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這一週你們過得還好吧?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示座時量」,請大家翻開《廣論》364頁倒數第4行,看原文。
第三、示座時量:若爾,由念令心繫於所緣,應住幾久座量有無決定?
這已經是第三科,說明上座的時候的標準。如果問到:以正念把我們的心安住於所緣,那麼要安住多久呢?有沒有固定的上座時間啊?標準有沒有?大家都很關注這個問題吧!那我們可以往下看宗大師是怎麼回答。
答:此中西藏各派先輩諸師皆說「座短數多」。此中因相,有說「若短座修及善支配,則後每次亦樂修習,若座久長則覺厭煩」;有說「座久易隨沈掉增上而轉,則難生起無過正定」。
宗大師回答了那個問題。說:一座要坐多久啊?宗大師回答說:「對此,藏地各個傳承的所有前輩上師都說必須座時短暫而多次。」就是要一次很短,次數要變多。那麼為什麼是這樣呢?「原因是什麼呢?有人主張:『座時短暫地修持,並且善加分配時間,之後每次都會樂於修持,』就是你很歡喜,『如果座時長久的話,就會導致厭倦。』也有人說:『如果座時長久,就容易為沉掉所控制,因此很難生起沒有過失的等持。』」
那麼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在座上修三摩地的時間,到底應該如何?如何是標準?宗大師的指示、教誡是非常明顯的:最初一定是要將時間縮短、次數增多,而且每一座、每一座間隔的時間也不能太長。所以假使初期座上修的時間過長──有人就是急呀!一上座就不想下來,坐很久。那時候一開始看起來好像滿順利的,好像很相應,但這麼坐其實如果長期堅持下來,會不會造成身心的負擔呢?因為他不能上座修就休息,要堅持啊!堅持這樣修。比如說你修幾個月、幾年這樣下來的話,這麼急於在座上加長時間,會不會讓修學的結果不如預期,甚至大打折扣呢?
還有最糟的就是,因為一座坐太久了,甚至之後你想特別地提心力,好像都提不出來的感覺,可能就是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或者你也無法達到滿意的結果。剛開始上座修定的人都抱持著一種熱望,坐上就不想下來,一定要在這一座拼個輸贏,所以在此宗大師的教授是「座短數多」,要記得喔!
我們再往下,看下面一段「《聲聞地》等諸大論中」,有找到行吧?
《聲聞地》等諸大論中,未見明說座時之量,然《修次下篇》云:「由是次第,或一正時,或夜巡半修或一座時,抑或乃至堪能爾時應趣。」此雖見此是成寂止已,勝觀修時座量時說,初修止時現見亦同,應如是行。
看了這一段,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點矇掉,說:這到底是要一座多長時間?我們別急,一點點地看。哪本論出現了?《瑜伽師地論》。說「《聲聞地》等諸大教典中,沒有看見明確指出座時的標準。」就是一座到底是多少時間那裡沒有。「但是在《修次下篇》中說:以如此遠離沉掉的修習方法的次第,應當在一正時。」問題出現了!「一正時」是多長時間啊?「一正時」也叫作一刻,還有一漏刻,這是古印度的時間單位的名字。古印度把一晝夜分為六十分,六十分之一的時間長度就是一刻。由於它是滴漏計時,所以稱之為一漏刻或一刻,相當於現今的二十四分鐘。所以一正時就是一天的六十分之一的一漏刻,就是二十四分鐘。
那麼又出現了「夜巡」,對吧?「夜巡」也叫夜警。那什麼是「夜警」呢?語王大師在《四家合註》裡有解釋,他是解釋他的上師說:所謂的「夜警」,就是指偵察或者佈哨的意思。而是否能夠做到,是指以正知,注意!它這個佈哨是指正知佈哨而監視,監視自己的心先前是否產生沉掉,以及是否還會再產生的時候,當有把握在這一段時間內沉掉確定不會生起,就是能夠夜警的意思。他把時間規定在這一段時間。所以在此之前需要安立座時;以及先前產生了沉掉,或者擔心仍會產生沉掉的時候,必須怎麼辦啊?視情況而安立座時。就像在屋頂佈哨,遠遠地監視有沒有強盜的時候,如果你確定沒有的話,你可以放鬆戒備之心;但是如果不確定有沒有,你就得一直在這兒看著、一直巡視,所以就不可以放鬆戒備。
那麼以如此遠離沉掉的修習方法的次第,應當在一正時,也就是一天的六十分之一的一漏刻,或者能夠夜警到何時,便修持半座或一座,或者能夠到何時,便趣入等引直到那個時候。
