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068 堅固有力的正念極為重要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你們開心嗎我們繼續學請大家翻開《廣論》363頁第5行有找到吧我們一起來看原文

又極緩心僅澄明分猶非滿足猶須執取相策勵分如無著菩薩云:「於內住、等住中有力勵運轉作意。」此於九種住心方便初二心時作如是說

那麼這一段是在說什麼呢?說只有極為放緩的澄明內心的明分夠不夠呢?是不夠的那麼還需要什麼呢還需要執取相的這個策勵分、警策的部分所以無著菩薩曾經說:「在內住與等住當中具有力勵運轉作意。」力勵運轉作意的「力勵」,就是警策的意思,「運轉」就是有趣入的意思無著菩薩的這段話是在九住心方便的前兩住心的階段中這麼說的意思就是在初二種心的階段時具有力勵運轉作意所以必須要有執取相的這個警策部分那麼三摩地必須具備「執取相的警策部分」的依據是什麼呀?就是無著菩薩在宣說九住心中說到的前二心住心的時候必須刻意提起心力來修

我們再往下看到「《修次初篇》」了,有找到嗎

修次初篇》亦云:「除沈沒者,當堅持所緣。」《修次中篇》復云:「次息沈沒必須令心極其明見所緣當如是行。」言「心明見」故非說唯是境界明顯是說心執取相極顯極堅

哪一本論了?《修次初篇》中也說說什麼?「要去除沉沒要堅固地執持所緣。」還有就《修次中篇》也說:「接著止息了沉沒要盡可能地使內心」,注意!「極其明晰地見到所緣。」由於說到「內心極其明晰地見到」,所以不僅是清晰就夠了而且還要內心執取相清晰和堅固只有清晰顯現是不夠的就是你看得很清楚這還是不行你這個心對這個所緣的力量既清晰、又要堅固所以他用了一個「」字──「執取相極其清晰、極其堅固。」

所以這段文的「心明見」,就是指明顯分,「心執取相極顯極堅」的這個「堅」字怎麼理解呢抓得緊緊的意思在此處是針對明顯分而說的所以這個「堅並不是不散亂、不動搖的意思明顯分也不是就把事情看清楚把所緣看清楚而已注意緊緊地抓住境這是有力道的不是這樣鬆鬆地持,而是有力道地抓緊

在《四家合註》裡語王大師也有解釋說:《修次初篇》與《修次中篇》中說堅固地執持所緣」與「內心能清晰地見到」的意思就是如果具有內心執取相極其堅固的明分的力量或者有力的內心就是依止正念的清淨方法這麼修也能遮除沉沒內心安住於持續地憶念所緣的正念當中直到這個心的力量注意喔!這個心的力量還沒有衰退之前時時以正知觀察──時時、率爾率爾,就是一會兒要觀察那麼觀察什麼觀察沉掉是否生起還要觀察什麼?「唉呀!沉掉是不是將要生起了?」以及時時要憶念根本的所緣這兩種修法都是維繫正念的方法

因為產生沉掉的時候就會出現忘念在忘念當中有遺忘所緣而產生沉掉以及沒有遺忘所緣在正念的狀態下產生的沉掉兩種兩者當中遺忘所緣而產生的沉掉是正念失去很長時間生起沉掉沒辦法覺察他那個覺察力很鈍所以一定是持心太過鬆緩了、鬆散了因此要用前面講的第二種修法作為對治品也就是要時時憶念根本的所緣而前一種修法就是在沒有忘失所緣的狀態下遮止沉掉的出生是生起強而有力的正知之因所必需的

