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0064 精勤於能得正見之因

上一堂課我們學到觀待因緣就一定是無自性從反面來說有自性的話就一定不觀待因緣今天大家繼續往下學請翻開《廣論》416頁第6行

由依因緣染淨諸法生滅緣起與無自性合為共同事固不待言即此緣起為達無性最無上因當知此唯中觀智者所有勝法

我們的目標會看到喔!這是中觀智者所有的勝法到底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就說完了看一看

說:不用說「染汙與清淨法依著因緣而生滅的緣起與「無自性」這二者匯集為共同事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意思是說──注意喔──在同一個事物上比如說我的念珠在同一個事物上緣起與無自性可以同時並存有沒有矛盾呢沒有任何矛盾以補特伽羅來說補特伽羅既是緣起又同時是無自性的緣起與無自性在補特伽羅這個事例上可以同時並存沒有任何的矛盾這就是「緣起與無自性合為共同事」的意思有聽清吧先不用說達到這種程度喔能夠在同一個事物上安立緣起與無自性同時存在就連這樣的緣起本身就是證達無自性必不可少的無上正因要了知這是智者中觀師所獨有的特法

說只有中觀師具有這種特法、特色為什麼因為只有中觀師會認為正因為緣起所以是無自性緣起就是成立無自性最最、最最殊勝的原因除了中觀師以外的宗義師會這樣承許嗎除了中觀師以外的宗義師都不這樣承許、都不會這樣承許這只有是中觀師的特法

這一段你們可以把它反覆地看一看把這一段反覆地聽一聽。「欸,這是什麼意思?」把它弄清楚它們倆一出來就是一對──緣起、無自性

好!再接著下一段囉

若執依而生滅定自體成破自性理而破生滅緣起如天變成魔於能如實得中觀義作大障礙

這一段是不是介紹一個大障礙啊對不對?這個大障礙是什麼呢而且是得到空性見作大障礙我們看一看它是一個見解吧?對不對看一看如果認為有所依憑而生以及有所依憑而滅──再說一遍這有「生、滅」兩個字喔──如果認為有所依憑而生以及有所依憑而滅就一定是自體成立、自性成立於是用破除自性的正理破除了生滅的緣起就一定會如天成魔。「如天成魔」,就像本來是很莊嚴、很美的天神變成魔鬼了這樣反而成為如實獲得中觀義理的重大障礙

接著,再往下看

若如是者於法無有塵許自體成立自性引生定解而於因果係屬全無引生自宗定解之處須諉他等若於因果善引自宗定解而於無性自宗全無定解之處稱於無性取密意者應知未得中觀正見

就是無論講得怎麼樣什麼樣的狀態一聽就知道有沒有得到中觀正見呢是什麼樣的說法見解是什麼樣的呢接著喔!開始了

如此一來對於諸法毫無微塵許自體成立的自性引發定解的時候卻對因果緣起的關聯無處引發自宗的定解而且必須推諉於其他方面意思就是:安立無自性的時候他自宗無法安立因果緣起只好說:「啊!只是從其他那一方面承許因果的名言自宗並不承許因果緣起。」這是一邊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他對於因果緣起引發了自宗的定解──就是深信因果了可是自宗對於無自性的這個論點卻沒有地方引發定解就是他建立不出來既然無法對無自性引發定解於是聲稱對於無自性要探尋密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不是探尋空性意思意思就是他無法直接承許無自性不是要學習的意思喔我再說一遍他是無法直接承許無自性對於宣說無自性的經論還要進一步做更多、更多、更多的解釋這是什麼?另一邊

所以,無論是定解無自性的時候無法定解因果緣起或者是定解因果緣起的時候他無法定解無自性墮在這兩邊當中大師說:「應知未得中觀正見要了知這樣的情況還沒有獲得中觀正見就是忙一頭,另一頭就不存在承許這一頭,那一頭就不見了可能有的人會認為:「唉呀,我們一頭都沒有!」一頭都沒有,就建立呀可以兩頭建立呀悲嘆也沒有用,得學!對不對那這種狀況怎麼辦呢要嘛一頭,要嘛另一頭還有人兩頭都沒有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要怎麼做呢我們再往下看

