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002 運用聽來的簡明道理,產生善法欲

法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共學下一節。在學習之前,希望大家能夠策勵自己的發心,不要以一個非常平常的狀態來聽這一節課。我們要有一個大乘的殊勝發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們必須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必須要聽聞正法,所以我們現在就來聽聞法,以此作為能夠成就無上正等菩提的因。所以不管這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地忙亂,你有多少心事、有多少委屈、有多少好像還沒有做完的事情,但是當我們打開《廣論》坐在這裡的時候,就請大家把那些忙碌的外緣都止息掉,專注地傾聽師父的法音,我們一起在心靈的深處給自己一個法的饗宴!

好,那麼我們現在就開始一起聽一小段師父的開示:

所以我改變一個方法講,我頭上只是非常簡明地來說,而把這個簡明的理由,就馬上能夠運用在我們身心上頭的,那麼提起我們對本論的一個興趣、好樂,了解了本論的殊勝,產生一個善法欲。換句話說,一種強有力的欲望,本來這個欲望通於世間的,現在我們這個欲望是追求善法的欲望。而這個善法欲,是策發我們精進的必要的基礎,有了這個,那麼才能夠得到佛法的真正的好處。換句話說,真正講修行上去的步驟是這樣的。等到我們把本論順著次第一步一步學下去,有了一個正確的概念,然後我們再提綱挈領,把這樣的一部大論,作一個綜合的結論,那個結論,以後作為我們行持的準則。實際上這個最後的結論,本來就是在最先應該講的玄義,這個首先來說明。

剛才我們就聽了那一小段,不知道大家在聽的時候有沒有走神?有沒有特別專注地聽?那麼我現在來就這一段提幾個問題,大家如果有手抄的話可以看,如果沒有手抄的話,你就想辦法聽,看你剛才聽的,在腦海裡有多少印象。

在這一小段裡,我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真正修行上去的步驟到底是什麼呢?你們可以想一想喔,在這一段真正修行上去的步驟是怎樣的呢?這是一個問題。應該在最後面講的那個結論,師父說就是在最先講的「玄義」,實際上應該作為我們行持的一個什麼?準則!所以師父作這樣一個很簡明的說法。

我又要提問題了,注意喔!為了了解它深入、正確的意義,花了很多時間我們也沒有得到,只得到很小的受益,師父害怕這樣我們不懂,會減緩善法欲,說這是一種損失。那麼師父把它改變成什麼樣子呢?師父說:「非常簡明地來說」,這是第一步。那請問第二步是什麼呀?記得嗎?有誰回答嗎?第二步是什麼?第二步是不是「把這個簡明的理由,運用在我們的身心上頭」?是不是?注意喔!把這個簡單的理由用在我們身心上,前面還有兩個字不要忽略掉,就是「馬上」!師父說:「就馬上」,下面還有兩個字「能夠」,「就馬上能夠運用在我們身心上頭的」。說:「非常簡明地來說」,把這個理由非常簡明地說出來,而且「馬上能夠運用到我們身心上頭的」,因此「那麼提起我們對本論的一個興趣、好樂」。

為什麼把一個簡明的道理馬上能夠運用到我們的身心上頭,我們就能夠提起對本論的一個興趣和愛好呢?很顯然,管用嘛!實用,對不對?假如我去買一個想用的東西,拿回家之後……比如最簡單的一個東西吧!吹風機。打開之後,一開電門它不會吹,或者它吹的風是亂風,或者夾頭髮,那麼這種都是不能用的。如果給我們一個非常非常美的真理,馬上能用在身心上,然後能夠解決問題,啊!我們內心裡一定是很興奮的,覺得很期待!

所以師父說:「了解了本論的殊勝,產生一個善法欲。」就是你有一個希求心。所謂的希求心,就像吃了一個好吃的,吃完了過一會兒之後你就覺得:「啊!回味起來那個味道真是美呀!下次還要再吃一次。」就是重複地再去、想得到的,對法的一種善法欲。然後師父解釋「善法欲」,說:「換句話說,一種強有力的欲望。本來這個欲望通於世間的,現在我們這個欲望……」注意喔!師父用了「強有力的希求善法的欲望」。