還有克主傑大師也在他的《止觀難點筆記》中用點睛之筆說過清晰不只是清晰地現起那個所緣執取相的行相而是那顆心的執取相清晰、有力相續不斷地趣入

我們再往下看

修念之規此極切要未能知此盲修之相謂修愈久忘念愈重擇法之慧日返愚鈍諸凡此等有過甚多反見自矜有堅固定

這種依止正念的方法極為切要,也極為重要因為不了解這個方法而修習有的修行人會出現一些相狀比如:修持得越多、越用功忘念越重還有分別簡擇的這個智慧越來越遲鈍等等會出現非常多的過失出現了這麼多過失,反而將此──這種過失──還自詡為擁有堅固的等持如果不了解細微的沉沒認為看得很清楚內心也安住在所緣境上就是在修習奢摩他就會有修的時間越長他的忘念越重而且分別簡擇的智慧也越來越遲鈍有這樣的危險喔會越修越笨

很顯然這裡邊細分的沉沒被當作了真正的三摩地在修持就會產生忘念越來越重分辨諸法的智慧日趨鈍劣這樣的過失所以對這個細分沉沒的了解──在教理上了解在自己修定的時候辨識──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可以粗心大意要謹慎而行

在《廣論‧修習軌理》中說:「是故於道幾許修習反有爾許重大忘念念力鈍劣簡擇取捨意漸遲鈍當知即是走入錯道正因之相這可以判斷的就是說如果很用功、很用功,發現欸,怎麼好像判斷東西越來越鈍了好像越來越不聰明了簡擇的智慧越來越低那可能就是修錯了

掌中解脫》中也說過:「如果將微細沉沒誤認為正確的修行連色界與無色界之果都成就不了在現世中失念會轉趨嚴重智慧也會變得愚鈍所以就像是刻意為了求生畜生道而修一樣。」因為他的慧力會越來越鈍嘛這是什麼?這就是不了解依止正念的方法的修行人有可能出現的過失也可以說有可能出現的悲劇和危險

接下來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往下看

若謂如前以念令心繫所緣已爾時可否發起分別偵察所緣善不善持

有人就問了,說就像前面所說的以正念把心安住於所緣這個時候可不可以發起偵察──就是這個心像偵察兵一樣──偵察善為執持所緣的這個分別心呢也就是說,透過正念內心安住於所緣上的時候可不可以用分別心觀察觀察什麼?「它有沒有善為執持所緣呢?」既然修持正念的方法如此重要那麼正念將心安住在所緣境的時候問題就是:可否同時生起正知來觀察心是否安住在所緣境上就是這樣一個問題那麼看大師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四個字

答:定須觀察如《修次中篇》云:「如是於隨樂所緣安住心已於此應當如前相續住心善安住已,即應於心如是觀察為於所緣心善持耶為沈沒耶為現外境而散亂耶應作是念而觀察之。」

大師馬上回答這個問題,說:「定須觀察必須觀察,必須的那麼依據是什麼因為在《修次中篇》中說:「內心如此安住於所希欲的這個所緣上之後內心應當持續地安住在這個所緣之上安住於所緣之後應當觀察內心有沒有善為執持所緣怎麼觀察有沒有善為執持所緣啊是否沉沒是否現起外在的境界而導致散亂呢?」由此可見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沒有任何疑慮的就是一定要觀察觀察這幾點大師也說得非常清楚希望大家善為憶念

今天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635明澄澄明據藏文改譯。
3635須策勵相猶須執取相策勵分據藏文補譯。
3637統一為「篇」。
3637亦云據藏文補譯。
3637統一為「篇」。
3637復云據藏文補譯。
3638明見所緣極其明見所緣,當如是行據藏文補譯。
3638境略明顯唯是境界明顯據藏文改譯。
3638執取相據藏文補譯。
3638為最要極切要據藏文改譯。
3639有此多過反自矜為有堅固定諸凡此等有過甚多,反見自矜有堅固定據藏文補譯。
36310據藏文改譯。
36310分別觀察於所緣境持未持耶發起分別,偵察所緣善不善持據藏文改譯。
36311統一為「篇」。
36311後即於此等住其心。善等住已於此應當如前相續住心。善安住已據藏文改譯。
36312為外散耶為現外境而散亂耶?應作是念而觀察之據藏文補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