應於能得正見之因──淨護所受淨戒為本多門策勵積集資糧、淨治罪障親近智者勤求聞思

這種狀況、這種慘狀怎麼辦大師叮嚀我們說了──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說因為這上面沒有說你不要絕望、你不要憂傷」,我現在加一句說:「你不要絕望、不要憂傷!」為什麼因為大師已經幫我們想到辦法了大師叮嚀我們說:「應當精勤於能獲得中觀正見的因」,那個因是什麼呢?「清淨地守護自己所受的戒律以此為基礎努力地透過不同的門徑集資淨障並且如理地依止智者精進於聽聞廣大的口訣」,等一會兒、等一會兒──口訣!「並且思惟所聽聞口訣的內涵」。

我們再重捋一遍喔這一頭見解,沒有這一頭這一頭見解,沒有那一頭──兩邊就沒得中觀正見我們現在的狀況是一頭也建立不出來深信業果也覺得好像很難深信這樣狀況的弟子們怎麼辦呢宗大師就叮嚀我們說──注意喔──那正見的因是什麼居然是戒律!對不對而且是清淨地守護自己所受的戒律以此為基礎

說:「什麼這麼美的中觀正見它的基礎是戒律呀?」清淨地守護戒律那麼清淨地守護戒律一定會犯呀!對不對很多人是會犯比如說你有菩薩戒那念念犯你能不能覺察覺察到了之後能不能趕快懺悔還淨、三十五佛懺還有還淨儀軌還淨了就還淨了嘛如果犯了不知道犯了犯了知道犯了、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懺悔還淨的儀軌這是不行的!對不對所以應該要對深信業果部分那個叫什麼?那後面是當知什麼惡業可以懺,對不對可以懺淨,「業淨之理」,就那一段嘛!對不對那一段就結合著清淨守護自己所受的戒律以此為基礎」。

以此為基礎做什麼?「努力地透過不同的門徑集資淨障」。比如大家去做義工對建寺院做很多供養還有真實救助一些動物做多門的積資淨障還有一個──「如理依止智者」,就是依止善知識啊,對不對?「非常精進地聽聞廣大的口訣、上師的教授」。然後聽了就完了嗎到處聽、到處聽聽了之後要思惟所聽聞的口訣的內涵」喔一定要思,要思惟啊

你有沒有發現沒有大師治不了的病居然是持戒為基礎那持戒為基礎是不是要學《廣論》?要學啊所以大家在廣論班的做法是不是就在修習了解空性的基礎呢?是的那是不是有聽聞?有聽啊然後思惟,說不知道怎麼回事那還是在思惟所以在廣論班裡大家那些討論在跟別人的討論就是一個思辨的過程對不對有了解空性的基礎以及多門集資淨障還有親近善知識聽法聽完之後思惟這些口訣教授就是宗大師教我們的這是不是正因啊所以大師慈悲地教導我們在正因上努力就能夠獲得中觀正見才能獲得中觀正見

有了正因路徑非常地清楚下腳處在哪裡所以你就不用惆悵啦不用每天哀嘆說:「空性這麼高遠我的起步這麼低。」低也會朝向那裡朝向你的目標邁開第一步是不是很完美的道次第都是有路可走的有法可依、有辦法可想的所以要少焦慮多去想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想了之後要落地就是你做一小小步做一小小步的改善就不用一直處在焦慮中對不對所以很隨喜大家我們一起學習毗缽舍那到現在要生歡喜心喔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4166隨順和合合為共同事據藏文改譯。
4167當知唯是當知此唯據藏文改譯。
4168緣起生滅定有自性依而生滅定自體成據藏文改譯。
4169若如是者據藏文改譯。
4169於諸法若見無有塵許於法無有塵許自體成立據藏文改譯。
4169而就自宗於因果系全無引生定解之處而於因果係屬全無引生自宗定解之處據藏文改譯。
41610就他許諉他等據藏文改譯。
41610若就自宗於因果上善引定解若於因果善引自宗定解據藏文改譯。
41610而於無性取密意者稱於無性取密意者據藏文改譯。
41612善士智者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