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19 總攝九住心(二)

大家好現在又到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接著往下第四住心因為心太向內攝導致在第五住心的時候極有可能會產生細分的沉沒然後這個時候要引生有力的正知透過正知偵察思惟等持的功德令我們的心振奮第三、四住心的階段粗分的沉掉會生起到了第五住心的時候粗分的沉掉就不會生起了

第五住心有可能會令心太過策舉然後導致第六住心的時候極有可能生起細分掉舉那麼生起了細分的掉舉的時候必須發起明了細分掉舉的有力正知視細分的掉舉為過失而進行遮止因為你如果不把這個細分的掉舉看成是過失的話就會懶懶散散地沉在裡邊還覺得不錯就沒辦法讓它停止了比起第五住心在第六住心的階段沒有生起細分沉沒的危險第五住心與第六住心是由正知力所成辦的從這個階段開始圓滿了正知的力量

在第七住心的時候由於正念正知的圓滿所以沉掉是難以生起的可是此後必須發起精進力也要把細分的沉掉看成是過失──不是硬把它看成過失它真的就是個過失──這個時候要盡力地遮止細分的沉掉在第六、第五住心的階段需要擔憂啊就是我們迷失於細分的沉掉到了第七住心的時候就不需要擔憂自己的心好像迷失在細分的沉掉裡前面已經講過了很多次因為關於細分的沉掉最重要的就是對它的認知要認知什麼是細分沉掉乃至它的過患所以要辨識它然後開始對治這樣的話,就不會迷失在細分沉掉的這個迷霧之中為什麼因為我們知道它是有毒的

在第七住心的時候雖然基本上已經沒有生起細分沉掉的危險了但仍然必須勤修斷除沉掉的方便回頭,那第五、第六住心的階段有沒有被沉掉傷損的顧慮呢有的還有被沉掉傷損的顧慮到了第七住心的階段雖然會生起沉掉但是就能以精進遮止了因此沉掉基本上無法障礙禪定從第三住心到第七住心之間雖然多數為等持然而還是會被沉掉等中斷因此是什麼是「有間缺運轉作意」的階段

那麼到了第八住心的時候最初略微地依止憶念執持對治的這個功用就能達到在座上修的期間連細分的這個沉掉也不會出現而且能維繫一座所以從第八住心開始是不需要依止正知的這個功用由於第八住心的階段如果稍微一下依止功用提一下那麼在座上期間就不會被沉掉這些障礙所以它是屬於無間缺運轉作意」的階段第七住心與第八住心都是精進力成辦的

善慧摩尼大師曾這樣比喻第八住心他說:「如同海邊有風微微起浪但海底是絲毫也不動。」賽倉大師他的《廣論引導筆記》中也有說過:「在投注於所緣的時候心會晃動如風中燭。」就像風中的燭火一樣。「這種晃動直到第八住心都還會出現所以有海邊微波的這種譬喻。」

在《掌中解脫》中有特別提到一點就是在第八住心的階段沉掉就像被擊敗的敵人一樣一開始看起來還是狐假虎威滿有力氣的樣子但是一下子後來就沒有力量了就是說第八住心我們是穩勝那麼銀水大師認為第八住心前半段可能會有沉掉後半段沒有但妙音笑大師認為第八住心仍然有可能還會有沉掉這部分可以有待抉擇

到了第九住心的時候能遠離功用而轉由於第八住心的時候數數、數數地串習因此到了第九住心的階段就能夠無功用地任運而轉所以絲毫也不需要多努力就像非常熟悉唸誦的人在課誦一樣自然成為了奢摩他等持了就比如說你唸《心經》唸得特別熟就不用特別刻意地去想,「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唸這一句你不用刻意想第二句是什麼就直接唸出來非常非常自然

善慧摩尼大師曾經形容第九住心就像波瀾不興的大海第九住心──聽起來非常非常地美這是經過前面那麼辛苦才達到的高度──是欲界心一境性的隨順奢摩他那第九住心是由於什麼力所成辦的呢是串習力

現在我們再總攝一下看一看這些心和心第幾住、幾住的差別第一住心與第二住心有安住長短的這個差別那第二住與第三住心有散亂長短的這個差別第三住心與第四住心存在著是否有可能會失去所緣依處的這個差別第四住心與第五住心有粗分的沉沒是否生起的這個差別第五住心與第六住心有是否需要提防細分沉沒的這個差別不僅如此雖然第六住心的時候會生起細分的掉舉但是比前面的少不少啊第六住心與第七住心有是否需要極為提防失於細分沉掉的這個差別那在第七住心與第八住心有有無沉掉的差別第八住心與第九住心它們的差別就是你是否有特別用功──觀待有沒有功用的這個差別

我們從第九住心往回去再從第一住心往第九住心走然後來回地這樣地思考不停地熟悉在教理上對於這九住心的解釋這樣我們用功的時候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九住心、六種力、四種作意結合在一起的這個總結到現在為止就講完了

大家如果覺得複雜的話還願意多聽幾遍嗎還是複雜就覺得煩了然後快點跳過聽一些沒有那麼複雜的因為這個九住心到時候座上修是用得上的如果發現比喻多幾住心、幾住心連在一塊兒就不太清楚了那你就可以稍稍深呼吸一下然後繼續聽可以反覆地多聽幾遍

教理上的熟悉是座上修在用功的時候一定要做的功課而且這麼這麼細緻地去讓我們知道哪住心、哪住心會出什麼狀況其實這幾住心都是我們在用功的時候自己會經歷的一些狀況那提前上師、佛菩薩都給我們看了你走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會遇到什麼走到這裡會遇到什麼走在前面會遇到什麼……。還給你講說:哎前面那個和這個有什麼差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九住心的種種風光種種我們會遇到的狀況所以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呀也是師父把這本論帶給我們所以讓我們:「禮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亦禮善知識,恩長吾三學!」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