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你們準備好了嗎?殊勝的發心和專注的聽聞。憶念我們在輪迴的現象之中,這個現象的本性是痛苦的,所以我們要尋求從痛苦中出離;不僅僅是自己要出離,要一切跟我們同處在輪迴中的有情都能夠出離。佛陀就是為了這偉大的目標而成就了佛果,我今天想學佛那樣子,所以要種它的因,因就是要聽聞,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繼續學毗缽舍那──空性!
好!今天要學412頁第6行。準備好了,一起看原文:
如是於果位時能得二身之因──無謬道之宗要,有賴決擇基位正見之理。其決擇正見之法,即無間所說雙於二諦獲決定解。
要在果位的時候、果位的階段獲得佛陀的法身與色身兩種身的因,注意喔!要在果位的階段獲得佛陀的法身與色身兩種身的因,是方便、智慧雙運之道的扼要不錯亂,而這樣的扼要不錯亂,取決於抉擇根基的正見的方式。
這段是在講什麼呢?比如說提到佛陀的果位,提到佛陀的果位對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常常有一種望塵莫及的感覺,甚至覺得高不可攀,卻沒有想到其實佛陀的果位是有因的。這裡邊就介紹了果位階段獲得佛陀的法身與色身這兩種它是有因的。那麼它這個因是什麼?就是要智慧、方便雙運道扼要它不要錯亂。它取決於什麼?根基的正見的方式。這一點對我們來說非常非常地重要!什麼事難於像登天一樣,但是你考慮考慮有沒有因呢?有沒有一個起點?那個正確的起點是什麼、那個因種是什麼?我們沿著那個起點下去,最後就能走上去。
這裡邊的「基」就是指二諦,獲得了抉擇基位二諦的正見──注意喔!是正見,像眼睛一樣的正見──這樣才能在道的階段修持方便、智慧雙運之道,而最終在果位的時候才能夠獲得法身與色身。凡夫就只有一個煩勞不淨身,隨順於無明的這樣一個罪苦之身──當然暇滿有義大──那你怎麼樣去求得這樣的法身與色身呢?這裡邊就有因。而抉擇正見的方式,就是剛才所說的,對於什麼呀?對於二諦獲得定解。
大家可以把這一小段琢磨琢磨,比如說你看原文的時候琢磨琢磨:欸,我們以前說要成佛,有沒有想到成就佛陀二身之因,因是什麼?它跟見有關係,跟正知見有關係。那正知見要什麼?抉擇二諦。所以這樣捋下來,你先看看這個路徑怎麼走,就不用覺得太難,因為它有方法,對不對?
好!接著往下看。看「此除中觀師」,有找到吧?
此除中觀師,任何補特伽羅皆見乖違,不知宣說無違之理。唯具深細賢明廣大觀慧中觀智者,善巧方便達二諦故,毫無相違氣息而作決擇,能得諸佛究竟密意。由此因緣,於自大師及佛聖教,生起希有最大恭敬,發清淨語,以大音聲數數宣告:「諸具慧者!性空之空義,是緣起義,非作用空無事之義。」
看這一段,說:基、道、果扼要的根本,也就是對於二諦獲得定解的方法。這樣的方法除了智慧深廣的中觀師以外,對其他任何補特伽羅來說都見到是互相矛盾的,不懂得解說二諦毫不相違,認為安立空的時候,世俗因果就無法安立了;如果要安立世俗因果,那麼空性的空的部分又無法安立了。就這兩個是別別的,甚至是完全相矛盾的──有它沒它、有它沒它。
那麼具足深細、賢明又極其廣大智慧的智者中觀師,由於善巧證達二諦的方法,所以對於這樣的二諦論述,不用說是產生相違,連相違的氣息都沒有──就是一點都沒有的意思──能絕對沒有相違的氣息而進行抉擇,這樣地抉擇的結果就是獲得了佛陀的究竟密意。由此而對自己的導師佛陀與佛陀的教法生起了至極稀有的敬意,並且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清淨的詞語,反覆、反覆地高聲宣揚說:「諸具慧者!自性空的空性內涵,是指緣起的內涵,並不是指遠離一切因果能作用空的無實事的內涵。」自性空是緣起的內涵,並不是說因為自性空所以把所有的作用都空掉了,一切因果的作用他都把它弄消失了,這是不對的!
