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奢摩他0121 成就寂止的標準(二)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我每次都說很高興你們有沒有發自內心地歡喜如果沒有的話要做一下聽聞的前行像思惟聞法勝利斷器三過、依六想一定要有大乘的意樂這些都是要熟練於內心的

好!請大家翻開廣論》381頁倒數第4行,《廣論》校訂本在101頁倒數第2行請大家和我一起看原文

又《辨中邊論》說八斷行中之捨與此第九心同一宗要但此非足彼論亦說須輕安故

說:「另外,《辨中邊論》中也提到了八種斷行中的等捨與此處的第九住心關鍵是相同的。」但是這樣夠不夠呢大師說:「不可僅僅以此為足其中也提到了輕安所以獲得了輕安才能獲得奢摩他。」又說一遍那麼我們再往下看看原文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亦云:「如是菩薩獨處空閒如所思義而起作意捨離意言於心所現多返作意乃至未生身心輕安是奢摩他隨順作意若時生起爾時即是正奢摩他。」此說極顯此等一切皆是決擇《深密經》義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中也極其明確地說道:「菩薩獨自處在僻靜處作意他所思惟的這個內涵捨棄了意言對於內心如此的顯現多次地作意在還沒有生起身心輕安以前還是寂止隨順作意何時生起了身心輕安那個時候才叫奢摩他。」這一切都是在抉擇解深密經》的內涵

那麼語王尊者在《四家合註》裡邊也有解釋說在這些段落中所提到的「作意」,都是指奢摩他;「意言」就是指內心反覆地思惟所緣其他的心所法是指心輕安是心所並且不同於一切平凡有情所共有的心所是透過修持的力量而新獲得的一種心所

在後面宗大師也有引用了慧度教授論》中說:「應當遠離緣慮種種心相意言修奢摩他。」引完了之後大師也解釋什麼是意言意言就是分別「此是此」——就是「這個是這個」的意思

那麼總攝一下宗大師引用了許多經論來成立什麼奢摩他必須在獲得身心輕安之後才會獲得這個標準非常地重要好!我們再往下看

說:「知道什麼是輕安了就可以了吧?」有人又有問題了你們有問題嗎

若爾未生輕安以前此三摩地何地攝耶

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說:「那麼輕安在還沒有生起以前的這個等持那是由何地所攝的呢?」我們看宗大師是怎麼回答的

看原文

此三摩地欲界地攝三界九地隨一所攝而非第一靜慮近分以上定故以得近分決定須得奢摩他故於欲地中雖有如此勝三摩地然仍說是「非等引地」,而不立為「等引地」,其因相者以非無悔、最勝喜樂、輕安所引故

那個問題是什麼還記得吧就是:沒有生起輕安以前那個三摩地是何地所攝呀然後大師就回答說:「這個等持是由欲界地所攝的因為是三界九地其中之一所攝而不是第一靜慮近分定以上的緣故而這個是因為如果獲得了近分定就是必須需要獲得奢摩他的緣故雖然在欲界地當中有這樣的等持然而僅是什麼是『非等引地』,而不安立為『等引地』的原因」,就是不安立為奢摩他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並非以無悔還有最殊勝的喜樂與輕安所修成的緣故。」

這裡邊講到了「三界九地」,我稍稍解釋一下三界九地是三界的一種分類方式。「三界」是什麼?欲界、色界、無色界;「九地」分欲地、第一靜慮地、第二靜慮地第三靜慮地、第四靜慮地還有什麼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或者有頂地那麼欲地就為欲界所攝第一靜慮、第二靜慮、第三靜慮地第四靜慮地就是為色界所攝了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或者稱為有頂地是為無色界所攝妙音笑大師的廣論問答錄》中也有說九地的「地」,就是指三界各自的階段那麼三界所攝就一定是九地其中的一地所攝還沒有獲得輕安的等持不是第一靜慮近分定以上又是三界九地其中的一地所攝所以只能是什麼?欲地所攝

那麼這裡邊的「無悔」,注意!這裡邊的「無悔」,我在想我們修奢摩他的時候怎麼還會有出現無悔呢那麼無悔是什麼善慧摩尼大師就說此處的無悔就是指身不疲勞、心無疲厭在第九住心的時候,還沒有獲得身心堪能的殊勝輕安那個時候如果修定的時間太長的話就會導致身體非常地疲勞內心也很疲厭這種狀態下能叫無悔嗎所以它不是無悔但是獲得了奢摩他就能夠獲得無悔最殊勝的喜樂與輕安

那麼問大家還沒有獲得身心輕安的第九住心這種定是何地所攝這種三摩地是被三界九地中最下層的欲界所攝的只是欲界裡邊最細微的心因為並沒有產生最殊勝的什麼喜樂及輕安到沒到達第一靜慮近分定呢還沒有到達喔第一靜慮近分定都還沒有到達更何況是到達了第一靜慮根本定呢是沒有到的

那麼欲地所攝的心會怎樣嗎欲地所攝的心會比較粗暴難以調伏還有煩惱生起的時間比較長煩惱的力量也比較強猛就是比較容易攪煩惱一攪而且還攪很長那麼色界地與無色界地與此就相反了所以雖然欲地中的第九住心它已經到達了一心不亂保持一心不亂了但還是不能稱為「等引地」,也就是不能稱為奢摩他對不對?因為什麼因為它沒獲得喜樂、輕安所以它就是沒有獲得奢摩他

有沒有發現這一講還是在辨析那個界限就是得到奢摩他與沒得到奢摩他的界限是什麼而且也定義一下那已經都一心不亂了但是還不叫奢摩他那段叫什麼它的一段一段法相的定義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我們修行的時候就對於自己已經走到什麼風光了遇到什麼境界了在教典上它的歸屬範圍界限在哪裡是非常清晰的這樣的話我們在修定的時候就不會被感覺所役使啊!我們的感覺非常、非常好已經一心不亂了非常、非常專注能專注這麼久……。但是只要還沒生起喜樂輕安絕對就不能叫做真正的奢摩他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8111亦云據藏文補譯。
38112作意思惟而起作意據藏文改譯。
38112多數思惟多返作意據藏文改譯。
3822據藏文改譯。
3822據藏文改譯。
3823「等引地」「等引地」,其因相據藏文補譯。
3823歡喜、妙樂最勝喜樂據藏文補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