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40 今生以世間道前行的四種補特伽羅(二)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你們開心吧要注意大乘動機的策發是為利有情願成佛來學習的我們就快點開始把《廣論》翻開391頁第3行有沒有發現已經又往後沿了我的意思是說快學完了,第一輪!《廣論》391頁第3行校訂本是120頁倒數第2行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原文

又菩薩成佛雖一生所繫亦於來世最後有時加行道起共四種道生於相續於一生所繫時,聖道不起故名「現法唯以世間道行」,非未通達真無我義

這裡邊講到了「一生所繫」的菩薩也就是距離成佛還間隔一生的菩薩他是在下一生最後有的時候才會在相續中生起從加行道起的後四種道也就是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這四種道是在最後有的那一生才會生起來在一生所繫的時候不會生起聖道意思就是要在成佛的那一生才會生起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在成佛的前一生還不會生起聖道所以才名為在那一生以世間道前行」,並不是說沒有證達無我的內涵這是比較特別的一點

那麼你們會不會想要了解什麼是「最後有」?就是指必定獲得涅槃的那一生包含大乘的最後有以及小乘的最後有大乘的最後有就是必定會成佛的那一生菩薩一旦到了大乘的最後有就代表這位菩薩這一生就會成佛小乘的最後有,就是必定獲得小乘阿羅漢果的那一生小乘行者一旦到了小乘的最後有就代表這位行者這一生就會獲得什麼阿羅漢果由於是最後一次受生三有所以稱為「最後有」。

好!我們再學一段看文

此順小乘教成佛道理如《俱舍論》云:「佛麟喻菩提定際依一遍前順解脫分。」非無著菩薩自許如是

這一段可能就是要好好解釋一下說:這種安立的方式是出自於哪兒?《俱舍》。於《俱舍論》中說:「佛麟喻菩提定際依一遍前順解脫分這是相順小乘教典中的成佛方式並不是聖者無著論師自己的承許那麼《俱舍論》的這個偈頌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先大略地解釋一下然後再針對其中的名詞解釋

說:導師佛陀與麟喻獨覺直至各自的菩提之間心所依是以「第四靜慮邊際定作為所依從加行道一座以上都是在一座上完成行進所有的四種道在此之前則是行進順解脫分就是資糧道

這裡邊的「麟喻」──麒麟的「麟」──就是指麟喻獨覺麟喻獨覺是一種獨覺那有什麼特色呢麟喻獨覺他本性煩惱輕微不喜歡嘈雜喜歡獨處但是悲心微弱無法廣行利他所以在最後有的時候他就自己證悟真理自己覺悟了在資糧道的階段經過一百大劫積聚資糧在最後有的時候就獲得加行道、見道、修道獨覺無學道而成就獨覺菩提就像麒麟只有一隻角或者就像麒麟喜歡獨處這種獨覺也喜歡獨處不喜歡與他人共住所以稱為「麟喻」,就是麟喻獨覺

導師佛陀與麟喻獨覺在成就各自的菩提之間也就是佛陀成就了無上菩提以及獨覺所成的獨覺阿羅漢果──獨覺菩提之間心所依是以第四靜慮邊際定我再說一遍第四靜慮邊際定作為所依第四靜慮邊際定是什麼呢它就是一種第四靜慮定。《俱舍論》認為修行者順著次第比如從欲界心進入第一靜慮心乃至第二靜慮、第三靜慮……,乃至有頂心之後再逆著就是從有頂心再進入無所有處心乃至回來了什麼?欲界心之後再次從欲界心進入第一靜慮心乃至第四靜慮心這是「為一切地遍所隨順」。

如此地修持就是從下品進而等至於中品與上品在三品增長的最後就進入到了第四靜慮這樣的第四靜慮就是這裡邊所說的「邊際」。在藏文裡邊,「邊」(རབ)就有極致的意思,「際」(མཐའ)就有增長的意思由於這樣的第四靜慮是增長的極致所以稱為「邊際」。

加行道一座者」,就是指在一座當中會生起從加行道到見道之間的證德導師佛陀與麟喻獨覺從加行道一座者開始都是在一座上生起了什麼在一座上生起了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這四種道那麼在此之前則是生起順解脫分順解脫分是什麼呢就是資糧道為什麼資糧道是順解脫分呢斷除煩惱障的滅諦是解脫見道的時候所獲得的斷除遍計煩惱障的滅諦就是解脫的一分所以稱為「解脫分」;資糧道隨順獲得見道時的滅諦所以稱資糧道為「順解脫分」。

