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又要開始學習毗缽舍那了,請準備好你的大乘發心,還有專注。今天我們學習《廣論》第405頁第3行。準備好了?我們一起要看原文。
於此,智軍論師云:「聖父子所造中觀論中,未明外境有無之理。其後清辨論師破唯識宗,於名言中建立許有外境之宗。次靜命論師依瑜伽行教,於名言中說無外境,於勝義中說心無性,別立中觀之理。故出二種中觀論師,前者名為『經部行中觀師』,後者名為『瑜伽行中觀師』。」形成次第顯為如此。
這段話是在講什麼呢?「對此,智軍論師曾說」──這裡的「此」是指什麼呀?就是指解釋龍樹菩薩意趣的這個出現的次序。智軍論師曾說:龍樹菩薩與聖天菩薩師徒被稱為「聖父子」,「父」就是指龍樹菩薩,「子」是指聖天菩薩。在聖父子所著的中觀論典中,沒有明確地提及有無外境的道理。在這之後,清辨論師就破斥唯識宗,而論述名言中是有外境的這個宗派。在其後,靜命論師依著瑜伽行的教典,也就是唯識的教典,開示名言中無外境與勝義中心無自性,創立了與清辨論師的想法不同的中觀學派。所以就出現了兩種中觀論師,前者,也就是清辨論師還有他的追隨者、隨學的人,被命名為什麼?「經部行中觀師」。後者,也就是靜命論師及他的隨學者,被命名為「瑜伽行中觀師」。
宗大師引完智軍論師的這段話之後,大師就自己總結說:形成的順序確實是如此的。
好!接著我們再往下看。
然月稱論師,雖於名言許外境有,然不隨順餘宗義師門徑,故不可名「經部行者」。如是有說同婆沙師,亦極非理。
說月稱論師雖然承許在名言中有外境,但是與有部師和經部師、唯識師還有其他宗義論師的門徑是不相契合的,就是不一樣,所以不可以將月稱論師稱為「經部行師」。意思就是,中觀師不一定是經部行中觀師或瑜伽行中觀師其中的一種。例如月稱論師雖然承許在名言中有外境,但會不會因為承許有外境,就說是經部行中觀師呢?是不會的。因為月稱論師雖然承許有外境,但他所承許的外境存在的方式,與其他宗義師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樣地,有一些藏地的智者由於月稱論師在名言中承許外境,又不承許自證分,所以承許月稱論師與有部師是相同的,這也是極不合理的!因為月稱論師承許外境,但不承許實質成立,這一點與有部師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月稱論師之所以不承許自證分,根本原因是因為不承許諸法有自性,而有部師承許一切法皆有自性,這一點也是完全地不一樣,完全不同!
好!我們接著再往下看。看原文:
雪山聚中後弘智者,於中觀師安立二名,曰應成師及自續師。此順《明顯句論》故,莫謂杜撰。
這裡的「雪山聚」是指雪域,就是藏地。因為藏地被雪山環抱,所以稱為「雪山聚」或「雪域」。藏地後弘期的智者們,對於中觀師安立「應成師」及「自續師」這兩種名稱。那為什麼稱之為「應成師」呢?由於承許僅僅透過應成論式,就可以直接生起證達所立的比量,所以稱之為「應成師」。那為什麼又稱之為「自續師」呢?承許僅僅透過應成論式無法直接生起證達所立的比量,而是必須要依靠自續正因,所以稱之為「自續師」。
中觀師分為應成師及自續師這兩種,這是後弘期的智者們對於中觀師的分類。宗大師說:藏地智者們的這種說法,與月稱論師所著的《明顯句論》相符順,所以切莫認為這是私自杜撰的。意思就是這是有清淨依據的。有聽清嗎?
好!我們再往下看。
故就名言許不許外境定為二類。若就相續引發定解勝義空性之正見道理而立名,亦定為應成自續之二。
說中觀師的命名方式,雖然不是只有前面講到的隨順經部的經部行中觀師,以及隨順唯識的瑜伽行中觀師這兩種。但是總體而言,確定只有承許外境與不承許外境這兩種,所以從承許名言方式的角度,決定為名言中承許外境的中觀師,以及不承許外境的中觀師這兩種。
如果就相續中引發定解勝義空性的這個正見的方式而命名的話,也決定為應成與自續兩種。應成師就是承許:僅僅透過應成論式,就能夠直接在心中生起空正見。那麼自續師承許什麼呢?他們承許說:只有用應成論式是無法直接在心中生起空正見的,必須要依靠自續正因才能在心中生起空正見。
很顯然這兩派都是要生起空正見,對不對?中觀宗分為什麼?應成派與自續派,是從心中生起空正見的方式來命名的,對不對?這種分類方式,也是流傳至今最為普遍的分類方式了。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405 | 3 | 智軍論師云 | 於此,智軍論師云 | 據藏文補譯。 |
405 | 6 | 次第實爾 | 形成次第顯為如此 | 據藏文改譯。 |
405 | 6 | 宗 | 宗義師 | 據藏文改譯。 |
405 | 7 | 後宏教時,有諸智者 | 後弘智者 | 配合箋註改譯。 |
405 | 8 | 此順《明顯句論》 | 此順《明顯句論》故 | 據藏文改譯。 |
405 | 8 | 非出杜撰 | 莫謂杜撰 | 據藏文改譯。 |
405 | 8 | 自心 | 相續 | 據藏文改譯。 |
405 | 9 | 正見 | 正見道理 | 據藏文補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