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毗缽舍那,請大家打開《廣論》399頁第4行。每次都要注意發心喔!
前面大師有講過,一定要在寂止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地修習證達空性的毗缽舍那,否則只有寂止的話,寂止是與外道共通的,只串習了寂止完全無法斷除煩惱的種子,從三有中解脫。所以接下來大師引了《修次初篇》作為依據,證成上面的立宗。我們一起看原文:
如是亦如《修次初篇》云:「如是既於所緣心堅固已,應以智慧觀察。如是若能發生智慧光明,乃能永害愚癡種子。若不爾者,如諸外道,唯三摩地不能斷惑。
《修次初篇》是哪位論師造的,還記得嗎?是蓮花戒論師所造的。蓮花戒論師造了《修次》初、中、後三篇,《初篇》是其中的第一篇。在《修次初篇》中也說:獲得對於所緣內心堅固安住的寂止之後,更進一步應該怎麼做呢?應當以證達無我義理的智慧來觀察而修持空性。透過這樣的修持會生起智慧的光明,什麼樣的智慧呢?具有清晰地了知真實性的智慧光明的勝觀,用這樣的勝觀才能夠完全地斷除愚癡的種子──「永害」嘛!
霞瑪大師所著的《毗缽舍那釋難》中,有解釋說:這裡邊結合了光明與黑暗的譬喻,來宣說智慧與愚癡的關係。我們學習《攝類學》的時候,有學到光明與黑暗之間的關係:在某個地方光明出生,與光明所遣除的黑暗消失是同時的;在某個地方光明即將出生,與光明所遣除的黑暗即將消失也是同時的;在某個地方光明已經出生,與光明所遣除的黑暗已消失也是同時的。就三段對吧?意思是說,在任何地方只要光明一出現,光明所遣除的黑暗是不是就立刻消失?就會消失。
那麼出現證達空性的智慧的光明一出生,就會遮破無間道相對應的所斷,當現證空性的這個無間道一出生,那麼無間道相對應的所斷煩惱就會被遮破,這一點跟光明與黑暗是一樣的──有我沒你、有你沒我,一定是這樣的。所以在這裡才會用光明來比喻現證空性的智慧。
那「無間道」是什麼呢?大家再學習一點。無間道是指「下一剎那就會脫離相對應的所斷的道」。在無間道的下一剎那就會獲得正解脫道,從相對應的所斷中解脫。比如說見道無間道是見斷煩惱的正對治,加行道的菩薩在獲得大乘見道無間道的那一刻,會成為什麼?就會成為大乘聖者。見道無間道只有一剎那,見道無間道的下一個剎那,就會出生見道正解脫道,從見道所斷的煩惱中怎麼樣?解脫了。見道所斷的煩惱,包含了疑惑、邪見、見取見,還有戒禁取見,以及其他遍計的煩惱。見道的時候斷除了見斷的煩惱,之後在修道的過程之中,會漸次地斷除修斷的煩惱,最終會獲得無上菩提的果位。
注意!這裡邊講到的「永害」是什麼?什麼是永害?在《四家合註》裡邊解釋為「以永不復生的方式斷除」,就是永遠不能再生出來了;意思就是一旦斷除了愚癡的種子,這個種子就不會再出生了。注意喔!一旦斷除了愚癡的種子,這個種子就再也不會出生了!對比一下我們平常的經驗,平常我們對治煩惱的時候:欸!一段時間之內煩惱好像不現行了,感覺上好像消失了一樣;過了一段時間,因為遇到了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哎呀!非常地不順、非常地鬱悶,煩惱又會再度地襲來。這事情就是周而復始、周而復始地發生,所以我們會認為:會有沒有煩惱的一天嗎?會有沒有痛苦的一天嗎?我們不敢奢望。但是如果生起證達無我的勝觀,進而永害愚癡的種子,一旦斷除之後,愚癡的種子就徹底地在我們的心續裡消失了,永遠不會再出現了,這就是「永害」,或者什麼?「從根本上斷除」,就是那個煩惱的力量的源泉斷掉了。
所以如果沒有修習勝觀,而是獲得寂止就滿足了,就會像那些外道無法斷除煩惱一樣,或者像修錯的我們自己的師兄弟一樣,只有禪定、只有等持是無法連根斷除煩惱的。
好!我們再往下看:
如經中云:『世人雖修三摩地,然彼不能壞我想,其後仍為煩惱惱,如增上行修此定。』」
接著在《修次初篇》中,蓮花戒論師引了經典上的依據。經典中說:「哎呀!世上的人們啊!雖然修持了定」,也是非常不容易,修持了定。這裡的「世間的人」是指什麼?就是指凡夫啊!凡夫還沒證得空性之前,不會修持證得空性的寂止,只會修持沒有證得空性的寂止,由於沒有佛陀的口訣教授,無論再怎麼修持、再怎麼修持,他們都無法摧壞我想。這裡的「我想」就是我執,就是指那個萬惡的、我們最急想要消滅的輪迴根源──執取「我」的想。
即便是暫時壓伏了現行煩惱,但是只修定無法斷除我執,所以在這樣的修行者心中,煩惱一定會再度現行。而且煩惱會再度地增長,變成了強烈的襲擾,令這樣的修行者無法自主,煩惱再度強烈生起,就會造業而繼續在生死的瀑流中無助地飄流。
所以佛陀在經典裡,舉了那個增上行外道修定之後又退失的例子。記得吧?增上行的公案,我們在學奢摩他的時候一起學習過──那個悲劇。要不要複習一下?複習一下嗎?這個增上行外道,也叫勝行。增上行外道是在佛世的時候,看到佛陀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功德,他就想要跟佛陀競爭,然後就去努力地修定。後來修成了三摩地,獲得了身輕安、心輕安,甚至是八種靜慮都獲得了。當他出定的時候,由於多年長時間的入定,使他的頭髮長得很長、很長,結果老鼠吃掉了他的頭髮。他出定之後一看:「誰破壞了我的髮型?」就生起了瞋心。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沒有斷除煩惱種子!雖然他這個煩惱並沒有起現行──在修定的時候沒有起,但是煩惱在不在呀?在的。
所以如果只修定的話,就像增上行外道一樣,雖然暫時地把這個煩惱像捆住一樣,也壓伏著了,但是他沒有斷除煩惱,還終究會現行。這是一個悲劇的例子。那麼這個例子要告訴我們什麼?就是不能再走上這樣的彎路,一定要希求一個徹底把煩惱和痛苦從根本上斷除的智慧和方法,用我們的身心去修鍊這樣的智慧和方法,真正地達到無苦的境界。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399 | 4 | 如 | 如是亦如 | 據藏文補譯。 |
399 | 5 | 如是於所緣境心堅固已 | 如是既於所緣心堅固已 | 據藏文改譯。 |
399 | 5 | 應以智慧而善觀察,若能發生 | 應以智慧觀察。如是若能發生 | 據藏文改譯。 |
399 | 6 | 如經亦云 | 如經中云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