總結一下導師佛陀與麟喻獨覺先生起資糧道──就是什麼?順解脫分之後從加行道一座者開始在一座上生起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這四種道而且這四種道都是以第四靜慮邊際定作為心所依最終獲得了菩提的果位

大師特別說這種安立的方式是與《俱舍論》相符順的小乘教典中的成佛方式並不是聖者無著論師自己的承許意思是什麼意思就是大乘宗義不是這樣承許的大師特別說──在前面的那一段文裡提到──菩薩在最後有成佛的方式是以小乘的教典來解釋的

那想一想比如彌勒菩薩現在正在哪裡兜率天,對吧他就當來下生這一尊菩薩就要成就佛果位他是不是還要再投生一次啊只需再投生一次就會成佛的菩薩就稱之為一生所繫的菩薩或者說是一生補處的菩薩菩薩在最後有的時候就不是一生所繫、一生補處了對吧而是什麼?最後有在一生所繫的時候有沒有生起聖道還沒有生起聖道這是從小乘教典的角度解釋的大乘的教典不是這樣承許的大乘教典會承許一生所繫的菩薩一定是幾地的是十地菩薩不可能在一生所繫的時候還沒有登地,對不對還沒有,那很奇怪所以在此處大師為我們做了簡別就是別別觀察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樣看懂教典或者怎麼去理解這件事情

關於未來彌勒菩薩降世的情況在《師師相承傳》裡有這樣解釋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五千年到最後的時期中一切眾生愚癡隨著煩惱而轉彼此互相殘害完全造作惡業因此福報越來越少、越來越少人壽也慢慢減,縮短到二十歲到最後人壽只有十歲那個時候就各種可怕的事情都會出現比如說饑饉劫、瘟疫劫、刀兵劫都漸次地出現了一切眾生將彼此互相鬥爭如同身處地獄一般受到種種的殘害和痛苦

但是似乎是越來越黑暗的時刻光明也會出現所以那時候至尊彌勒怙主就出現於世了他身長就一肘那麼高披著法衣具足威儀全身放著光顯現光明那時候的眾生一見到至尊彌勒的威儀歎為稀有就生起了敬仰都問他說:「哇!您的色身如此美妙是怎麼樣才能夠得到這樣的色身呢?」當時化身的彌勒菩薩就回答說:「我是透過修忍辱而得來的你們也應該斷離鬥爭修習忍辱吧能這樣做的話就能夠得到跟我一樣的妙相。」

由於至尊彌勒的發心加持力使那些眾生都開始修習忍辱了不會那麼暴力一點小事就刀兵相向瞋心那麼大開始修忍辱了之後因此福報就漸漸增長了增長、增長人壽也漸漸增長到二十歲、三十歲等等、等等開始不斷地向上增長安樂、幸福也漸漸地增長到了人壽八萬歲的時候──已經增長到一個人可以活八萬歲那個時候彌勒菩薩再會降世就示現成佛了人壽八萬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可能我們不會說:「啊!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那時候我們應該用什麼詞呢因為一生活八萬歲真的是長壽啊

在釋迦佛的教法中出家但還沒有證得聖果的那種行者除了發心趣向大乘的菩薩以外都會在彌勒佛的教法中獲得解脫的果位有在聽吧這個一生補處的菩薩非常地美好所以大家要好好地聽聞教典努力地修行不要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苦難而絕望無論是到了何種境況你看人壽已經都剩那麼短的時候菩薩都會來幫我們佛菩薩承許有情界未空他都永遠、永遠會幫忙眾生、幫忙我們只要我們這個心一直趣向這樣的皈依佛菩薩怎麼會捨棄我們呢而我們又怎麼會捨棄佛菩薩呢生命怎麼會沒有希望呢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努力透過種善因比如說透過忍辱透過布施等等持淨戒認真地修行還是可以改變生命的謝謝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913補處所繫據藏文改譯。
3914亦必來世於最後有亦於來世最後有時據藏文改譯。
3914從加行道四道俱生加行道起共四種道生於相續據藏文改譯。
3914補處所繫據藏文改譯。
3914於現法唯往世間道名「現法唯以世間道行」據藏文改譯。
3915此順小乘教成佛道理,如據藏文改譯。
3915依邊定一坐定際依一遍據藏文改譯。
3915此順小乘教成佛道理,非無著非無著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