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19 挑戰心中的斷見習氣

師父常常在在大大小小的開示場合裡,都會為我們講無限生命的概念。但是臨到病、臨到什麼挑戰的時候,我們很難想到無限生命。大多數的概念就是這一期的生死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不會在無限生命的航程中看待這一期的生死,所以我們很難把我們這一天放到無限的生命中去度量。正因為不能放到無限的生命中,我們就會忽略因果這樣一個概念。

在《廣論》的〈毘缽舍那〉有提到:斷見者之所以不承許因果,是因為他沒有看見。沒有看見什麼呢?就是現在的有情是從前世來到此世,以及從此世再前往後世。因為他沒有看見這些,所以就說那些是不存在的。在《廣論》裡宗大師這樣講了之後,就引了月稱論師所著的《明顯句論》作為依據,裡邊怎麼講的呢?說:斷見者到底是怎樣的?他們就是緣著現世諸法行相的這個自性,沒有看見從前世來到此世以及從此世前往他世,沒有看見這些。

當然在〈毘缽舍那〉這個部分,是在討論無自性是不是就一切全無?是在討論這個。然後就因果也沒有了、前後世也沒有了,他是為了講這件事。那麼這個「斷見者」——我不知道大家聽了之後會怎樣想——不承許因果、不承許前後世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看見。那麼大多數的人是看不見的,對不對?很多很多都是看不見的。就看不見的部分來說,很多人就會認為看不見的是不存在的。如果科學家沒有證明出空氣裡邊有氧氣、氫氣、各種成分的話,其實我們會覺得這什麼也沒有。氧氣會存在嗎?還有各種成分會存在嗎?還有像彩虹如果沒被我的眼睛看到的話,我們怎麼知道有彩虹呢?假如說在一座山的後面有一道彩虹,而人都沒有看到那道彩虹,可能人們就不會認為世上是有彩虹的。假如有什麼飛翔的鳥牠會講話,告訴我們說山那邊有一道彩虹,我們沒有乘飛機飛過的時候還是看不到,沒有看見的時候就會覺得這個是不存在的。

師父從六祖大師這個公案,讓我們去認識到: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對生命本質的認知、對修行狀態的認知,常常是局限在很短的時間內下判斷,根本不會放在前世後世,更不要說多生多劫。那麼從這個問題的透視,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看六祖大師的公案是這樣看的,那我們看世上所有的事情,是不是都局限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像照照片一樣,「咔!」照了一下之後,我們就定格在那個地方,就會認為事情是這樣?但實際上它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它是一個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的無限生命的續流。

師父在這一小段講的這幾行字立義相當地高遠,徹底地挑戰我們心中的斷見習氣!就是那種動不動就覺得什麼事就是眼前這個因引起的,只是就昨天、前天這個因討論這個事情,我們很難從過去生的多生多劫去考慮。欸!這個人對我這種態度,現世是沒有什麼道理的,他這樣對我是非常無理的;但是我們不會向過去生推,因為都忘記了、因為我們沒有看見。所以,很多事情一旦不放在「如是因結如是果」的道理上看的時候,我們就會抱不平,就會覺得他那樣,我為什麼不可以那樣?一旦忽略了過去生的努力之後,只局限於這麼短的時間內,當然無法擺平;一旦把過去的事情全部想起來,都擺上了檯面之後,可能大家就覺得公平了,因為凡事都有因果。所以一旦把我們的視野放到多生多劫的角度去看的時候,我們就會對眼前的事情看開了。為什麼看開了呢?因為凡事必有因,不可能有完全無緣無故這樣的利益或者傷害。

師父對我們的說法恩非常地深,因為這本來是講「今勤瑜伽多寡聞」這樣的一個偈子,但是師父在這個偈子後面,大刀闊斧地掃蕩了我們心中那種斷見的影子,或者還有強烈習氣的,毫不留情地掃蕩了這個觀點或者我們心中的這個邪見。而且是在勸我們學習佛法一定要從聽聞開始,怎麼樣去看待六祖大師這件事,透過這樣的一個角度,讓我們去了解「生命是無限的」這樣的一個真諦。所以會覺得師父是非常善巧的,而且他處處為我們考慮,會考慮到我們理解六祖大師的難點到底是什麼?如果不了解的話,就像師父說的,都念《金剛經》,拚命念,沒有去看一些解釋《金剛經》的論的話,念了很多也還是不了解是什麼意思,因為沒有循著一個聞思修的次第去修學。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