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學到他宗提出的三個角度,還有沒有一點印象?今天要端正好自己的動機,為了無上菩提、為了能夠成佛度一切如母有情,所以我們要聽法,具足聽聞軌理,專注!
今天我們在學完他宗提出的三個角度之後,再看看他宗提出的第四個角度。第四個角度在幾頁?在411頁,《廣論》,第4行。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原文:
又若許生,非許於勝義,須許於世俗,此不應理。《入中論》云:「於實性時由何理,從自他生不應理,即由彼理於名言,非理汝生由何成?」此說由於破勝義生正理,於名言中亦能破故。
如果承許了生,由於不承許為勝義有,所以必須承許為世俗有,而這樣的承許並不合理。為什麼呢?因為《入中論》中說:「在觀擇真實性的時候,透過什麼正理,觀擇實事的出生是從自或他二者當中的何者出生,這個時候見到無論是從自生或者從他生都是不合理的。透過這樣的觀擇實性的正理,如果連在名言當中實事自性生也不合理,既然如此不合理的話,你所認為的自性生要以什麼樣的正理成立為生呢?」意思就是說,無論透過任何正理,有自性生這一點都不合理。《入中論》中的這段話提到:破除勝義生的正理,在名言中也會破除生的緣故。
好!我們接著往下看:
又若承許不從自他等四句任一而生,然許生者,則於破勝義生,由觀察四句而破應不能破,以除彼等有餘生故。
這段是在說什麼?是說:另外,如果認為雖然不從自他等四者任何一種而出生的話──哪四種啊?自生、他生、自他共生,還有一個什麼?無因生。就是不是從自生、他生、自他共生,還有無因生這四者當中的任何一者,但是仍然可以出生──就是除了這四者還可以出生的話,那麼在破除勝義生的時候,觀察了自生、他生、自他共生、無因生這四句來破除,就會變成什麼呀?無法破除勝義生──勝義生也就是自性生──因為還有不是這四句當中的任何一者的出生的緣故。那既然出生不一定是這四句其中的一種出生方式,反過來說,是不是破除了這四種出生方式之後,也無法破除自性生,也就是勝義生呢?
自宗的想法是什麼?自宗的想法是:如果是自性成立的生──我再說一遍──如果是自性成立的生,就一定是這四種方式之一。自性成立一定是這四種方式之一,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是有自性的話,就必須堪忍什麼呀?我們現在習慣了嗎?堪忍正理觀察。當我們運用正理尋找諸法如何出生的時候──再說一遍──當我們運用正理去尋找諸法是如何出生的時候,一定會在這四種出生方式中找到其中的一種;反過來,如果這四種出生方式都找不出來、都不合理。注意喔!這是朝著自性生的方式在找的。如果這四種方式都找不出來,任何一個都找不出來,那可以代表什麼?代表它不是自性生。但是不是自性生,是不是就沒有生了呢?但是你不能否定生,所以就只有一種可能性,什麼可能性?不是自性生,難道不可能是無自性生嗎?
你們還可以吧!再看一段:
若從四句隨一而生,不許餘三應從他生,此不應理,《入中論》云:「世間亦無從他生。」故破生時不應更加勝義簡別,《明顯句論》破加勝義簡別故。
然後說:如果從四句任一而生,因為不承許其餘的三種,也就是不承許什麼?自生、自他共生,還有無因生,所以必須承許從他而生。那麼從他生合理嗎?從他生也並不合理,因為《入中論》中說什麼?《入中論》中說:「在世間中也不存在從他而生。」因此在破除生的時候,直接成立「生不存在」就可以,在破除生的時候不添加勝義簡別而說「勝義中無生」。那為什麼直接說「生不存在」,不用區分「勝義中無生」?因為《明顯句論》中破斥了添加勝義簡別的緣故。注意喔!注意!這誰說的?這是他宗提出的第四個角度。
在學習的時候,我們會常常學、學、學,就會:欸?覺得這是自宗的嗎?在毗缽舍那的時候,尤其注意剛開始學的時候,會分不清楚你自己是誰家的,或者誰家是屬於你的,你都搞不清楚。但是對這熟了之後就能認出來,而且它們會有本質性的差別──有自性、無自性是本質性的差別。
他宗提出的第四個角度,如果你們覺得:我有點……。我今天還是把這節課的內容放少一點,因為這四個大家最好先熟悉一下。你們要記住這是他宗提出的四個角度,今天學的是第四個。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411 | 5 | 非勝義許須世俗許 | 非許於勝義,須許於世俗 | 據藏文改譯。 |
411 | 5 | 此亦非理 | 此不應理 | 據藏文改譯。 |
411 | 5 | 破 | 從 | 據藏文改譯。 |
411 | 6 | 勝義破生 | 破勝義生 | 據藏文改譯。 |
411 | 6 | 又若不許從自他等四句而生 | 又若承許不從自他等四句任一而生,然許生者 | 據藏文改譯。 |
411 | 7 | 則於勝義觀察四句破除生時應不能破 | 則於破勝義生,由觀察四句而破應不能破 | 據藏文改譯。 |
411 | 9 | 簡別語 | 簡別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