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0037 證達二種無我智慧的關聯

大家好很高興我們又要一起學習毗缽舍那了今天會學習第408頁第7行準備好看原文

若作是念設若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即是通達蘊無自性則有通達二種無我二種覺慧成一之過法與補特伽羅二各別故能達彼二無性二慧亦應各別如達瓶柱無常之慧

這個時候又提出一個問題有人心裡想如果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注意喔!再重複一遍──如果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這個心本身就是證達蘊體無自性就會導致一種過失什麼過失呢證達「補特伽羅無我與「法無我這兩種無我的兩種心就成為同一種心它就有這樣的過失

如果證達「補特伽羅無我與「法無我」的兩種心成為同一種心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呢就是法與補特伽羅兩者也會成為同一種法但是由於法與補特伽羅兩者是各別不同的法所以證達法與補特伽羅兩者無自性的兩種心也一定是各別不同的心舉個例子來說就像證達瓶子無常的心與證達柱子無常的心是不同的心一樣的道理所以證達補特伽羅無我的心也無法證達蘊體無自性

好!我們再往下看。說

若即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不能通達蘊無自性則正通達補特伽羅無我之時如何安立亦能通達蘊無自性耶

接著如果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這個心本身並未證達蘊體無自性那麼如何安立──注意喔──如何安立明顯句論》中所說的證達補特伽羅無我時會證達蘊體無自性」呢因為這是《明顯句論》說的意思就是反了!這跟《明顯句論》相違的這以上是他宗的提問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如果沒有講解的話我們會無法判斷毗缽舍那講的是他宗還是自宗我們會不知道這是誰提的但是透過講解我們就會非常清楚地知道哪個是他宗的提問他宗從兩個角度來思考:「如果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就是證達蘊體無自性那麼證達兩種無我的心就會成為同一種心了如果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並未證達蘊體無自性那就會與《明顯句論》相違。」你看!兩邊那看看宗大師怎麼回答他宗的提問原文

初問非許,當釋後問謂正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雖不即執蘊無自性然即由此慧不待餘緣能引定智決定諸蘊皆無自性能斷蘊上增益自性諸增益執故說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時亦能通達蘊無自性

大師說什麼說由於不承許他宗所假設兩個疑問中的第一個疑問也就是第一個角度第一個角度是什麼?「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就是證達蘊體無自性」,這點大師是不承許的因為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所以不會從這個角度來解釋

那麼解說第二個角度第二角度是什麼?就是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並未證達蘊體無自性但卻不會與《明顯句論》相違」。雖然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本身並不會執取蘊體是無自性的注意喔!再說一遍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本身並不會執取蘊體是無自性的所以並不是什麼?並不是證達了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本身就是證達了蘊體無自性這個都是說前面是不承許的但是由於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這個心──注意喔!開始了──這個心不觀待其他心的證達方式就能引發定解蘊體無自性的決定識所以透過證達補特伽羅為無自性的心能夠遮除對於蘊體增益自性的這個增益因此《明顯句論》中才會說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時候由於遮除了蘊實執的增益所以也證達了蘊體無自性

大家聽完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後會不會覺得有點困難其實它不是很難的所以當你們聽第一遍有點暈的時候你也不要太緊張可以用祈求的方式或者深呼吸的方式其實有一些事情你熟悉、再熟悉之後就沒有那麼難了靜下心來,慢慢聽、慢慢聽不要著急

大師解釋完了之後引了《佛護論》作為依據我們就再往下看

此亦如《佛護論》云:「屬我所有名曰『我所』,若我且無由無我故何能更云我之所有是此』?」當如所說而解譬如定知無石女兒雖不即由此慧執云無彼耳等然能斷除計有耳等增益妄執故若定知無真實我則能滅除執彼眼等真實有故

這是《佛護論》中的一段闡述在《佛護論》中也說凡是所謂的「我」所擁有的對境就稱之為什麼呀?「我所」。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我」既然不是有自性──如果「我」沒有自性──那個時候就更進一步說那「我所擁有的這個對境」,這點怎麼會是合理的呢就是它會有自性就是不合理的對不對有聽清嗎?這個推論

大師引完了《佛護論這一段文之後說當如所說而解」,我們應當如此地了知例如你要如果徹底了解就是定解不可能有石女兒──「石女兒」是什麼意思就是石女的兒子經論裡常常用石女兒來說明石女的兒子是不存在的就跟兔子角是一樣的兔子是不長角的所以當我們確定不可能有石女兒的時候這個心雖然沒有認定石女兒的耳朵等不存在但是透過定解沒有石女兒的這個心──因為沒有石女兒石女兒的耳朵怎麼會存在呢──就能夠遮除執取石女兒的耳朵存在的這個什麼這個想太多了,這個叫增益因為這個事就根本不存在他的耳朵怎麼會存在呢他的支分怎麼會存在呢那麼同樣地如果定解「我」並非真實存在就能夠遮除執取我的眼等」為真實存在──這裡的「真實」是有自性的存在不是不存在喔所以如果沒有「有自性的我這個差別事就不會有「有自性的我的眼睛有自性的我的耳朵有自性的等等、等等這些差別法了

