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
文/釋性由
無緣悲藏觀世音 無垢智王妙吉祥 盡摧魔軍秘密主 雪域智嚴宗喀巴 善慧稱足誠祈請
宗喀巴大師(藏語ཙོང་ཁ་པ་ཆེན་པོ,公元1357∼1419),藏傳格魯派開派祖師。在無數生以前,大師就在王頂如來面前發下宏偉的誓言:「當在最惡劣不淨的穢土中,以結合中觀之道,弘揚最甚深稀有的金剛乘教法。」一如誓言所說,大師承著清淨的悲願力,於短暫的一生,卻成辦如佛陀般的事業。
宗喀巴大師出生於青海宗喀,3歲即在四世大寶法王座前受居士五戒;7歲於法王義成寶座前剃度出家,法名善慧名稱(藏語བློོ་བཟང་གྲགས་པ),並在法王教導之下學習佛法。
在龍樹菩薩、無著菩薩所傳的清淨法脈已經式微,各種自創的學說充塞的時代,修行人想要尋求解脫及成佛的方法,卻莫衷一是,或不慎誤入歧途。那條通向佛陀本懷的道路,湮沒已久。眾多自稱為中觀宗的說法,在大師的抉擇下,在正理上無法自圓其說。就在這樣的時代因緣下,宗大師為了尋求佛陀所說的究竟真理,毅然決然踏上求法的征途。
大師16歲離開家鄉,遠行求法,至於大師求法的心境如何?大師當時曾說:「我誓願效學常啼菩薩依止法湧菩薩那般,傾盡我的所有,無論身命資具,只為了令我的善知識歡喜,一剎那的不高興都不去作。願善知識能為我開示遠離戲論的甚深般若教授,絲毫不染雜任何邪解污垢,如同法湧菩薩如何為常啼菩薩宣說的,願善知識恆常為我如是開示。」表明此生決斷聞思修的志向,誓願證得空性。
於是大師陸續依止十多位大善知識,遍學顯密經論。而當時弘揚中觀不遺餘力的就是仁達瓦大師,宗大師從遇到仁達瓦大師後,就全心依止學習。到了24歲,便完成了十次以上的大寺院巡迴立宗,許多學者都成為了大師的追隨者。32歲時,在連續三個月的法會期間,完全不打開書,每天講十五座法,一共宣講了十七部大論。大師已經通曉了西藏現有的經論與教授。
然而大師當時的心情,只要一天沒有通達究竟的空性正見,修道的命脈就沒有樹立。因此,這樁心事一直壓在心頭,始終無法平息。
大師當時心想:「如果有如同怙主龍樹父子的密意,能無誤開示這些的善知識,無論是在印度、藏地、尼泊爾,或在衛區、後藏、康區,不論何處,只要我能找到,即便為此捐軀、行任何難行苦行,都心甘情願,當下就可以出發!」
後來,大師遇到了喇嘛鄔瑪巴,透由他請問至尊文殊:「請問我心中的見解,是不是清淨的正見?如果是的話,是中觀應成派的正見,還是自續派的正見?」至尊文殊回答:「都不是,而且根本不是中觀的見解。」
大師緊接著多次請問至尊文殊: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空性?
