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45 修粗靜為相之道前須獲得寂止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我們要學《廣論》393頁第5行校訂本是124頁最後一行

在學習之前大家要觀察自己的相續看一看有沒有一個哪怕是造作的相應於大乘的動機──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我要去希求無上菩提為了這樣的一個目標來學習今天的《廣論》。為什麼要一直提策自己這樣的目標呢因為如果沒有一個最究竟的目標攝持我們的善行多半感得的果就沒有那麼源遠流長所以師父就希望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在聽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發心

今天我們要學習別顯往趣世間道軌」,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原文準備好了嗎

第三、別顯往趣世間道軌,分二一、顯往粗靜為相之道先須獲得正奢摩他二、依奢摩他離欲界欲之理今初

這是到第幾科了到第三科了第三科說明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特別說明行進於世間道的道理這個道理分為兩科一、說明行進於具有粗靜行相之道前必須獲得寂止第二個是依靠寂止而對於欲界離欲的方法現在我們就來看第一科往下看

由了相門修粗靜為相之道先須得前說正奢摩他以《莊嚴經論》云:「彼令此增已由長足增長故得根本住。」謂得前說第九住心及諸輕安彼令增長此三摩地依之引發根本靜慮

說透過了相而修持具有粗靜行相的道要怎樣呢必須先獲得前面所說的這個寂止還記不記得「粗靜行相的道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分為上地和下地要觀察上地為寂靜、下地為粗劣透過這樣的觀察、這樣的修持對下地離欲的道就是什麼?粗靜行相的道

因為《經莊嚴論》中說:「彼令此增長以後由於長足地增長便能獲得根本定的安住。」這一段《經莊嚴論》的文是說獲得前面所說的第九住心以及輕安依靠增長等持而修成了什麼修成了根本定妙音笑大師在色無色廣論》中也說過:「彼令此增已」的「彼」是指七種作意那麼這個「此」是指什麼意思呢?「此」是指獲得了輕安的三摩地意思是透過了七種作意能讓獲得輕安的三摩地增長增長到什麼程度進而獲得根本定

好!我們接著往下看注意喔,注意

此復說從第九心起乃至未得作意之間是為作意初修業者得作意已欲淨煩惱修習了相作意時是淨煩惱初修業者故修了相者是先已得作意

又提到了:從第九住心開始一直到還沒有獲得作意之間是作意的初業行者從獲得作意開始想要淨化煩惱而修持了相作意就是淨化煩惱的初業行者所以修持了相者要先獲得作意──這裡的「作意」是什麼意思就是指奢摩他所以一定是先獲得奢摩他之後才能修了相作意那麼什麼是「了相作意」呢了相作意就是指獲得了寂止之後各別各別區分觀察上地功德與下地過失的作意由於各別了知上地與下地的性相所以稱之為「了相」。有沒有清楚好!再往下看

如《聲聞地》云:「云何作意初修業者謂專注一緣乃至未得作意未能觸證心一境性是名初修業者云何淨煩惱初修業者謂已證得所修作意於諸煩惱欲淨其心由此了相作意發起為能受取而勤修習。」〈第四瑜伽處〉起首亦說已得作意次修世間及出世間離欲道故

因為《聲聞地》中說:「其中作意的初修業者在專注一境的狀態下只要還沒有獲得作意還沒有觸及一心專注之前他就是什麼就是初修業者那麼其中淨化煩惱的初修業者又是指什麼呢就是指獲得了作意想要淨化內心的煩惱從了相作意開始為了能受取而串習。」《聲聞地》中的〈第四瑜伽處〉的起首也提到了獲得了作意之後修持世間與出世間的離欲之道格西拉有解釋說這裡的「能受取」及「勤修習」者是想要淨化煩惱的了相作意所受取者是將來要獲得的勝觀意思就是透過能淨化煩惱的了相作意將來能獲得勝觀

語王尊者在《四家合註》中有說有些版本的《聲聞地》中說:「透過非等引地的作意將諸欲視為粗劣將第一靜慮視為寂靜之相。」依據這段文某些西藏的先輩大德以及在《金鬘論》中也有提出具有粗靜行相的第一靜慮近分定了相作意是非等引地所攝也就是欲界地所攝。「非等引地」是指什麼就是指欲界

