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0062 安立空性才能安立一切名言

上一堂課我們學到明顯句論》中說誰承許自性空緣起才能成立,還記得吧緣起成立了四諦才能成立四諦成立了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才能成立還記得吧那今天我們就繼續往下學請翻開《廣論》415頁第7行我們一起看原文

若有知苦諦等,則諸聖果可成若有諸果住果亦成若有住果則成諸向若有住果及向即成僧寶有諸聖諦即成正法若有正法及僧伽者佛亦得成是故三寶亦得成立

既然有了知苦諦等那就可以有預流、一來這些聖果、這些果位預流是小乘初果──再說一遍──預流是小乘初果一位小乘的行者想要依次證得小乘的四果的話當這位修行者獲得小乘的見道而斷除見道所斷的煩惱的時候他就會獲得了小乘初果就是什麼?預流果這位行者成為預流之後他要不要繼續修行啊?要啊因為這才是初果,要繼續修行繼續修行就能漸次獲得二果二果是什麼?一來果三果就是不還果四果──阿羅漢果四果就是阿羅漢果對不對三果是什麼?不還果第二果就是一來果

請問諸位這些果位存在嗎存在果位既然存在就可以有安住於這些果位的補特伽羅得有人證果了,對不對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是小乘果位既然小乘的果位存在就一定有安住於這些果位的聖者也就是獲得了這些果位成就的聖者們安住於這些果位的補特伽羅既然存在就可以有為了獲得那些果位而趣入的行向者

一般而言──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一般而言小乘的果位分成什麼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還有什麼?阿羅漢果注意喔!這是所獲得的果位不是補特伽羅安住於這些果位的補特伽羅稱之為「住果」。住果分成四種有預流住果、一來住果不還住果、阿羅漢住果住果就是指安住於果位的補特伽羅」。注意喔!它不是指果位本身請問預流果與預流一樣嗎預流果與預流是不一樣的,「預流果」是所獲得的果位,「預流」是指獲得果位的聖者對不對然後一來、不還、阿羅漢都是可以這樣推下去

那麼在獲得這些果位之前為了獲得這些果位我們要不要努力啊一定要非常努力雖然我們說:「啊,我要得大乘果!」但也要努力啊所以不管小乘還是大乘都要持續地精進努力誰在努力啊?補特伽羅呀那些行者,對不對但是它這裡邊這些為了得到果位而持續精進努力的補特伽羅稱之為「行向者」。簡稱什麼簡稱不是行者,簡稱為「向」,趣向的「向」。比如它會說預流向、一來向不還向、阿羅漢向稱之為「四向」。預流住果、一來住果不還住果和阿羅漢住果稱之為什麼?「四住」。加起來總共有什麼?「八向住」,就是四向與四住合起來就是什麼?「八向住」。

我們剛才介紹的這是什麼行者啊是不是小乘的行者有人就說了:「那大乘行者有沒有八向住呢?」大乘行者從初發菩提心那一刻就進入了資糧道之後會經過加行道、見道、修道最後獲得佛果

所以這些住果與行向者既然都存在就可以有什麼了就可以有聖僧了吧四聖諦既然存在那請問有沒有正法呢就可以有正法了正法也存在、僧伽也存在請問:那可以有修持達到究竟果位的佛陀嗎因此是不是可以有三寶了三寶是不是全部都可以成立起來了

記得我們在開始學佛的時候都會常問一個問題:「佛陀是真實存在的嗎到底有三寶嗎?有聖僧嗎?」你怎麼給他講呢有沒有發現是從「苦諦」開始講的因為這些都是滅苦的聖者究竟滅苦的是佛陀,對不對離苦得樂的是佛陀所以它是從人類的或者所有生命界的痛苦研究痛苦的解決方式滅除痛苦的次第成立出來的什麼佛、法、僧三寶是不是比較合理

如果有人再問你說:「請問三寶是如何建立的呢?」你今天學了這一課之後你要不要回去自己說一下自己問、自己答練習一下跟自己討論一下你心中有的時候會懷疑:「三寶真的是存在的嗎?」那我現在問大家:「學佛學這麼久了你會有這樣的疑問嗎自己的皈依處有沒有存在?」說:「我相信!我相信上師三寶我相信三寶一定是存在的。」問你說:「為什麼存在?」答不出來理路呢?沒有那別人就跟你說:「欸,你這是不是迷信啊?」所以這些聖者和正法有沒有這些聖者和正法的究竟果位的佛陀是不是也可以成立它是針對所有生命界的痛苦而建立出來的是不是很美好

好!我們再往下看

則世出世間一切實事差別證德一切皆成諸法非法及其果報並其世間一切名言亦皆得成故爾若誰可成空,於彼一切成若誰不成空,則彼無緣起故一切不成。」言成不成,應知是說彼等有無

這一段接著說既然三寶成立那也可以有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實事、一切差別的證德透過修學而輾轉地提升的一切──注意──差別證德這些都是可以成立的都是可以存在的那也可以有什麼呀也可以有法與非法以及它們的果報還有世間的一切名言這裡邊的「法」是指善法,「非法」是指惡法有善惡業還有善惡業的果報也可以安立一切世間所共許的名言既然如此,誰能安立空性怎麼安立呢一定是透過量來安立什麼樣的量呢一定是從比量到現量來安立空性然後他將可以安立有一切名言誰不能安立空性他由於沒有緣起那他將不可以安立有一切名言

這邊以上就是大師引《明顯句論》的原文引完之後大師又特別解釋說:「言成不成應知是說彼等有無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明顯句論》這段文當中的所謂成立、不成立」,「可以有、不可以有」,都是指存在與不存在存在就「可以有」,不存在就是「不可以有」。月稱論師也一再清晰地說明安立自性空才能安立緣起安立了緣起後面的一切論述才能成立

這一段在講什麼講空性和緣起是不是它倆在一起安立了自性空才能安立緣起反過來,你安立了緣起後面的一切論述才能成立這是什麼月稱論師一再一再清晰地告訴我們的事情所以學習空性的時候是要遵循著這些大車軌比如說解釋空性的論師的這些論著還有宗大師這種清晰的辨析我們來學這樣的話緣起和自性空才會綁定,對不對不然自性空就全沒了一切緣起都不存在然後你要提到緣起,空性就沒了它倆始終是一個矛盾的存在在這裡我們初初地可以理解一下你會發現它倆不是矛盾的存在是有它一定有它、沒它一定沒它對不對它倆是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的美妙存在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4157則有諸聖果則諸聖果可成據藏文改譯。
4158據藏文改譯。
4158據藏文改譯。
4158據藏文改譯。
4159出世出世間為配合箋註補譯。
4159諸法實事據體例改譯。
41510故云故爾據藏文改譯。
41510據藏文改譯。
41510不成據藏文改譯。
41510則彼據藏文補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