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講那一講你們有沒有複習呀?應該覺得還不是特別難吧!同樣地,要有一個大乘發心的意樂來一起學習毗缽舍那。請大家翻開《廣論》405頁倒數第4行,和我一起看原文:
設念:若爾,於此諸大論師應隨誰行,而求聖者父子意趣?
如果心想:如同前面我們學到的,過去出現了這麼多解釋龍樹菩薩父子意趣的論師,每一位論師都這麼地了不起,那麼我們為了令自他了脫生死,想要學習空性、證悟空性,到底要隨學這些論師中間的哪一位啊?跟隨哪一位來尋求龍樹父子的意趣呢?這是一個問題吧!然後看看,宗大師會回答我們。
現見大依怙尊宗於月稱論師派,隨行於彼,於是此教授之諸大先覺,亦以此派為所宗尚。
這裡的「大依怙尊」就是指阿底峽尊者。大依怙尊阿底峽尊者是宗於月稱論師派,隨學於月稱論師,奉為定量。於是此菩提道次第教授的諸位先輩大上師,例如博朵瓦大師等等噶當派的祖師們,也是將月稱論師派奉為主要,宗於月稱論師的什麼呀?應成派。
好!我們再往下看。
月稱論師於《中觀論》諸釋者中,唯見佛護論師圓滿解釋聖者意趣,以彼宗為本,更多採取清辨論師所有善說,顯現略有非理亦為破除,而正解釋聖者密意。見彼二論師所有釋論,解說聖者父子之論最為殊勝,故今當隨行佛護論師、具德月稱,決擇聖者所有密意。
月稱論師在觀察《中論》的諸多解釋當中,誰能如實地圓滿解釋龍樹菩薩的意趣呢?月稱論師見到佛護論師毫無錯誤、圓滿地解釋了聖者龍樹的意趣,於是月稱論師以佛護論師的說法為基礎,以此為主,同時也採用了清辨論師的眾多善說,並且對於清辨論師的釋論中有些許不合理的部分,運用正理破斥,闡述聖者龍樹的意趣。
然後宗大師說:見到佛護論師與月稱論師這兩位論師的眾多釋論,在解說聖龍樹父子的論著方面是非常、非常殊勝的,所以在抉擇空正見的時候,將隨學佛護論師與具德月稱論師沒有顛倒地抉擇聖者龍樹的意趣。在這裡邊,大師為我們非常清晰地抉擇出:要通達龍樹父子的密意,一定要隨學誰呀?隨學佛護論師。還有誰?月稱論師。
這一段教誨,是宗大師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走出來的清淨無垢的解脫道。其實大師本身無量劫來早已經成佛了,但他為了教導我們後世的弟子,要讓我們明白:如果想要正確地了解空性的內涵,必須要如理依止具量的師長,聽聞佛護論師與月稱論師這些大論師所寫的論典。
那麼從共通顯現上來看,在宗大師這一生剛開始修學毗缽舍那的時候,大師所觀修的正見示現也不是清淨的中觀正見,這個時候大師所觀修的正見是「無所有見」。為什麼大師會如此示現呢?因為那個時候中觀法類在藏地還不興盛,即便有些人自詡為中觀師,都分不清楚自續派和應成派的差別,所以就出現了許多《廣論‧毗缽舍那》當中──以後我們會看──列舉的錯誤想法。比如說:認為自宗什麼都不承許、什麼都不執著,這就是究竟的應成派的空正見。宗大師當時也示現出好像認同這樣的見解。
有一天,大師在一個法會的場合中,就和僧眾一起念誦《般若經》。這時候大師一邊課誦、一邊隨文思惟,當念誦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文的時候,大師就思惟四種空性的內涵,對於任何都不執取的見解心裡覺得很舒適,於是就將心安住在那個見解上,入定了。大師入定的時間非常長、非常久,甚至連法會都結束了,大家都已經離場了,大師自己還沒有察覺,還在大殿裡打坐入定,然後得需要別人去提醒他,大師才出定。可見大師當時修定已經很有力,但是那個時候所觀修的內涵,大師示現為不是真正的空性見。
之後宗大師有機會透過喇嘛鄔瑪巴當中間翻譯,向文殊菩薩請問法義。文殊菩薩就問他說:「你最近在觀修什麼呀?最近在做什麼事情啊?」大師就回答說:「我最近在觀修中觀正見。」文殊菩薩就問大師說:「既然你是在觀修中觀正見的話,那你所觀修的中觀正見是哪一種中觀正見呢?」宗大師那個時候就將他內心的感受,以及他所認為的中觀正見向文殊菩薩啟白,然後問說:「我的見地是應成派的見解?還是自續派的見解呢?」文殊菩薩回答說:「什麼都不是!」這個時候宗大師就覺得很納悶:我學了這麼久,既然我所學的都不是中觀正見,那我應該到哪一位上師的座前,才能學到真正的中觀正見呢?為了求到中觀正見,不論路程再遙遠、過程再艱辛,甚至不惜身命,也要去求到它!
