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06 法鏡外照,唯獨照不見自己

那麼第二個部分就是世間的人來說世間的標準馬馬虎虎互相就這樣看了但是如果學佛法的話標準提高了之後拿這樣的一個標準注意拿這個標準應該是先看自己的但是他忽略了第一個程序跳到了什麼還是順了無始劫來的習氣去看了別人那麼一看別人的話都比原來看得還糟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鏡子太厲害了這個標準太高了師父說:「害了說拿那個標準去照別人的話害了像個照妖鏡一樣。「這一看哪世間所有的人都是妖魔鬼怪」,下面一句話就更可怕了!「沒有一個像樣的只有一個人沒看見──自己」,說:「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想一想喔在三十年前師父就告訴了我們這個現象當我們拿法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心會越來越快樂嗎是否會有幾許失落、幾多悲憤理所應當地成立別人都沒有努力修行是這樣嗎好像自己都很努力修行的樣子是這樣嗎如果一直這樣認為會不會我慢呢會不會產生像《廣論》上所說的我是超勝我第一」這樣的想法呢抑或「眾人皆醉我獨醒」?把自己放到一個很高的平台上去評判別人彷彿自己已經是一切遍智了已經徹底了達了自心和別人的心沒有任何錯誤地判斷出別人沒有修行這樣走著走著,就越來越孤單了因為前後左右都看不到友伴因為前後左右都是妖魔鬼怪只有自己一身潔白可能嗎我們這個世界是凡聖同居土我所遇到的人哪一位是聖者可能完全不清楚萬一我們眼拙用那個鏡子照到了菩薩那個扭曲的鏡子到底會把我們的來生帶到哪裡去呢我們這樣照下去得造多少惡業那損失實在是太大了用師父的話來說:那就害了

有一句話說:「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我們一旦確立了正確的修行見解絕對不可以忽略平常的行為所謂不可以因為善小而不為舉個簡單的例子打招呼就是看到人微笑、打個招呼這樣是挺好的、挺親切的但是我們會不會忽略這個呢比如說我們到了一個新的居住的地方我們會不會很注意跟鄰居先交個朋友然後見個面很熱情甚至有點什麼事情請他幫個忙大家迅速地就開始融洽了這樣別人也不會擔憂我們自己可能也在新的地方居住得很順心還有就是跟父母親說話盡量和顏悅色不要跟父母親吵架用非常柔和的語言和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親其實這也是很基礎的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像有的時候我們開新班有一些新的同學來到班裡之後當我們發現他好像有點跟我們所學的真理不相符順的時候我們有的時候就直接去說了是不是要等一下觀察一下他的個性啊、脾氣啊、秉性啊看一看他學佛多久了然後再看一看他有沒有什麼困境這些都是要做觀察的然後再給別人一點意見尤其是新的同學在班裡有的時候會提問題因為很多重要的原則可能還不知道所以他提問題的時候如果馬上就跟他說你這樣是對這個不恭敬、對那個不恭敬他連提問題的機會都沒有的話那會不會給新同學融入、開始學習造成一些困境呢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特別特別地執著也希望別人能夠做到那些但是對剛開始學習的人來說還是要一長段的時間熟悉這些重要的原則的

這樣的話,注意調整這些方便我們就不會特別特別執著見到一個人就把很多道理擺在他面前而且一看到別人就容易去調整別人去指出別人的問題自動地就成為校正別人的小老師了忘記了佛法的第一步是要觀察自心、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如果我們不會改自己的毛病甚至看不到自己的毛病修心經驗不足,甚至沒有甚至連正知見都沒有獲得那我們豈能把別人看明白豈能夠幫別人改毛病呢

學到這裡,有人說:「因為我什麼也不會所以我也不能幫人老實修行自己大家的事一概不承擔因為我沒有能力!」請問大家要怎樣思考這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呢佛法還提出一個觀點叫隨分隨力」,總有一些責任和義務是自己要承擔的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別人如果不曾學會那麼就現在開始學嘛什麼也不做就會修行了嗎如果什麼都不想承擔那麼在各種境界中歷事練心的方便也沒有機會去練習了吧如果都沒有機會練習怎樣獲得呢

實際上一旦我們看自己當我們鎖定我們的內心好好觀察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越來越多的自己的錯誤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自己沒改正的地方之後我們自然不會對別人那種態度我們就會知道自心是一個很神祕的事情好像有太多重的風光無論幫忙別人,還是幫忙自己如果都能從修鍊自心的角度成長美德的角度去努力那師父就不會那麼擔心我們把師父的提醒放在心上怎樣放在心上呢怎樣能夠不拿照妖鏡照別人呢當發現自己那個鏡子又拿起來的時候停止一下觀察一下我是不是又拿照妖鏡照別人我們應該以法自照那麼以法的標準來衡量自心的話是不是以法自照呢如果以法自照、以法自明我們就自然看周圍的人不再是妖魔鬼怪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很多要向別人學習的地方發現很多很多人其實都很努力甚至非常地善意我們將在明了自心的過程中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其實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經驗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