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066 太急太緩難生無過三摩地(一)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這一週大家過得還好吧有沒有大乘發心啊這個一定要在上課之前自己認真發心

上一次我們學到「破有過規」,大師舉出了一個他宗的說法這個他宗認為:「善緩即是善修」,放緩對內心的警策的時候內心還有澄淨的明分所以是沒有過失的三摩地然後宗大師說:他宗是沒有區分昏」和「沉」這兩者的差別關於這兩者的差別以後還會詳盡地說明今天我們繼續往下學

請大家翻開《廣論》362頁第8行有找到行嗎請跟我一起看原文:「故若太策舉心」,有找到吧

故若太策舉心令有力時雖有明分由掉增上住分難生若太緩慢而修雖有住分由沈增上故明無力其不墮入太急太緩緩急適中界限極其難得故難生起俱離沈掉妙三摩地

這一段說如果我們修定的時候太過策舉太過警策令內心有一個強大的力量雖然具有明分但是由於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掉舉很強烈所以他的住分就受影響很難生起住分如果修行的時候又放得太過鬆緩雖然住分得到了但是由於沉沒較為強烈,所以又沒有有力的明分不墮入太緊與太鬆鬆緊適中的界限又極難掌握所以難以生起遠離沉掉的三摩地對於修行者來說要嘛太緊、要嘛太鬆太緊的時候就容易生起掉舉太鬆的時候就容易生起沉沒所以真的很難生起遠離沉掉的三摩地

那麼這種狀況是不是可以避免呢好像是很難避免因為在修習三摩地的時候你一定要確保內心產生具力明分啊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提心力用力收攝自己的心但是你收攝的力道如果過於強猛的話雖然顯現得有利於呈現那個明分但是也容易滋生掉舉導致內心安住會有困難,就是無法安住很難生起住分然後你又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將這個心的力量就開始慢慢放緩、慢慢放緩這麼做的時候,哇心終於慢慢地安住了但是也容易因為過度地放鬆而被什麼干擾了?沉沒干擾了造成內心缺少力量──具力明分

以前上師講過要是把這種狀態譬喻成人的一個個性的話比如說一個活潑的人他反應很敏捷卻不容易靜下來像文靜的孩子雖然沉靜,但又缺少了一分活力那麼怎麼樣的一種是反應敏捷,卻又非常容易靜下來鬆緊適中的界限怎麼去掌握呢?很難掌握所以想要恰如其分地修三摩地並不容易

我不知道你們聽了這一段在想什麼你們還是覺得這是很容易的不僅僅這件事對初學者是相當困難注意哦就連教證兼備的大德月論師也認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這麼大的一個為難的主題讓心放緩就可以解決了那修三摩地也挺容易的啊就不用一直在那兒調它的界限了

我們就可以看一下我們的這種苦惱其實大德月論師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們再往下看接下來的文裡邊有大德月依此密意說云」,出現了「大德月」!

大德月依此密意說云:「若精勤修生掉舉若捨精勤復退沒此理等轉極難得我心擾亂云何修?」

我們先看一下大德月這位祖師是誰呢就是月官論師他生於哪裡?印度是一位在家居士跟月稱論師是同一個時期的祖師由於兩個人見解不同所以經常聚在一起辯論此外,他還能親見觀世音菩薩並且在觀世音菩薩的座前聞法是當時極具盛名的詩人兼哲學家他有相當多不可思議的事蹟今天我們就先說其中的一個

有一次,大德月論師來到了著名的那爛陀寺那個時候月稱論師正在外面說法大德月論師──月官論師就站立著聞法但是站立著聞法這是前來辯論的行為,因此月稱菩薩就認為他是來辯論的於是在講法結束之後就來到他的身邊問說:「請問您是來辯論的嗎您是從哪裡來的?」然後大德月論師就回答說:「我是從南方來的。」月稱論師又接著問說:「那請問您懂得哪些法呢?」月官論師就謙虛地說:「我只懂《聲明巴尼巴》、《百五十讚》還有《文殊真實名經》,除此之外,我什麼都不懂了。」