大師對於聖龍樹父子宗規的中觀與密集金剛法類有極大的求知欲,因此大師在向文殊菩薩請問的時候說:「在藏地,探討這些法類的上師,誰是最厲害的?」是不是你們也想知道?
文殊菩薩就回答說:「沒有比仁達瓦更好的!但是他依舊無法讓你發起完全斷定的圓滿證悟。還是由喇嘛鄔瑪巴擔任翻譯,由我來為你講解,那是最好的。你要避世遠俗,依止寂靜之處,按照上述的三合實修,善加努力地修護所緣行相,不久將會獲得那些意涵。」就是文殊菩薩親自教宗大師。
至尊文殊對大師開示了應成和自續的差別,以及俱生我執和遍計我執所執取的「我」、正因所破的粗細的標準、通達正見的標準、應成派安立世俗的方式等等,文殊菩薩對於這些內容都作了極為簡練的提示。大師向文殊菩薩啟白說:「我對於您所闡釋的空性內涵,仍有不懂的地方。」然後菩薩就回答宗大師說:「這沒關係!你對於我所講的這些內容千萬不要忘記,要寫下筆記。並且在這之上,必須要做到三件事情:一、要將上師及本尊看成是無二無別來作祈請;二、要精勤不懈地淨罪集資;三、要用理智觀擇教典並仔細地思惟。結合這三者進行修持,切勿輕易地感到滿足,要長時間善作觀擇。等待時機一到,再加上我現在為你播下的這些種子作為因緣,你將會迅速地獲得善妙的領悟。」
這一段傳記,宗大師示現的這種對空性學習的次第,還有他依止本尊努力地探究的這個精神,顯示了學習空性的時候要有一點耐心,對吧?不要輕易地下結論,即使不懂也沒關係,為什麼?因為我們有依止宗大師從文殊那裡聽來的空性的教授,這是非常珍貴的我們學習空性的一個叫什麼?像範本一樣──看宗大師是怎麼學習的。
我們在下一堂課會繼續學習文殊菩薩對宗大師的引導,以及宗大師為了證悟空性所做的努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聽聞,好好地在內心中銘記宗大師對我們的饒益,可以學到這麼清淨圓滿的中觀正見,實在是大師的恩德!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405 | 10 | 若爾 | 設念:若爾 | 據藏文補譯。 |
405 | 10 | 大依怙尊 | 現見大依怙尊 | 據藏文補譯。 |
405 | 10 | 又此教授隨行尊者之諸大先覺 | 隨行於彼,於是此教授之諸大先覺 | 據藏文改譯。 |
405 | 11 | 亦於 | 亦以 | 據藏文改譯。 |
405 | 11 | 解釋 | 釋者 | 據藏文改譯。 |
405 | 12 | 彼 | 彼宗 | 據藏文補譯。 |
405 | 12 | 略有 | 顯現略有 | 據藏文補譯。 |
405 | 13 | 彼 | 見彼 | 據藏文補譯。 |
406 | 1 | 月稱論師 | 具德月稱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