那麼我們為什麼對這個善法產生了這樣強烈希求的願望呢?就是因為這麼簡明的道理聽清楚了,又馬上能夠用在身心上面──觀察自己的心。對周圍的環境用一個什麼樣的觀點呢?應該說,去評判也好、念恩也好,應該用什麼樣的正知見去看。一旦我們慢慢地去訓練這個的時候,我們就會在內心深處,生出一種至少是對周圍環境的諒解,有的時候也會發生對自我的諒解。或者比如說,現在你可能很累很累,你的心很想休息一下,那你是否感覺到慢慢地有點恢復氣力,沒那麼累了?因為在聽法的時候,會讓特別特別疲憊的心得到一個休息和調整的感覺,這也是法能帶給我們的利益。

所以,如果我們曾經在一個地方很好地調整自己,或者走投無路的時候從什麼地方得到了啟示,然後突然找到了希望,而這些在法上都可以得到,那麼我們就會有善法欲──師父在這裡邊說:「強有力的善法欲」。

「而這個善法欲」,師父下面提出了我最開始提的問題:真正修行上去的步驟是什麼?你們還記得這問題吧?「而這個善法欲,是策發我們精進必要的基礎」。所以善法欲的意思就是──你要很想學、你要很高興學。注意!這不是要求,而是你心裡就是這種滋味、就是這種感覺──很想學,學起來覺得開心、覺得沒有負擔。不但沒有負擔,還把每天工作中、生活中、人事上,或者你跟自己彆扭的那些心情,也說不明白的那種感覺,透過研討《廣論》,不知道為什麼就好像沒那麼沉重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還是那句話──我們就會帶一種歡喜心想要再去聞法。這種心就是精進的基礎,因為精進的定義就是「勇於善」,它在善上非常勇;「勇」還有一種非常歡喜的意思。

注意喔!注意!不要走神!師父說:「有了這個,才能夠得到佛法真正的好處。」問大家一句:師父希望誰得到佛法真正的好處啊?就現在在聽聞的你,有想嗎?師父就是希望在聽聞的你──正在聽聞的我,得到佛法的好處。那麼這個好處,一定是聽了簡明的道理,把它用在身心上,然後產生善法欲,慢慢地獲得精進,這樣得到的。

所以師父說,等到我們獲得了這個精進之後,其實就可以得到佛法的好處了。因為他有一個很歡喜地去行持法的基本心態,應該說很陽光、正面的心態,開啟了我們內心中很多的正能量,讓我們慢慢地擺脫負面作意、負面思惟、悲觀的理路。乃至平常習慣在一堆煩惱裡邊左纏右纏、上纏下纏,就是不肯出來!但是《廣論》一打開,師父的法音開始出現的時候,哎!突然攪煩惱那個續流就斷掉了,我們就開始專心在法上,這無疑是我們生命一個很大的期待和喜悅。所以希望大家能因為上這節課,自己感到歡喜呀!

然後師父講到最後一段,說:有了一個這樣的正確概念,然後順著次第一步一步地學下去,到最後提綱挈領變成一個行持的準則。這是最後的結論嘛!講了這一段。

所以,這一小段最重要的問題應該就是善法欲。但是善法欲是怎麼形成的?就是聽到了一個道理──正念之後,大家要在身心上去訓練。那麼請問:這一段師父對我們最深的期待是什麼?就是期待大家把簡明的道理聽了之後,要馬上在身心上去實踐;實踐了之後,才會知道佛法的美妙。也就是能不能用聽來的這個道理,來改變我們的身心世界?

在這裡邊我作一個簡要的分析:把簡明的理路馬上運用到我們身心上頭的話,會產生什麼作用呢?比如第一點,如果我們身心上頭是苦的話,一定要有一個對付苦的辦法;這個對付苦的辦法,一定是從聽聞中來,或者你從聽聞其他教典裡來的。那麼要觀察一下:這個苦到底有沒有因?是無端生起的,還是有因的?如果這個苦有因,這個因到底是不能改變的,還是可以被消除的?如果這個苦和它的苦因都是可以被改變和消除的,那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境遇呀,還有各種不理想的狀況都是可以改變的。光是知道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其實我們就稍稍有一點沒那麼沉重了,不是嗎?

所以佛法其實講的就是向內調伏、調伏身心,然後能帶來心靈的喜悅、擺脫心靈的重負。它就是在處處研究我們現行的煩惱──現在正在進行的這種煩惱,它的本質是什麼?它有沒有苦因,可以把苦因拿掉?那麼快樂雖然好像有的時候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有時候也垂手可得。而我們此處想要尋覓的快樂,到底是什麼等級的快樂?大家可以稍稍期待一下,那就是下一段。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