但是在《俱舍論自釋》,還有《集論最勝子釋》,以及一些《聲聞地》的正確譯本中說:「透過等引地的作意將諸欲視為粗劣將第一靜慮視為寂靜之相。」卻提到這樣的了相作意是被等引地所攝注意!是被等引地所攝。「等引地」是指超出欲界地的上界地注意!是超出欲界地的上界地這也是《菩提道次第論》的密意那麼注意針對同一段《聲聞地》的文有些地方所引的《聲聞地》說了相作意是被等引地所攝可是有些所引的《聲聞地是說了相作意是被非等引地所攝有沒有發現都是有經典依據的喔看起來是不是完全相反了那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以前也碰到這樣的問題就會問仁波切然後仁波切說:「看似相反的東西是由於自己沒有會通然後就說經典相互矛盾這個要自己把它找到會通之處。」我們都覺得這完全相反的怎麼找到共同呢那就看看妙音笑大師在《色無色廣論》中是怎麼讓我們理解這一段

在《色無色廣論》中說──注意──了相作意包含等引地所攝與非等引地所攝兩種如果在上界修持了相作意這樣的了相作意就是等引地所攝也就是上界地所攝如果在欲界修持了相作意的話那這樣的了相作意就是非等引地所攝也就是什麼地所攝也就是欲界地所攝舉例子來說如果在色界修持第二靜慮的了相作意這樣的了相作意就是等引地所攝,對吧那如果在欲界修持第二靜慮的了相作意這樣的了相作意就是非等引地所攝所以第二靜慮的了相作意中有等引地所攝與非等引地所攝幾種啊?兩種有沒有聽清

喔!原來是從這一條路岔出去的原來這個了相作意的範圍它是這麼大的一個範圍有沒有得到啟示當我們發現哇!都是有依據的都是相反的地方就多去再看看其他教典有的善知識就把這種非常難以會通的東西非常輕鬆地會通了然後我們就不用覺得經典是相互矛盾的啊!百轉愁腸難以決定最後還觀過要廣學、深學

初修業者可以分為幾種?兩種第一種、作意初修業第二種、淨煩惱初修業透過修學九住心還有沒生起奢摩他之前這個階段稱為「作意初修業」;獲得奢摩他之後為了斷除煩惱所做的了相作意稱為什麼?稱為「淨煩惱初修業」。這個名字很悅意喔淨煩惱初修業因此在獲得了相作意之前注意要不要獲得奢摩他是必須要先獲得奢摩他

對於這一部分的內容如果更加詳細地再解釋的話所謂的「近分定」,是不是指獲得根本定的前行呢它有一個名字叫什麼又稱「未至定」,也就是「未到地定」。以第一靜慮為例第一靜慮的近分定知不知道有幾種有七種單純的初修業作意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還有觀察作意及加行究竟作意七個。《聲聞地》中又提到第一靜慮有七種作意就是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在這七種作意中──注意──前六種作意是近分定最後一種作意是根本定這七種作意到底什麼內涵呢關於七種作意的內涵後面大師會為我們解釋可以好好地學一下

今天就學到這裡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935顯示別趣別顯往趣據藏文改譯。
3935相道為相之道據藏文改譯。
3935離欲離欲界欲據藏文補譯。
3937粗靜相道粗靜為相之道據藏文改譯。
3937先須據藏文補譯。
3937據藏文改譯。
3937由此令彼增,由增極遠行,而得根本住彼令此增已,由長足增長,故得根本住據藏文改譯。
3938由此增長彼三摩地,依此引發彼令增長此三摩地,依之引發據藏文改譯。
3939又從第九心乃至未得作意時,說名此復說從第九心起,乃至未得作意之間,是為據藏文改譯。
3939從得作意,為得作意已,欲據藏文改譯。
39310據藏文改譯。
39310了相了相者據藏文補譯。
39311勤修作意,乃至未得所作作意乃至未得作意據藏文改譯。
39311作意初修業者初修業者據藏文刪之。
39312發起、攝受正勤修習了相作意由此了相作意發起,為能受取而勤修習據藏文改譯。
39313瑜伽瑜伽處據藏文補譯。
39313卷首起首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