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077 生起正知的二種方法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大家有沒有準備殊勝發心一定要認真準備好!請大家翻開《廣論》367頁倒數第2行和我一起看原文有找到行吧

若爾正知云何生耶

我們心裡想了那麼要如何發起這樣的正知呢注意聽喔!注意聽

答:前所開示修念之法即一最要之因以若能生相續憶念即能破除忘境散逸故能遮止沈掉生已久而不覺遂易覺了沈掉以覺失念時之沈掉與覺未失時之沈掉二時延促環繞體驗觀之甚明

怎麼樣生起正知呢宗大師回答說:「前面所說的維繫正念的方法就是一個最重要的因。」注意!維繫正念的方法。「因為如果能夠生起持續的正念就能阻止遺忘所緣而散逸所以就能夠遮止沉掉產生了很久卻沒有辦法覺察的這種很糟糕的狀況因此容易證知沉掉因為要在正念退失的時候了知沉掉與在還沒有退失的時候了知沉掉這兩者的時間長短只要圍繞著經驗進行觀察就非常清楚了。」這裡邊的「環繞」,藏文就是反覆地圍繞著思考、觀察的意思

有沒有發現大家覺得大師的解答清不清晰清晰啊我最初在看到這個正知是怎麼樣生起的時候我幾乎是屏息而讀啊因為確實我有點害怕我的呼吸打擾了閱讀所以是非常非常珍惜地一個字、一個字看生怕沒有看清楚

我們接著再往下看

故《入行論》亦密意說:「住念護意門,爾時生正知。」《辨中邊論疏》亦云:「言『正知者,由念記言覺沈掉』者,謂安住念始有正知。是故說云:『由念記言。』」

基於這個用意,《入行論》中也說:「何時正念能為了守護心意之門而安住那個時候正知就會出現了。」《辨中邊論疏》中也說:「所謂『如果不遺忘正念正知便能證知沉沒與掉舉』,是指如果安住正念的話就會有什麼?就會具足正知所以提到『如果不遺忘正念』。」「由念記言」,這個「記言」是什麼意思就是「不忘」的古譯。「由念記言」,藏文直譯為「若念不忘」,意思就是如果不遺忘正念如果不忘失正念就是提正念嘛!對不對

問大家:如何生起正知啊之前提到的「修正念法」,就是生起正知最重要的原因,對吧如果長時間地生起正念能忘失所緣嗎就不容易忘失所緣、產生散亂因為他在一個高度的專注狀態下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知道沉掉已經生起避免沉掉生起之後過了很久還沒有發覺──這是一種過失嘛可以避免這種過失因為在正念注意喔!在正念退失後與正念還沒有退失前察覺沉掉這兩者所需要的時間的長短是有非常大的差距這個怎麼做要觀察自己的心反覆地觀察自己的經驗才能夠清楚得知。《入行論》說什麼?說:「為了防護自心不要被煩惱入侵必須先以正念安住自心才能夠生起正知如理觀察。」

啊,重度昏沉重度昏沉有如烏雲遮蔽天空很像「烏雲壓城城欲摧」的這樣一個狀態那麼用什麼去對治呢就用光明和歡喜的力量退卻它就像烈風掃蕩烏雲一樣而微細的沉沒看似風光明媚、無限的藍空卻有絲絲的薄雲點綴注意!此處的好像好看的薄雲會被誤認為是寂止的這種薄雲就是細分的沉沒沒有過失的三摩地的要求就是一絲雲都沒有的徹底無垠的藍空這是靠強大的正知力、精進力然後反覆地用功才能鑄造的一種禪定的美妙境界

好!我們再往下看

餘一因者,是正知不共修法即令心緣天身等所取之相或緣覺受唯知唯明等能取相次如前說於修念中相續偵察流未流散餘處任持其心應執此即將護正知扼要

另一個因是維繫正知的不共方法也就是內心緣著天尊身等所取的這個行相或者緣著唯知唯明的覺受等能取行相前面所說的那個依止正念的狀態中持續地偵察是否流散到其他的地方而執持其內心注意!這是維繫正知的關鍵

那麼「偵察」是什麼意思啊語王大師在《四家合註》裡有舉了一個譬喻,還記得嗎就像在屋頂上佈哨遠遠地就監視有沒有強盜如果確定沒有就可以放鬆戒備如果不確定有無或者擔心還有強盜就不可以放鬆戒備這個譬喻就是要說明正知的作用為什麼要提高偵察的高度因為只要還沒對治沉掉就不可能有無過的三摩地這件事一定要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所取之相」是與「能取之相相對而言此處的「所取」是指境這個「天尊身」是區分心識與境二者當中的「境」,所以緣著天尊身就是緣著所取之相那麼「能取之相是與所取之相相對剛才講過,此處的「能取」是指什麼心識等有境。「唯知唯明的覺受是區分為心識與境的兩者當中的「心識」,所以緣著唯知唯明的覺受就是緣著能取之相

