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09 九住心(一)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善來尊者的故事──你們覺得有可能嗎對不起,已經沒有續集囉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止觀了你們有沒有準備好準備好我們就開始上課囉前面我們學完了《廣論》的第十五卷接著要往下學了請大家打開《廣論》376頁第2行,《廣論》校訂本是第90頁第6行跟我一起看原文科判

第二、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分三一、正明引生住心次第二、由六力成彼之法三、彼具四作意之理

這個第二科第二科是依彼生起住心的次第就要修定了,正式修定了這裡的「」,按照科判的關聯來說就是指「引生無過三摩地法」。這裡邊分三科第一是正說生起住心的次第第二是以六力──這個住心是用什麼樣的力量成辦的呢是以六力修成住心的方式三是其中有四種作意的這個道理我們往下看,「初中九心」,看書

初中九心一、於彼彼內住者謂從一切外所緣境正攝其心令其內注所緣。《莊嚴經論》云:「心注所緣已。」

第一科就是其中有九住心就到了修定的九個次第──九住心、九種心一是「內住」,內住於各自所緣這個內住是指什麼呢就是指從一切外在的所緣正確地收攝內心而向內投注於所緣因為什麼因為《經莊嚴論》中說:「內心要投注於所緣。」現在我們到了九住心中的第一住心──內住就是我們都是緣很多很多的所緣把原本流散在外的心向內收攝讓內心短暫地安住在善所緣上這是一般修學寂止的人都能夠做到的關於九住心的內涵宗大師主要是依據經莊嚴論》而宣說的

我們一開始修定都是屬於內住的狀態內住的象徵就是我們會有一種發現發現什麼呢一開始修的時候發現哇!自己怎麼有很多、很多的妄念非常多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沒有刻意去注意的話我們不會發現自己的妄念有多少有多麼恐怖可是一旦我們想要去修寂止去緣所緣境的時候就會有個察覺因為你要把心專注在一個所緣境上,你會察覺:「哇!自己的心很容易隨著掉舉和散亂而轉移焦點根本就無法安住在所緣境上。」正是因為我們修習內住的緣故內心的掉舉和散亂才能夠被我們察覺到

所以這個一開始察覺的狀態可能是讓我們有點苦惱說:「我心亂何至於此啊!」但是這就是平常生命的一個寫照平常我們多半都處在於散亂的狀態中可是自己知道嗎自己是不知道的甚至已經習慣、非常習慣地待在這種狀態裡了可是等到我們一旦開始修習九住心的時候從第一住心開始修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想要把心靜下來聞法、思惟法義,或者修行的時候由於向內觀察的力量進步了我們才會發現哇!內心中雜念紛飛不斷湧現、連綿不絕的這樣一個狀態其實那就是我們平常內心的一個相狀只是大多數人平常沒有覺察為什麼沒有覺察因為從來不提起一個善所緣向內去收攝觀察

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覺察但並不代表平常自己的心中就沒有這些雜念而是我們一向、一向因為不樂於修定,太少向內觀察所以導致我們平常會有一種感覺:「啊,好像我還沒什麼事啊我的心好像妄念也不是很多。」甚至有時候還覺得:「我很平靜啊!」其實是一種錯覺總之,在修學三摩地的初期的時候多半會有自己的雜念好像反而變多了而且有的人會覺得怎麼愈修愈多、愈修愈多會有這種感覺但這種感覺是不是進步啊是進步因為原本是不認識自己的心現在剛剛開始認識了這是一個開始所以是不是一種好現象呢是你進步的一個好現象

我們往下看:「二、續住者」,看書

二、續住者,謂初所注心令不餘散即於所緣相續而住如云:「其流令不散。」

就到了第二住「續住心」了這是指最初投注在內心不散逸到其他地方之後──開始不是很短暫嗎到第二住續住的時候稍稍能持續地安住在所緣上。《經莊嚴論》中說:「要使其續流不散亂。」所以這個第二住心叫「續住」,要設法讓之前安住的心持續不要散掉也就是要把心安住在所緣境上的時間怎麼樣延長,把它拉長之前在內住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是住幾秒鐘就散掉了但是到續住心的時候就要把這個幾秒鐘延長比如說你可以延長到多幾秒甚至到一分鐘或者幾分鐘這個應該不是很困難因為我們稍加練習的話一般修學三摩地的人稍微練習一下其實就可以做到了因為你就是多延長一些比第一住心

有沒有記得第二住心叫什麼?續住那第一住心叫什麼?內住內住的時候我們就會發覺掉舉和散亂真是非常地強烈所以就會想辦法把隨著掉舉和散亂而流散的心收回來、再收回來、再收回來讓心專注在原來我們定好的善所緣上一直反覆地這樣練習之後慢慢、慢慢地心安住在所緣境上的時間就變得有點長了然後就會越來越長不會馬上就散掉了這個時候的這個心的狀態就叫續住」。

續住的象徵就是會有一種像休息一下、歇息一下的感受好像:喔!終於完成了一個階段喘一口氣休息一下的感覺因為你不用像第一住心那麼忙它一刻都不讓你安靜必須得要不停地戰鬥這就是第二住心

那麼接下來我們再看第三個

三、安住者謂若忘念散於外境知已還復安置前所緣境如云:「散亂速覺了,還安住所緣。」

第三就是「安住」。是指如果由於遺忘而散逸也就是又開始向外散亂了、散逸了但是這時候的心它會了知而再度地把這個心安置在所緣上。《經莊嚴論》中說:「迅速地察覺散亂接著再度地安住於所緣。」所以這個第三住心叫「安住」。當心安住於所緣境上的時候不時地還會因為忘念等等而導致心向外散亂在這個時候──注意──能夠立刻、立刻察覺到欸,內心已經散亂了並且把它拉回到所緣境上所以這個第三住心叫「安住」。

在續住心的時候心在所緣境安住的時間已經要比內住的時候怎麼樣啊要變長了,對吧但是散亂發生的時候還是沒有辦法馬上察覺它速度沒有那麼快但是到了安住心的時候就能夠──注意──馬上察覺到出現散亂了基本上,在安住心的階段心都能夠緣在所緣境上只是偶爾會隨著散亂突然流散出去這個時候要以正念正知把心立刻拉回來

有的善知識在這裡邊還舉了一個有趣的譬喻說:就好像一大群羊在走著突然有兩三隻羊開始跑到往樹林那邊了樹林很危險,萬一有狼怎麼辦這個時候這個牧羊人就會馬上把跑散的羊抓回來──那麼一兩隻要離隊就像我們的忘念一樣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762二、由六力成辦;三、具四種作意。 今初二、由六力成彼之法;三、彼具四作意之理。據藏文改譯。
3763內住者於彼彼內住者據藏文補譯。
3763攝錄正攝據藏文改譯。
3763攀緣內所緣境內注所緣據藏文改譯。
3764心住內所緣心注所緣已據藏文改譯。
3764初所繫心令不散亂初所注心令不餘散據藏文改譯。
3765謂由忘念向外散時,速知散已謂若忘念散於外境,知已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