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528 以十法行等而度時日

我們再看219頁第二段。接下來有語王尊者的箋註,「座上座間,皆以十法行等而度時日」,這就是熱振寺噶當派行者修持的方法,無論在座上修還是在座下修,都要以十法行而度過──注意喔!度過什麼呀?任何時間。就是他的生活狀態就是十法行!

是故熱振諸瑜伽士咸謂今晝晝短,今夜夜短,其義即此」,「熱振寺」就是噶當派一座寺院的名字。這是在描述什麼呢?這一段?是在描述一個修行的狀態,大家覺得是不是?那修行什麼狀態?就是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呀!白天學習的時候覺得:啊,白天很快,一下子天就黑了!然後晚上的學習也很短──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不倒單?因為學經典的時候得休息呀!馬上早上又要開始學習。說晚上也很短!它代表的一種狀態,就是身語意三碎為微塵的精進,身語意三碎為微塵的精進就應該是這樣子。所以熱振寺的瑜伽修士們感到白天時光短促,晚上也一樣短促,因為全然地、精進地在學習。所以不論是正式的座上修或者下座的時候,他們都精進於什麼呀?還記得剛才講──都精進於十種法行。這一段就是對上文的解釋。

如果特別努力的話──全身心地進入某種心流這樣去探索,其實他會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而且也是滿快樂的!當時我問師父的也是,就是忘記了身體、忘記了時間,全心全意地投入。然後仁波切就說:「對,要精進!」

然後仁波切又說:「十法行怎麼算啊?」接下來就算啦!你們知不知道「十法行」怎麼算?第一、抄經,第二、供養,第三、布施,第四、聽法,第五、在心中憶持法的一切詞義──什麼呀?就是背經論。我們現在不是有背書平台嗎?大家都在背,就背經論!第六、讀誦經文論典。我們常常有誦經法會!然後第七、說法,第八、課誦,第九、心中思惟法義,第十、在心中修習一切至言的內涵。在這裡邊師父解釋了一下,說思惟和修習是不一樣的,一個是思惟,一個是修。這個就是十法行。

然後我們看看:抄經,大家都有抄過了,對不對?供養,有供了!有身語承事,還有建寺等等,都有供養。布施,也都做了!然後聽法,有聽了吧!有些同學聽三十年,不間斷地在聽。在心中憶持法義,就是背誦、背經典,現在也在開始背了,對吧!讀誦經文,就誦經。然後說法,有一些可能沒說,法師有說法;我們在廣論班討論的時候,你會直接說出一些比如《般若經》怎麼說的,甚至《妙法蓮華經》怎麼說的,或說其他的一些依據。接著課誦,課誦都有或多或少做過。心中法義思惟過。十、在心中修習一切至言的內涵,應該就是指親近善知識直到止觀雙運,對吧!我們都有這樣做。這就是十法行。

注意喔!十法行包含了一個人一天的生活。一天接一天、一天接一天,瑜伽士就是這樣度過人生的。是不是很清淨啊?看起來也很豐富啊!

接下來,就像敦巴仁波切說:「若曾學得眾多法已,更須別求修法軌者,是為錯謬。」法已經學了很多了,學是學了很多了,可是要修法的時候,卻又要找另外的修法的方式,這樣的話,很顯然他就是沒學明白嘛!就是錯的,對不對?「雖經長時學眾多法」,雖然已經作了很多的講、聞、學習,「然於修軌」,修持的時候,「全未能知」,就都不知道!「若欲修法」,想要修持正法的時候,「諸更須從餘求者」,肯定不是跟經典學嘛!心裡想:「啊,應該如何修行呢?」反而拋開經典去尋求修法的方式。「亦是未解如前說義而成過失」,啊!這都是因為不了解、不懂得法所造成的過失啊!

現在我們可以用這一段的文義自己觀察一下自己:聽法聽這麼多了,那到修的時候怎麼修仍然不知道的話,就是不懂得法所造成的過失。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