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大家過得還好吧?今天又到了我們段落複習的部分。因為害怕一直往下講你們都一塊、一塊的,稍微把沒有串起來的科判今天我們再串講一下,希望大家能夠專注地聽。我們是從「第二、解釋龍猛意趣之理為何」這個科判開始複習,很簡要地複習一下《廣論》原文的內涵。
接著就是第二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解釋龍樹菩薩的意趣呢?大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說:《般若經》等至言開示一切諸法都毫無自性生滅等,能無顛倒地解釋《般若經》等至言密意的人就是龍樹菩薩。那麼,解釋龍樹菩薩意趣的順序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大師回答說:其中,佛護論師、清辨論師、月稱論師,以及靜命論師等大中觀師,都公認聖天菩薩與龍樹菩薩相當,堪為定量,所以龍樹菩薩與聖天菩薩──他們被稱為父子二人──都作為其他中觀師的依據。因此,先輩祖師稱呼他們二位為「根本教典中觀師」,而其他的中觀師就稱為「隨持中觀師」。還記得吧?對!隨持中觀師。
對此,有些先輩的善知識說:透過安立名言的這個方式而命名的中觀師有兩種,是哪種呢?就是承許名言中有外境的,是經部行中觀師;承許在名言中沒有外境的,就是瑜伽行中觀師。經部行中觀師與瑜伽行中觀師,不是從安立空性的角度來區分的,是從安立空性以外的世俗法的角度來區分的。
透過承許勝義的方式命名的中觀師也有兩種:將現空雙聚承許為勝義諦的,名為什麼?記得吧?理成如幻。「現空雙聚」就是顯現與空兩者聚合,這裡的「顯現」是指顯現有法,比如說顯現瓶子、顯現補特伽羅,在所顯現的有法之上,透過正理破除諦實成立,顯現的那一分與諦實空的那一分聚合,就是現空雙聚。承許現空雙聚是勝義諦、是空性的,就稱之為理成如幻中觀師。
在顯現分上,僅僅遮斷諦實的戲論的無遮,就是勝義諦。這裡邊的「戲論」,就是指有諦實;遮止諦實,就是這裡的「斷絕戲論」。承許在顯現上僅僅斷絕戲論,除了遮止諦實的戲論以外,不會引申出其他法,所以稱之為「唯於現境斷絕戲論」,承許這就是勝義諦,就稱之為極無所住的中觀師。這兩種中觀師,是從安立勝義的角度來分類,也就是從「承許什麼是勝義諦」的角度來分類的。
在這兩種當中,承許前者理成如幻的就是靜命論師與蓮花戒論師。不只是藏地的論師,有些印度論師也承許理成如幻與極無所住的名稱,所以這兩個名稱不是藏地的先覺自己開創的,在印度就已經有論師這樣承許了。一般自許為中觀師的印度、西藏的論師當中,也有少數人如此承許,但是在這裡邊應當要抉擇的是追隨龍樹菩薩的中觀師有哪些宗派,至於哪些細支的流派到底有誰能夠解說呢?意思就是沒有辦法全部都一一列舉出來。
另外,覺慧大譯師曾經說:「從承許勝義的方式的角度,安立為理成如幻與極無所住兩種,其實這是令愚昧的人感到驚奇的論述。」覺慧大譯師的說法正不正確呢?宗大師說覺慧大譯師的這種說法是極其善妙的!為什麼呢?因為見到他們的主張是承許理智比量所量之義理本身即是勝義諦,由於理智的所量是勝義諦的隨順品,所以名為「勝義」,這在《中觀莊嚴論》還有《光明論》中都有宣說。
先覺認為:理成如幻的中觀師承許只在理智比量所證達的內涵上安立勝義諦。理智比量證達了什麼內涵呢?就是證達現空雙聚,也就是「有法與無諦實的差別法聚合的內涵」,例如瓶子與瓶子無諦實聚合的內涵,就是瓶子之上的「現空雙聚」,他們承許只有這樣的內涵是勝義諦。理智比量所證達的如幻的內涵包含兩個部分:一個就是顯現有法,第二個是破除諦實,這兩個部分合起來才會成為「如幻」。
但是宗大師認為:靜命論師與蓮花戒論師的著作並沒有說現空雙聚是勝義諦,只有說現空雙聚從破除諦實的角度來說是隨順勝義諦,所以假名安立為勝義,並不是真正的勝義諦。這點在靜命論師所寫的《中觀莊嚴論》,以及蓮花戒論師所寫的《中觀光明論》中都有說到,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就是看他們的論,其實並沒有出現前面的人承許的那種觀點。
這是誰抉擇的?宗大師抉擇的,對不對?那其他諸位大中觀師也不承許只用正理斷除戲論的意涵就是勝義諦,所以先覺的說法並非善妙的說法。
對於解釋龍樹菩薩意趣出現次序,智軍論師曾經說:「龍樹菩薩與聖天菩薩父子所著的中觀論典當中,沒有明確提及外境存在與否的道理。在這之後,清辨論師破斥唯識宗而論述名言中有外境的宗派。接著靜命論師依著瑜伽行的教典,也就是什麼?唯識的教典,闡釋名言中無外境與勝義中心無自性,創立與清辨論師的想法不同的中觀學派。所以出現了兩種中觀師──前者,就是清辨論師及他的隨學者,這個被命名為『經部行中觀師』;後者,也就是靜命論師及他的隨學者,被命名為什麼?記得吧?『瑜伽行中觀師』。」
月稱論師雖然承許在名言中有外境,但是與有部師、經部師,還有唯識師其他宗義的論師是不是都一樣呢?他們的途徑是不相契合的,所以不可以將月稱論師稱為「經部行師」。意思就是:中觀師不一定是經部行中觀師或瑜伽行中觀師其中的一種。例如月稱論師雖然是中觀師,但不是經部行中觀師,也不是瑜伽行中觀師任何一種中觀師。所以承許月稱論師與有部師相同,這合理否?這也是極其不合理的。因為月稱論師承許──注意喔──月稱論師承許外境,但是不承許實質成立,這一點與有部師相同嗎?這一點與有部師是完全不相同的!