至尊文殊用非常簡練又深廣的字句開示空性的內涵,當下大師示現無法領悟。大師明白告訴至尊文殊:有許多不懂之處。
至尊文殊回答:「不要忘記這些內容,寫下筆記!接下來,視上師與本尊無二,一心作祈禱;努力地淨罪集資;觀察抉擇經論的內涵並細細地思惟。結合以上三者同時並行,不間斷地修行,不久就會獲得最善妙的領悟。」這就是大師終身奉行的文殊「三合引導」。而文殊更進一步勸勉大師:「你得暫時捨去事務,依著寂靜之處離世專修。」
從此,大師便決斷捨棄一切俗務,前往僻靜山林修行。當時一千位僧眾涕淚橫流地懇求大師留下來講經說法,但大師還是為了證悟空性,帶著八位弟子前去一心專修。
36歲時,大師來到沃卡閉關。由於大師了解到淨罪集資極為重要,因此師徒都非常努力地按照「七支供養」修持。大師本人也進行了百次《三十五佛懺》並結合禮拜,以及供養曼達。大師在大石板上磨出了拜佛的身形;供養石曼達甚至讓手指都龜裂,也完全不影響修行的精進力,以最勇猛的心力淨罪集資。
兩年後,還是沒有解決對空性難點的抉擇,大師聽說彌札大成就者還住在南印度,於是立志前往求法。大師迫切地踏上征途,然而途中由於上師本尊的指示,最終選擇留在藏地,繼續在至尊文殊指導的「三合引導」努力。
藏地找不到,就去印度找。人間找不到,就求佛菩薩。
大師從離世專修以來,這幾年雖然一直不斷思考空性的內涵,但對於最關鍵的部分,還是無法生起透徹的定解。於是大師42歲時再度回到沃卡,特別對文殊多次殷重祈禱,並且仔細以正理抉擇,因此出現了特殊的加持。隔天在閱讀《中觀佛護釋》時,對中觀應成見的扼要,生起前所未有的定解。剎那間,內心所有的疑惑全部消除。
終於,大師現證了空性。
為令後世的弟子能易於通達空性,大師將自己畢生心血求來的教授,寫下了諸多論典,後世的修行人因此得以了解佛陀的真正密意。
大師46歲時,在熱振寺為大眾講授「菩提道次第」,並在阿底峽尊者聖像前至誠祈禱後,親見一切噶當派傳承祖師,特別是阿底峽尊者,賜與教授長達一個月之久,最後尊者將左手置於大師頂上說:「你會對教法作出廣大的事業,利益有情,成就菩提,我願成為你的助伴。」
大師親見傳承祖師現身加持的吉祥徵兆,又有當時很多著名人物都再三請求大師著述《菩提道次第廣論》。內外因緣皆具足,大師答應了,從開始撰寫此論著述期間,藏地許多喜愛善法的神祇,都來向大師虔誠頂禮而說道:「我們是蓮花生大師及阿底峽尊者的護法,現在按照您振興佛教的願望,我們願幫助您成就順緣,請您悲心攝受吧!」
當大師從道前基礎漸次往後寫,直到寫完〈奢摩他〉章時,心想:「毗缽舍那這麼艱深,即使我把它寫完,也未必有益於眾生,不如就此停筆吧!」
此時,至尊文殊突然現身指導道:「無論如何,你都應該把毗缽舍那寫完。寫完之後,眾生會因此得到中等利益。」大師聽從了文殊的教誡,最終將《菩提道次第廣論》撰寫圓滿,一本能夠完整統攝一切佛陀教法的曠世鉅著。
又大師52歲,因眾人勸請而撰寫龍樹菩薩《中論》的解釋,對於其中極為細緻的理路出現些許疑惑,因此向上師與文殊做了祈禱。一時間,看到《般若經》中描述空性的字句,呈現純金的字型,遍滿虛空。頓時大師去除了所有疑惑,隨後很快就寫下了《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及《中論廣釋》,被視為大師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大師一生著作等身,總計多達十八函,至今為藏傳佛教行者奉為圭臬。
大師63歲時,自知住世時日無多,為了利益此生的有緣眾生,準備作最後的開示。於是前往各地接受供養,讓眾生普種善根。大師也特別來到哲蚌寺宣講《道次第》。過去大師從不對任何在家人傳引導教授,如今大師為種下未來因緣的種子,無論何種聽眾、何時來到,下至成群聚集的乞丐,都開放他們聽聞道次第。參加法會的大眾,無不踴躍歡喜,滿載而歸。
最後大師回到甘丹寺,在大殿主持最後一場法會後,回到房間,雙足結跏趺坐,在修持中示現圓寂,並於中陰現證圓滿究竟佛位。大師將投生兜率內院,最後於稀有殊勝種種眾莊嚴淨土成佛,佛號獅子吼佛。
