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〇〇 2024-02-11 20:06:17 (d******n@g***l.***)
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 老師在119講當中,以無限生命、前世今生等時間觀,詮釋 師父開示的教義內涵。「今勤瑜珈多寡聞」,看似精勤修行者沒有聽聞教理,但是卻由前世今生的時間觀來引導正確認識,過去生曾經有過深入學修的可能,而在今生遇緣觸發、努力學修而得成就。
無限生命、前世今生等生生相續的時間觀,是非常不共的教授,是破除只看到眼前當下的謬誤見解之最佳思路,並引導著思惟在時間長河之下的身心續流不滅之理。前兩講提到 六祖惠能大師的公案,直述一位聖者聞法悟道的殊妙修習歷程;如果沒有無限時間長河的時間觀,難以正確解釋所有學修都需要透過聞思修的基本道理,更難以詮釋聖者一生取辦的因緣。
但是,以眼前當下的所見為依,是凡夫的見地,難以體會與領悟學習教法是生生世世的功課,更不容易體會夙昔所種下的因種會在何世感果的道理。所以,特殊的時間觀,不在當下,而在三世功夫。透過此一時間觀,領受更深入的因果緣起之理,領納人間事如浮夢、唯有空性慧除煩惱種,成就無上佛果的殊勝。
無數聖者示現無限生命的學習歷程,前世今生的的殊妙成就;提醒著缺乏前後世時間觀的可能錯謬,重視當下學習聖教種下正因之理。持續積累正因、終能感得正果的無限生命之時間觀,引導著不能只看眼前當下;而是在時間長河之下,悠遊任運於增上生道,持續努力、直至得到究竟勝。
生命無限,當前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是種正因的機緣,一定會感得善果;眼前當下或許不順遂,但是心念一定要符順正法,依著聞思修的次第逐步修習。在時間長河悠遊之下,所有努力必然不會白費,除非造惡斷善根,否則必然感得善果報。眼前當下或許不順遂,但是透過集資又淨障,善果報必然呈現在眼前。
所以,任何對境之際,要練習以無限生命為基礎,思惟更深遠的業果緣起之理,不要只侷限在眼前當下對境感受,而做出不如法的反應;在無限生命續流之下,現在所種下的正因必然在來生感得善果報;對境所感得的果相,應該思惟過去曾經種下的因種為何,努力做到不受境界扭轉心續,持續造善、淨化身心。
感恩 老師,無限生命的時間觀,帶來莫大的思惟空間;前世今生的果報,提策著時時種善因得積極心念,與發願追求生生增上、直至菩提,堅持依法行持。努力,必然不會白費。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陳振祥 至誠恭敬叩首
感恩 老師在119講當中,以無限生命、前世今生等時間觀,詮釋 師父開示的教義內涵。「今勤瑜珈多寡聞」,看似精勤修行者沒有聽聞教理,但是卻由前世今生的時間觀來引導正確認識,過去生曾經有過深入學修的可能,而在今生遇緣觸發、努力學修而得成就。
無限生命、前世今生等生生相續的時間觀,是非常不共的教授,是破除只看到眼前當下的謬誤見解之最佳思路,並引導著思惟在時間長河之下的身心續流不滅之理。前兩講提到 六祖惠能大師的公案,直述一位聖者聞法悟道的殊妙修習歷程;如果沒有無限時間長河的時間觀,難以正確解釋所有學修都需要透過聞思修的基本道理,更難以詮釋聖者一生取辦的因緣。
但是,以眼前當下的所見為依,是凡夫的見地,難以體會與領悟學習教法是生生世世的功課,更不容易體會夙昔所種下的因種會在何世感果的道理。所以,特殊的時間觀,不在當下,而在三世功夫。透過此一時間觀,領受更深入的因果緣起之理,領納人間事如浮夢、唯有空性慧除煩惱種,成就無上佛果的殊勝。
無數聖者示現無限生命的學習歷程,前世今生的的殊妙成就;提醒著缺乏前後世時間觀的可能錯謬,重視當下學習聖教種下正因之理。持續積累正因、終能感得正果的無限生命之時間觀,引導著不能只看眼前當下;而是在時間長河之下,悠遊任運於增上生道,持續努力、直至得到究竟勝。
生命無限,當前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是種正因的機緣,一定會感得善果;眼前當下或許不順遂,但是心念一定要符順正法,依著聞思修的次第逐步修習。在時間長河悠遊之下,所有努力必然不會白費,除非造惡斷善根,否則必然感得善果報。眼前當下或許不順遂,但是透過集資又淨障,善果報必然呈現在眼前。
所以,任何對境之際,要練習以無限生命為基礎,思惟更深遠的業果緣起之理,不要只侷限在眼前當下對境感受,而做出不如法的反應;在無限生命續流之下,現在所種下的正因必然在來生感得善果報;對境所感得的果相,應該思惟過去曾經種下的因種為何,努力做到不受境界扭轉心續,持續造善、淨化身心。
感恩 老師,無限生命的時間觀,帶來莫大的思惟空間;前世今生的果報,提策著時時種善因得積極心念,與發願追求生生增上、直至菩提,堅持依法行持。努力,必然不會白費。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陳振祥 至誠恭敬叩首
賴〇〇 2023-04-15 08:52:30 (l*y@n**t.***)
廣海明月119講心得報告-紐約教室弟子 賴燦宏。
弟子曾經在美國的財務公司工作了23年,所有的專案管理都是分秒必爭,要求立即的成果。這樣的境,很難生起生命無限的想法,只求度過眼前關。於是,講求效率,輜銖必較,變成弟子的習氣之一。不工作的時候,就什麼都不想作,只覺得自己值得被放縱,被犒賞,有理由懈怠。即使學法之後,相應於生命無限的真理,還是覺得:"爭千秋,也要爭一時“,不肯放棄出現在眼前,名聞利養的小利益。
深切去思考,覺得內心深處,還是存在着斷見的傾向,還是不能以佛的教戒為己見。感念師父和老師的深恩,不厭煩的重複提醒弟子,要去除斷見,要深信業果,要尋求無苦之樂,利益他人。弟子雖然愚笨,也發願追隨善知識,在當下的每一刻,能一直種善因,累積資糧。
弟子曾經在美國的財務公司工作了23年,所有的專案管理都是分秒必爭,要求立即的成果。這樣的境,很難生起生命無限的想法,只求度過眼前關。於是,講求效率,輜銖必較,變成弟子的習氣之一。不工作的時候,就什麼都不想作,只覺得自己值得被放縱,被犒賞,有理由懈怠。即使學法之後,相應於生命無限的真理,還是覺得:"爭千秋,也要爭一時“,不肯放棄出現在眼前,名聞利養的小利益。
深切去思考,覺得內心深處,還是存在着斷見的傾向,還是不能以佛的教戒為己見。感念師父和老師的深恩,不厭煩的重複提醒弟子,要去除斷見,要深信業果,要尋求無苦之樂,利益他人。弟子雖然愚笨,也發願追隨善知識,在當下的每一刻,能一直種善因,累積資糧。
總共 2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