藏地後弘期的智者們,對於中觀師安立應成師及自續師這兩種名稱。為什麼稱之為應成師呢?就是由於承許僅僅透過應成論式,就可以直接生起證達所立的比量,所以稱之為「應成師」。我再說一遍:承許僅僅透過應成論式,就可以直接生起證達所立的比量。這是什麼意思?透過應成論式推導出他直接生起證達所立的那個比量,所以他這是一個什麼?證達量的一個方式,所以稱之為「應成師」。那為什麼還有一個自續師呢?承許僅僅透過應成論式無法直接生起證達所立的比量,而是必須要什麼?必定需要依靠自續正因,注意!自續正因,所以稱之為「自續師」。
宗大師說:藏地智者們的這種說法與月稱論師所著的《明顯句論》是一拍即合、相符順的,所以切莫認為是私自杜撰的。什麼意思啊?就是這些說法有清淨依據的。
所以從承許名言方式的這個角度,中觀師確定為名言中承許外境的中觀師,以及不承許外境的中觀師這兩種。如果就相續中引發定解勝義空性的正見的方式而命名,也決定為應成師與自續師這兩種。
如果心裡想:啊,過去出現了這麼多解釋龍樹菩薩父子意趣的論師,要隨學這些論師中的哪一位論師來尋求龍樹父子的意趣呢?現在就有問題來了!解釋《般若經》要依靠龍樹父子對不對?龍樹父子的論典可能也看得不清楚,那還要有論師來解釋龍樹父子的論典,那個論師又是哪一位論師呢?宗大師回答說:大依怙尊阿底峽尊者是宗於月稱論師派,隨學月稱論師奉為定量。於是此菩提道次第教授的諸位噶當派的先輩大上師,也是將月稱論師這一派奉為主要,宗月稱論師的什麼派?應成派。注意!月稱論師在《中論》的諸多解釋當中,見到佛護論師──注意喔──佛護論師圓滿地解釋了龍樹菩薩的意趣,於是以佛護論師的說法為基礎,也採用了清辨論師的眾多善妙說法,並對於所見到些許不合理的部分,運用正理破斥,闡釋誰的意趣啊?闡釋了聖者龍樹菩薩的意趣。有在聽嗎?不要睡著了喔,不要走神!
所以最後大師說:見到佛護論師與月稱論師這兩位論師的眾多釋論,在解釋聖龍樹父子的論著方面是非常非常殊勝的,所以在抉擇正見的時候,就要隨學佛護論師與具德月稱論師,他們無顛倒地抉擇聖者龍樹的意趣。
有沒有捋清楚?這樣一捋,然後大家可以反覆地──比如說這一講是攝要這樣串一遍,你看一看就會了解一個大概的脈絡。是不是在介紹傳承?對不對?這種說法是哪來的,誰依著誰、誰依著誰,怎麼解釋、哪位祖師、誰抉擇的、依哪部論,都非常清楚!這樣的話,你自己會清楚你是跟誰學的中觀正見,哪一派、源流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的,都有根有據。
今天以上我們就複習完了「解釋龍猛意趣之理為何」,再說一遍,「解釋龍猛意趣為何」這個科判了。你們全程有注意聽嗎?希望大家能夠緊緊地跟隨著攝要複習這樣的一個講解,把過去學的再串一遍。你們要好好用功喔!能夠聽聞空性的機會是千載難逢的,我們一起好好地學習!今天就複習到這兒,下一講繼續複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