輩子都不去讀誦詮釋佛經的論典。可是靠自力怎麼能夠趣入佛陀的密意呢?這樣的損失實在太過巨大!可它的源頭卻是一個疑問,乃至是一個輕率的回答,就能使一生空過,甚至走上覺得學論沒有用這樣的一個險途,造了很大的惡業!

現在大家學《廣論》、學《南山律》,還有學五大論已經有點蔚然成風,可是二、三十年前應該漢地還沒有這樣的一個風氣。那個時候師父就提出這樣的觀點,讓我們認識到學論對了解佛經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去看佛所授記的大菩薩寫的論的話,是沒法了解佛陀的密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我們學五大論,有的學得很快,有的學得有點慢,那我們就會拿學得好的同學的筆記看。欸!第一天不明白,結果看了一下他的筆記,第二天就明白了。同班同學的那個筆記能超過善知識講的嗎?肯定不行,但是它卻給自己一個最大的幫忙,就是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了,這樣才能明白善知識的意思。我們經過一輪、一輪地學習,學習菩薩解釋的那些論典,會慢慢地靠近佛陀的密意。

然後師父說:這裡邊有個大問題。什麼樣的問題?接下來可以聽下一段。

佛,說的法跟他內證的內容,有兩個絕不一樣的地方,這一點我們要認識。他內證的是完全圓滿的,千真萬確,所以就內證這一點來說,沒有一個人能比得過佛。菩薩當然不如,祖師更不如!但是他講的法卻有一個特質,是對不同的根性說的。他對小孩子,就講小孩子的法;對大人,對大人的法;然後對兩千多年以前的人講的法;對我們現在是另外一種法。佛自己是最圓滿的,可是他講出來的法所對的根性,跟你相應不相應?不一定相應,這第一點。不但在時間、空間,都有一大段的距離,在這種狀態當中,這個裡邊就有問題了。

理論上面我們應該了解,實際上呢,我們也看一下:是,佛說的法是絕對圓滿,千真萬確。因為說得圓滿,所以他對機也圓滿,所以凡是講到哪裡,每一部經典上面,那個當機眾聽完了以後,大乘的,一定是很多人證無生法忍,最起碼的發菩提心;小乘的,得法眼淨、證阿羅漢,這個是佛真正圓滿的結果。表示什麼?那當機就有這樣的功效。假定不當機的話呢?對不起!所以「佛法不應機,等同閒言語」,如果不應機的話,那就是說空話一樣的。現在,我們不幸的是不應機,你看上去不一定有效,儘管你說你有了信心去看,有信心是有信心,你看是看了半天,如果你大乘根性,請問你得了無生法忍嗎?你發了菩提心嗎?小乘的,不要說羅漢果,你得了法眼淨嗎?沒有。那麼表示什麼?這個問題就在這個地方嘛!這事實也是這樣,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看了這兩段,我提一個問題。師父說:「這一點我們要認識」,請問這一點是指什麼?有想到嗎?對!師父說:「佛,說的法跟他內證的內容,有兩個絕不一樣的地方,這一點我們要認識。」這一小段一開頭就把佛說的法,和佛陀內證的功德分開來談,這一點非常地明晰。接著講佛陀內證的功德,有八個字,看得到吧?「完全圓滿,千真萬確。」接著師父說:內證這一點,沒有一個人比得過佛。接著他說的法有什麼樣的特質呢?師父說:是對不同的根性說的。

說對小孩、對大人,後面又有一個說對兩千年前的人這樣講,對我們現在的人是另一種講法,你對這點有疑問嗎?兩千年前講的和現在講的在對機上會有差別嗎?我們怎麼去會通這個問題呢?大家可以想想哦!

我們在看佛經的時候,比如讀《金剛經》、讀《妙法蓮華經》,有的讀《華嚴經》,讀很多經典,我們都看到過那上面講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些聽法眾都是這樣,說:哎呀!證得法眼淨、證得阿羅漢果,然後還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還有怎樣、怎樣的勝利。但是我們看了一遍佛經之後,甚至是看很多遍之後,就是看不懂佛陀在講什麼。

師父說:問題就在這個地方!什麼問題呢?為什麼我們不會像經典上的那些人一樣──佛在說法的時候他面前的那些弟子那樣,獲得那樣的證悟力?我們甚至聽不懂佛陀在講什麼。那聽不懂佛陀在講什麼的我們,又看到了經典的時候,要怎麼辦呢?你們在心裡困惑過吧?說念《金剛經》開悟,六祖開悟了、有一些人開悟了,我們《金剛經》念了很久也開悟不了,甚至學著、學著也不知道學到哪邊去了,如果沒有一個善知識沿著正確的次第引導自己的話,我們很難透過讀誦佛經就了解佛陀的密意。

從這個地方可以理解一下什麼叫當機、什麼叫不當機;不然我們就是在討論:「啊!什麼應機?我是什麼機也不知道啊!那怎麼辦呢?」那就看看能不能看懂佛經,能不能證得在佛經上當時應機的那些有情他們所證得的那些果位,我們能不能達到?如果達不到的話,佛說的那段法就是沒聽懂了。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