現在又出現了「半修」,對吧?注意聽!「半修」或者「一座時」,這個請問月格西解釋,他說:「按照宗大師在《菩薩戒品釋》中引《道炬論釋》,說『六時共為十八分』的說法,將一天分為六座,每一座各分三分,共成了十八分。如果將十八分的一分作為一座時,則一座時是八十分鐘;那麼一半,半修就是八十分鐘的一半,就是四十分鐘。」所以他這個是算四十分鐘,前面又說二十四分鐘,「但是此處應該沒有設定座時的長度」。
所以宗大師說:《修次下篇》的這段文,雖然在修成寂止之後,修成勝觀的座時標準的章節中是有講的,但是在最初修持寂止的階段顯然也是這樣,所以應當要這麼做。
那我們可以觀察,在《聲聞地》諸多教典中沒有看到相關的說明,但在《修次下篇》中就提到了,比如說二十四分鐘。然後從二十四分鐘開始,就是一刻、一漏刻開始,漸次地怎麼樣?拉長時間。拉到什麼程度?不是有野心、有雄心壯志,是要觀察一下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因為你坐太長,前面有說很多問題,所以一定要記住──到自己的能力所及。能力所及就是在這個中間,你要考慮到會不會生出不順三摩地的種種過患,太長的話就不太行。
在這一大段文字當中,我們就要確定:「那一座到底要多長時間呢?開始說二十四分鐘,後來是四十分鐘半修,或者是八十分鐘。」那我要多長時間呢?作為我。這裡邊也沒有特別說,肯定是要量力而行的。比如說多長時間你就開始完全地心裡沒有力道了?就要自己看一看你的時間的長度,那個可能就是要自己確定的。
如果將來我們要一班、一班的,比如說我們寺院也好,或者我們打佛七也好,一班、一班的,那可能就要規定一個很多學員都差不多的時間內大概的數字,然後上下調整。肯定剛開始練的時候時間要很短,次數要變多,隨著我們的心力越來越強,經驗也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時間就慢慢拉長、慢慢拉長,所以它那個座時是慢慢練、慢慢練的。
如果你開始一下子太長的話,有一個詞要特別記住,就是那個坐墊,你不能一想到坐墊就發嘔,已經怕了!有沒有體會過在佛堂裡放一個禪修的墊子,然後你在佛堂門口走過的時候,看到那個禪修的墊子心裡美滋滋的、甜滋滋的、甜絲絲的?為什麼呢?哇!在那個墊子上的感覺實在是太歡喜了!不是散亂那種歡喜,是置心一處、安住在善所緣上那種歡喜心。時間太長,把那個心念都拖到昏沉了,然後很辛苦地支撐,其實你看到那個墊子就沒有歡喜心了。所以一開始不要把自己練到疲憊,練到非常地吃力,這是竅要!就是很開心、很喜歡修定。
關於一座到底修多長呢?有沒有聽清楚?如果還是沒聽清楚,再反覆地聽一聽,因為之後還有法師帶大家的複習課,所以你們不要著急。
今天就講到這兒。
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364 | 10 | 修 | 座 | 據藏文改譯。 |
364 | 10 | 由念令心住所緣境 | 若爾,由念令心繫於所緣 | 據藏文補譯。 |
364 | 10 | 有無定量 | 座量有無決定 | 據藏文補譯。 |
364 | 10 | 西藏各派 | 此中西藏各派先輩 | 據藏文補譯。 |
364 | 10 | 時 | 座 | 據藏文改譯。 |
364 | 11 | 時短樂修中止,則於下次愛樂修習,若時長久則覺厭煩 | 若短座修及善支配,則後每次亦樂修習,若座久長則覺厭煩 | 據藏文改譯。 |
364 | 12 | 時 | 座 | 據藏文改譯。 |
364 | 12 | 則極難生 | 則難生起 | 據藏文改譯。 |
364 | 12 | 修 | 座 | 據藏文改譯。 |
364 | 13 | 《修次下編》 | 然《修次下篇》 | 據藏文補譯。 |
364 | 13 | 半修時或一修時,乃至 | 夜巡半修或一座時,抑或乃至 | 據藏文補譯。 |
364 | 13 | 修 | 趣 | 據藏文改譯。 |
364 | 13 | 此是已成奢摩他後,修勝觀時所說時量,初修止時想亦同此 | 此雖見此是成寂止已,勝觀修時座量時說,初修止時現見亦同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