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44 生起寂止的目的(三)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你們開心嗎開心的點是什麼呢首先我們遇到了清淨圓滿的大師的教法遇到了之後我們又能生起信心生起信心又能夠隨學教典隨學了之後又能不間斷繼續學──學完奢摩他之後還要學毗缽舍那那是不是應該說:「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表達一下

今天我們會學《廣論》393頁第1行,《廣論》校訂本的部分是第124頁第5行有準備好嗎請大家和我一起看原文

總之,「先應發起正奢摩他次即依彼或由粗靜為相毘缽舍那漸進諸道乃至有頂或由無我實性為相毘缽舍那往趣解脫或一切智之五道者是總佛教法印所印故任何等修瑜伽師皆不應違越」,是為總顯依奢摩他趣上道軌

總而言之,「要先生起一種寂止接著必須依此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地行進於道直到有頂以及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這個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這個就是總體佛陀聖教的法印所封印所以任何的瑜伽師都不應該違越。」這就是總體闡述依靠寂止而邁向更高修道階梯的方法

這個是很權威的見地一個修行者是不可以超越的有的善知識形容說就像一個總體的中線或者蓋上了國王的御印一樣它是不能動搖的因為你動搖了就到了另一個地方就不會達成自己的願望

所以生起奢摩他雖然有許多種不同的意義但最主要的意義是為了什麼得定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生起種種證德為了自己的身心很舒暢還是什麼最主要的是為了引發毗缽舍那的證德了脫生死毗缽舍那又有兩種第一種是內外道、大小乘所共就是能夠暫時降伏煩惱現行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第二種是只有內道佛弟子才具有的特法注意只有內道佛弟子才具有的特法是什麼畢竟斷除煩惱種子就是修習無我真實行相的毗缽舍那做什麼?了脫生死啊這才是佛教也是內道的不共法那不共法是什麼?是空性對吧就是毗缽舍那

對於解脫來說注意!對於解脫來說具有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也有幫助但它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修持空性的毗缽舍那是不是必不可少的那一定是必不可少因為如果只獲得第一靜慮前行的奢摩他即使沒有獲得第一靜慮的根本定──初禪根本定也可以透過第一靜慮前行的奢摩他修習什麼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而獲得什麼而獲得解脫

但是如果不了解空性僅僅透過第一靜慮前行的奢摩他修習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能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然後壓伏了什麼粗分的欲界煩惱之後再透過第一靜慮根本定的奢摩他修習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進而獲得第二靜慮根本定壓伏粗分第一靜慮煩惱同樣的方式輾轉、輾轉、輾轉一直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也就是什麼?有頂定能不能脫離生死記住!仍然無法脫離生死

那小乘的修行者在見道位的時候所獲得的果位注意小乘的修行者在見道位的時候所獲得的果位如果是四果中的初果預流果、二果一來果內心所具有的這個禪定達到什麼樣的境界呢注意!那只是屬於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呀為什麼那時候他還沒有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呢因為要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必須要對欲界的煩惱離欲壓伏粗分的欲界煩惱這樣就不會再來欲界了當得到三果不還果的時候會不會來欲界了不會了不會由於業惑的力量再來欲界了所以稱為什麼所以稱為「不還」。

獲得預流果和一來果因為還沒有得到第一靜慮根本定所以還沒有完全斷除欲界煩惱那麼預流的聖者因為還有欲界煩惱所以他在哪兒繼續修行還會在欲界中繼續修行一來的聖者因為已經對大部分的欲界煩惱怎麼樣了?離欲了只需要再投生欲界一次就能夠對欲界煩惱徹底離欲所以叫作「一來」。

從小乘的角度來說能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來獲得見道果位所以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也就是最初獲得的奢摩他用這個奢摩他去證悟空性的力量能讓我們獲得聖者的果位有沒有很神奇有沒有很開心說:「修定很難修、很難修!」你只要修到未到地定就已經很厲害就可以獲得聖者果位了有沒有聽清

那麼頓行阿羅漢注意!頓行阿羅漢只會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就是把三界所攝的修道所斷煩惱分為幾次斷除分為九次

上上根的阿羅漢他不願意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因為他覺得太麻煩了他沒有先透過粗靜行相的這個毗缽舍那壓伏粗分煩惱然後再徹底斷除煩惱根本他不是這樣走的那他怎麼走的一定是從一開始路就不一樣吧他是從一開始就直接從煩惱的根本下手那怎麼下手呢就透過修持無我四諦十六行相等等然後把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修斷煩惱分為九次就斷完了怎麼斷他在壓伏欲界的時候色界、無色界的第一品煩惱就這樣順著全斷一遍不需要像其他小乘行者那樣按著次第先壓伏欲界煩惱壓完了之後再壓伏第一靜慮的煩惱然後再壓伏什麼第二靜慮的煩惱這樣依次輾轉

那麼把三界九品的煩惱分為九次而斷除是怎麼個斷除法呢就是把欲界上上品──注意喔──欲界上上品第一靜慮上上品第二靜慮上上品一直到什麼?有頂上上品三界九地的上上品煩惱一起連根斷除它是縱向,對不對從欲界然後到第一靜慮、第二靜慮一直到有頂的上上品全部一起連根斷除然後再把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九地的上中品煩惱一併斷除再同時斷除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九地的什麼上下品的煩惱如此地輾轉、依次同時斷除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三界的下上、下中、下下品煩惱

所以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也能夠讓我們獲得阿羅漢的果位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一樣非常地好用但是要運用好這把斧頭必須要證得無我的智慧如果沒有無我的智慧的話就像一個力量很微弱的人他舉了一把利斧可是能為自己做什麼呢他傷害不了煩惱的根本有沒有聽清用這樣的奢摩他的力量完全可以傷害煩惱的根本

那我們就想想哎!那我獲得奢摩他這樣的未到地定會很難嗎前面講了那麼多其實一點點地學下來有那麼困難嗎可能也沒有那麼困難但是這樣的止力或者說未到地定它卻可以傷害煩惱的根本──究竟是因為什麼證得無我的毗缽舍那,對吧所以要期待學習毗缽舍那非常值得期待謝謝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931總應先生總之,「先應發起據藏文改譯。
3932行相為相據藏文改譯。
3932真實行相實性為相據藏文改譯。
3933漸行五道而趣解脫或一切智,是佛教中總印所印。故隨修何種瑜伽往趣解脫或一切智之五道者,是總佛教法印所印。故任何等修瑜伽師據藏文改譯。
3934是謂是為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