宗喀巴大師一生的學修歷程,可用其自述來總結:「初務廣大求多聞,中現經教皆教授,後盡日夜遍薰修,為弘聖教遍迴向。」大師創建廣大宏偉之佛法事業,猶如輪迴長夜中燦爛光輝的燈明,恩澤遍佈十方,利益著久遠後世的佛弟子。
在大師眾多弟子中,完整承繼大師圓滿法脈者,即是賈曹傑大師與克主傑大師,故亦傳稱「宗大師父子三尊」皆是至尊文殊的化身,為十方諸佛悲智力的總聚體。
唐卡故事
文/釋性聖
主尊宗喀巴大師坐於畫面右方崇高法座上,左方祥雲間顯示出大師現居兜率天,在樓閣中為弟子說法之景象。
大師的上方虛空,在右方和左方分別畫上了至尊文殊菩薩的寂靜相,以及憤怒相──大威德金剛。文殊菩薩是宗大師主要依止的本尊,除了在證悟空性的關鍵點上給大師指出了方向,在大師一生中時時給予引導。
賈曹傑大師(藏語རྒྱལ་ཚབ་རྗེེ,公元 1364∼1431)與克主傑大師(藏語མཁས་གྲུབ་རྗེེ,1385-1438),分別安坐於大師座下的右側和左側,賈曹傑呈長者相,克主傑則呈年輕比丘相,頂上的黃帽象徵著他們分別是大師的第二、第三任傳人。
賈曹傑大師,第一任甘丹赤巴。盛年之時,即依止仁達瓦大師等修學顯密教法,廣遊薩迦寺等諸大辯論場,依十部論立宗,無人能比,從此「十論師」的美名弘揚諸方。後追隨宗大師,得大師歡喜攝受。宗大師於示寂前授予黃帽,以繼其位,從此廣宣大師遺教直到圓寂。
克主傑大師,宗喀巴大師之心子,第三任甘丹赤巴,後人追認為第一世班禪大師。自幼即具與眾不同的慧力,由於憶念前世曾為克主天王,因此被稱為「克主」。因仁達瓦大師推薦,拜見宗喀巴大師,師徒一見如故,大師即將畢生所學傳授無疑,並授予自之一顆牙齒。師致力建立講修五大論體制的法相學院,成為守護宗喀巴大師教法的教主。
最下方有四尊威猛護法,誓願守護宗喀巴大師的教法,由左至右為:閻摩法王、六臂怙主、吉祥天母、多聞天王。
藝術鑑賞
文/許書端
宗喀巴大師寧靜微笑,頭戴黃色班智達帽,身被袈裟、下裙等僧服,僧服分有橘、黃、紅色,袈裟上帶有漢式格紋造型,紋路精細,皺褶鮮明。雙手各拈一蓮花,持印胸前,蓮花於兩肩處開放,花間有智慧寶劍及帶有摩尼寶的經函。雙腿結跏趺坐安住於法座上,法座華美非常,椅背帶有藍地龍紋靠墊,搭腦兩側順時針而轉,富有變化。法座前有一供桌,上供寶瓶、金輪、盛有酸奶的僧缽、各色珍寶。供桌前有一金瓶,置三朵不同開闔程度之妙蓮,地面復有各色珍寶、象牙、噴焰摩尼寶、珊瑚、法螺等供物。
大師座旁,左四、右四共八位弟子心生歡喜,擁護於側,或舉勝利幡,或舉經函,或舉鮮果,或以法供養,場面活潑熱鬧。畫面左側祥雲之中樓宇顯現,有一弟子正專注求法。
畫面右上方,文殊菩薩當空而現,所駕祥雲色如崧藍綠松石,安穩守護。畫面左上方有大威德金剛駕黃色雲彩,現身火光之中,畫面下方復有四位護法,於火光或雲彩中顯現。菩薩、祖師、護法等不同角色以各自因緣護持正法,使大師清淨傳承的格魯教法涓流不息,存於世間。
在大師身後,藍色祥雲向上升騰,再次強調大師法座。雲後樹木鮮花開放,天空白鶴飛翔,雪山上虹光照耀;畫面左方溪中紅蓮、粉蓮開放,彩蝶紛飛而來,有情於草地池塘中戲水休憩,享受清涼。祥和的土地正因傑仁波切的願力,處處美好。
宗大師的願力亦澤被畫外的我們。大師千日般的智慧、柔水般的悲心,將通於世、出世間的無漏善妙之法,開顯為「菩提道次第」三士夫修習的次第,總攝了一切佛語及龍猛、無著二師道軌之扼要。過往散落多門的修行法,在大師的統攝下,化為一道曙光,照耀在一道人人都能登上的階梯,並能隨著引導,通向一切智智。
因為宗喀巴大師行誼,佛教日輪曾在藏地大放光彩,而今跟隨著大師聖跡,日輪的光便在此地、此處持續照耀。當弘揚教法的光源自利他,光芒就更加強烈,更加堅固,更加生生不息。
- 唐卡名稱:宗喀巴大師彩唐
- 畫派:勉唐
- 主尊類別:祖師
- 唐卡類別:彩唐
- 供養者:天鼓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