有的善知識就這樣說過:隨著對於自性空的定解有多麼猛烈,注意喔!自性空的定解有多麼猛烈,自然就會對觀待成立的業果與上師發生不可抑制的信心。過去有人毀謗密勒日巴尊者,說他是斷見者。尊者說:「我是不是持斷見,看我的行為就知道!」由於對空性引生定解的力量,一定會很重視微細業果的行持。大家可以考慮一下:為什麼對空性引生定解的力量,會直接導致的行為是他非常重視業果?注意!前面還有兩個字──「微細」業果。他會在特別特別細小的那個因上,持戒特別地皎潔,對不對?這是對空性引生定解的非常明顯的樣子。而不是說一了解空性了之後因果都不管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不是自在,是放逸呀!是泯滅了因果的墮落,很可怕的行為。
宗大師此生在還沒有示現證得空性以前,雖然對佛陀也具有強大的信心,但成就了空正見的體驗之後,示現對導師佛陀產生了不可抑制的信心,因此就寫了什麼啊?從甚深緣起的角度來讚歎佛陀的那個著名的讚子。知道是什麼吧?叫《緣起讚》。
賽倉大師他在《中觀筆記》中也有說過:「最初除了聞思,如果淨修寂止就會生起,這並不困難。」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你不要聞思,你就修定,一、兩年就能生起喔!這不是很困難。「但我們不知道壽量有多久」,就是你不知道能活多久,「如果無法將寂止轉為道用」,那個定修完了之後,你不知道用它來修道,「然後就面臨死亡的話,那麼由於寂止的力量,我們就會受生於色界等處。一旦受生到色界或者無色界,對於凡夫來說,就會成為無暇處」,無暇處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不能學佛法了,「所以它並不是一個善妙的生處。」就是你不能下一生想要生到那種地方,這是不好的,祖師是這樣說的。
由於這個原因,雖然有的人很重視修定,上手就修定,但宗大師不這樣建議,就是格魯巴不這樣建議的,我們非常非常重視、著重於先透過聞思了知聖教的扼要。為什麼呀?連結到剛才那個問題:你想要成佛的話,請問那兩個身的因是什麼?你得建立正見,了解二諦的扼要,對吧?那了解二諦的扼要,不聽法不行啊!所以一定要先透過聞思了知聖教的扼要,之後就要修定,修持什麼呢?不共外道的這個定。你就有空性定、有菩提心、有皈依等等,這個才是大師教法的特點,對不對?
我們很多人學《廣論》學了很多年,然後覺得:「這是不是修行啊?」那你為什麼認為這不是修行呢?是不是因為坐那兒修定才是修行呢?你心裡有這樣的見解嗎?如果有這見解的話,你就看這一段。
所以忽略聞思是不對的,忽略聞思在你修定的時候可能會誤入歧途,甚至會生到一個無暇的地方。所以最初要先認真聞思,建立正確的知見,之後再進行實修,這是宗大師引導我們的修行次第。對不對?也是師父辛辛苦苦地捧著這本論,給我們一字一句地講,成立了廣論班讓我們來學習的最深刻的意義,就是導正我們的知見,之後在修定的時候就很容易。
所以一旦選定了道路,千生萬劫不知道省了多少時間,就避免走上修行的岔路。因為修行的岔路一岔出去之後,可能就不知道是幾百年、上千年,甚至不知道多長的時間。所以能學到正確次第的教法,就仰賴於善知識的恩德,也仰賴於你的信心,對吧?
我有的時候看你們那個留言,看到有一個同學寫到「霧煞煞」,我不知道「霧煞煞」是什麼意思?還有一個同學寫:「唉呀!我今天著急去幫忙,結果沒有參加首播,有點遺憾。」能感覺到匆匆趕來,還在堅持。有很多同學說:「我聽不懂,但是我還要繼續聽!」還有的同學說:「欸,我聽了好幾遍,覺得有點沒有像最初那麼生澀了。」我有認真地看你們留言喔!因為我想了解你們學得是不是很辛苦。很隨喜大家跟聽到現在,你一定要勇敢地聽聞下去,因為聽久了之後它就自然熟了。
好!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412 | 6 | 如是果位能得二身之因,有賴根本決擇正見,道無錯誤 | 如是於果位時能得二身之因──無謬道之宗要,有賴決擇基位正見之理 | 據藏文改譯。 |
412 | 7 | 除 | 此除 | 據藏文補譯。 |
412 | 8 | 相違 | 乖違 | 據體例改譯。 |
412 | 8 | 無慧 | 不知 | 據藏文改譯。 |
412 | 9 | 通達二諦 | 達二諦故 | 據藏文改譯。 |
412 | 9 | 決擇令無相違氣息 | 毫無相違氣息而作決擇 | 據藏文改譯。 |
412 | 10 | 應知性空 | 性空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