總攝一下大師的回答是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當下雖然這個心沒有證達蘊體無自性但是獲得了能夠證達蘊體無自性的一種能力正因為獲得了這種能力所以之後不用觀待其他證達的方式這個心就能證達蘊體無自性它具有了這樣的能力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不觀待其他證達的方式就能夠對於蘊體無自性引生什麼了前面講的,那三個字引生「決定識」。所以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心能夠透過──注意喔──自力遮除對蘊體的自性執它很強悍因為如此所以《明顯句論》才會宣說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時候也證達了蘊體的無自性但是《明顯句論》的意思不是說證達補特伽羅無自性的當下就證達蘊體無自性不是說馬上就了解了但是它有這個能力它依靠自己就能夠解決那個問題

對於有能力的這件事就是你定解一件事它就會產生這樣的能力我舉個簡單例子比如說我們在親近善知識法類的時候我們會特別強調最下的善知識德相──此世和後世他會以後世為重自利和他利也會以他利為重就是說他得有相應的慈悲心對不對得有慈悲心當我們去觀察一個上師的功德的時候我們不能貿然依止一個上師因為這是求解脫成佛之路這不是隨便選一個事情要非常慎重

一旦依止了之後,去觀察他的慈悲心的功德的時候如果你能夠定解我的上師是有慈悲心的」,那麼這個定解慈悲心的力量──注意喔!你定解了這個慈悲心它會產生一種力量這個力量就是當你覺得有一些委屈啊、觀過啊還有很多攪煩惱的這個東西開始出現的時候如果從上師有慈悲心慈悲心什麼意思與樂──給我樂,要拔苦拔什麼苦?生死大苦,對不對從這樣一個角度就有能力去對治自己那些非理作意如果你沒有定解上師有慈悲心那很多事情就會和現實的人我是非嫉妒、比較他好、你好、我好……,陷入這些人我是非的爭端之中並沒有拿上師的教誡來修心或者說拿上師的一些事例來修心反而由於這些事例產生了無量的煩惱這些煩惱它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相信上師有慈悲心不覺得這是為了利益你而做的注意,注意喔!這個差別性

所以在定解上師是有慈悲心的這一點對我此生的修行──因為過去生也不記得了──我覺得有很大的益處讓我在很多抉擇的點上能夠輕鬆地跨越難關因為我相信師父是對我有慈悲心的他所做的決定比如說讓我當接班人大家都知道這問題對我很難對你們也很難我是不願意沒有任何想法想要當接班人的那種感覺是很恐怖的我覺得這個職責非常地恐怖是我擔不起來的但是師父做了這樣的選擇之後我用這樣的理路我的上師是有慈悲心的他把這樣的重擔壓在我身上一定是想饒益我一定不是想坑害我那想饒益我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要學習去理解上師的心意在過程中拓展自己的承擔力或者拓展自己的視野還有拓展諸多可能二十年前我沒有能力的或者很脆弱那些點都要在經過上師的這個教誡中自己去強大自我

所以最初那個定解「上師是有慈悲心的」,是我生命中源源不絕的動力那個力、那個力道它會產生一個決定的識它會向下衝能衝掉很多艱難困苦就是你覺得走不過去的地方都會去增加自我的能力包括理解別人痛苦的能力等等所以一個事情發生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它有一個決定──能夠掃蕩其他問題的這個能力大家想想生命中也會有這樣的例子所以我覺得這點也不是特別難理解你們認為呢

所以非常非常感謝宗大師如此詳細地為我們分辨──注意喔──這個高度是證達兩種無我的方式及次第喔再說一遍詳細地為我們分辨證達兩種無我的方式及次第是不是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抉擇空性之路啊每一天、每一天我們聽的時候都越來越清晰

你說:「老師,好像不是這樣子我好像越聽越暈了!」沒關係!剛剛接觸跟前面的道次第不一樣因為它是空性所以你耐下心來你不要害怕這些生疏的思路這些論典還有好像一下大很多倍的這些辨析一直在討論、一直在討論你不要害怕你想想你平常吵架你花了多少時間跟人家吵架你都跟人家討論一直吵、一直吵、一直吵而且還沒什麼收穫有一些吵架就會讓傷害變深這是討論空性啊是為了抉擇空性之路花點時間做一些更廣泛的討論所以不要嫌麻煩耐下心來一點點地學一定會了解的大家加油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4087若即若作是念:設若據藏文改譯。
4087而是通達蘊無性慧即是通達蘊無自性據藏文改譯。
40812此亦如據藏文補譯。
40813此是『我之所有『我之所有是此據藏文改譯。
40813譬如當如所說而解。譬如據藏文補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