那麼修持正知的其中一個因是什麼正念,對吧努力生起這樣的正念什麼正念呢就是「我一定要記住這個境」,這樣可以幫助增長正知增長正知的另外一個不共的因就是緣取佛像等所取行相或者緣取能緣的心──唯知唯明的覺受等能取行相對這個所緣境也是還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我現在有沒有被沉掉所轉呢我現在有沒有生沉掉?」一定要這樣地提醒自己

總攝一下想要生起強而有力的正知除了要以正念作為基礎之外不論是心緣著外在的佛身等所取行相或是緣著內在心識的體性──這個體性就是唯明唯知的覺受等能取行相無論是哪個都必須具備正念的情況,對不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要持續、持續地觀察自心是否生起了沉掉這個正知的工作就是像警察一樣來回要看著自心藉此攝持自心這是修學正知最關鍵的部分

語王大師在《四家合註》裡邊有解釋說維繫正念的方法本身也是正知的因而持續偵察內心是否流散則是正知的不共因

我們接著再往下看看書

如是亦如《入行論》云:「數數審觀察,身心諸分位總之唯彼彼,是護正知相。」

入行論》中也說:「應當」──注意──「數數」,「應當反覆、反覆地觀察身心的狀態」。注意喔!你看看他反覆、反覆地觀察不是反覆觀察天氣吃得好不好、去哪玩……,都不是,已經不是這種狀態我們是反覆、反覆地觀察身心的狀態這種觀察力已經全部從外境挪到內心了。「總而言之,唯有這樣才是守護正知的相狀。」有沒有發現他練的是一個別樣的功夫跟我們那個眼睛長在臉上一直四外看它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修練所以這個「正知」,就是經常觀察自己身心的現狀簡單說就是這樣的這就叫正知

注意喔!它這裡邊有「數數」,就是反覆、反覆地觀察──像我現在坐在這裡我就可以觀察我身心的一個狀態──你就要反覆地觀察常常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收回來去觀察自己那有的時候也觀察比如說所緣的佛像清不清楚啊觀察自己的內心的狀況對於所緣的執持度啊這個來回要觀察這樣就是守護正知

那我現在問大家大家平常多半都是在這個守護正知上練功夫嗎還是在外境上流散一觀察就很清楚了我們多半都是在外境上流散只有很少的時間才會觀察內心比如說學《廣論》的時候我講了一段:「啊!請大家觀察自己的身心觀察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所破有沒有這樣的邪執?」或者說:「師父所講的那種狀況你有在自己的身心中發現嗎?」這時候大家會靜下來開始向內觀察這個正知是一定要訓練的它要經常地觀察自己身心的現狀有沒有聽清楚有沒有對用功的方向非常地確定──沒有什麼疑惑,就是這樣練的只要你有一個身心只要你沿著這樣的方式反覆地去觀察我們的正知就會練得越來越厲害

哇!非常期待我們都能修練出如經典上所說的這種正知有沒有很想很想獲得這種正知那就可以開始練因為它是從觀察自己的身心數數地觀察開始修練的當下就可以練,對不對比如說你自己觀察你有沒有生氣呀有沒有生瞋恨啊有沒有生貪心啊還有注意力不集中聽法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也是要數數地觀察還有非理作意這都是要數數觀察才能夠發現所以正知隨時隨地都可以練要知道正知是寶貝喔練這個就像撿寶物一樣是非常非常值得花功夫訓練的

今天就講到這兒你們累嗎

下週見,謝謝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6712正知若爾,正知據藏文補譯。
36712前修念法前所開示修念之法據藏文補譯。
36712即修正知重要一因即一最要之因據藏文改譯。
36713流散,亦能散逸,故能據藏文改譯。
36713故生沈掉極易覺了遂易覺了沈掉據藏文改譯。
36713又覺失念之沈掉,與覺未失念之沈掉以覺失念時之沈掉,與覺未失時之沈掉據藏文改譯。
3681觀心極顯環繞體驗觀之甚明據藏文改譯。
3681密意說云亦密意說據藏文改譯。
3681《辨中邊論釋》云《辨中邊論疏》亦云據藏文補譯。
3683佛像天身據藏文改譯。
3683緣能取明了等相緣覺受唯知唯明等能取相據藏文改譯。
3683觀察於餘散與未散相續偵察流未流散餘處據藏文改譯。
3684即修正知極切要處應執此即將護正知扼要據藏文改譯。
3684《入行論》云如是亦如《入行論》云據藏文補譯。
3684總彼彼即是,守護正知相總之唯彼彼,是護正知相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