月稱論師就說道:「懂得《聲明論》,就表示精通聲明懂得《百五十讚》,就代表精通顯教懂得《文殊真實名經》,就代表精通密續您是大德月論師嗎?」然後大德月論師就回答說:「世人都是這樣稱呼我的。」月稱論師就緊接著說:「既然博學多聞的智者蒞臨了哇!這個不迎請是不好的僧眾理應迎請您才是啊!」月官論師聽了之後馬上就婉拒說:「哎呀!我只是一位在家居士怎麼能夠勞師動眾地請各位比丘出來迎接我呢!」但是為了消除大德月論師內心的不安月稱論師就想到了一個善巧的方法你們想一想什麼方法呢月稱論師說:「請您放心我們剛好要迎請文殊的聖像到時候您就手持拂塵站立在聖像的左邊僧眾就迎請聖像。」然後就這樣將大德月論師迎請到了那爛陀寺

接著後面就是那段著名的佳話了兩位論師開始辯論了當時月稱菩薩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難然後大德月論師在晚上就請示觀世音菩薩說:「這問題要怎麼回答?」看起來是月稱論師一個對決觀世音菩薩加上大德月論師就這樣經歷好幾個月然後月稱菩薩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人在私底下尤其是晚上悄悄指導他呢於是某一天月稱菩薩就悄悄地跟隨著大德月論師,來到了他的住處外面向裡面看,就忽然發現他的室內有一尊看起來像真人一樣的觀世音的石像正在對著大德月論師說法

然後月稱論師可能仔細看了一下:「那不就是觀世音菩薩嗎?」這時候月稱論師就說:「啊!聖者怎麼能有偏心不能有偏心啊!」就一下把門推開當時正在說話的那尊石像的觀世音就瞬間停止不動只留下了一個豎起食指這樣在說法的樣子所以後來那一尊觀世音的石像就被人稱為是豎指觀音」。在晚上悄悄教他的觀世音菩薩被發現了所以他們的辯論也就停止了你們覺得遺憾嗎還想聽嗎?我再講一段

大德月論師不僅在那一世有難以想像的功德他前世也是一位親見觀世音菩薩的大班智達有一次他跟一位順世外道辯論雖然最終都以各種正理擊敗了對方但是對方認為:辯論會贏只是看誰的頭腦比較聰明罷了至於前後世是無法現證的所以他心裡有疑惑或者說乾脆就認為沒有因此這位大班智達決定親自證明前後世的存在

於是他就請國王作證當眾就在自己的額頭上塗上了朱砂作為記號並且在自己的口中放了一顆珍珠隨後就告訴眾人說:「之後我將投生為王族班智達比謝薩嘎的孩子。」話一說完,他就安然辭世了過了幾個月之後那位班智達的家裡邊真的生下來一位小孩在那個嬰兒出生的時候額頭上就有朱砂的這個印子口中就含著珍珠這件事不僅讓眾人非常地驚訝也讓之前與他辯論的外道啞口無言不得不相信前後世的存在

啊!大家可以想像菩薩度人真是拚啊!「你不是不相信前後世嗎我就證明給你看哪!」我們從這個公案中可以知道大德月論師是一位多麼了不起的成就者接著就到大德月論師,就是月官論師他說的話了,大家可以聽聽我再把原文唸一遍

大德月依此密意說云:「若精勤修生掉舉若捨精勤復退沒此理等轉極難得我心擾亂云何修?」

月官論師,也就是大德月論師他在《悔讚》這部論典中有說到這個偈頌然後巴梭尊者在《四家合註》裡解釋這段文如果依止精進,這裡的「依止精進就是指內心過度地警策如果內心過度警策的話會出現什麼狀況呢?產生掉舉如果捨棄了精進,就產生退沒鬆緊適中的界限實在是難以掌握說:「此理等轉極難得」。「此理」是什麼就是合理的、合宜的一個狀態沒有沉掉導致的不平等能夠平等運轉的這個等持不會偏於沉、也不會偏於掉這樣的等持是難以獲得的所以最後就慨嘆說:「我擾亂的內心應該如何是好呢?」他這一個慨嘆,好像是代表許許多多的修定者被為難了的慨嘆你們也在慨嘆嗎佛菩薩一定會幫我們的所以好好地聽,下面就會有解釋

謝謝大家!今天就講到這裡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628雖能明了心令有力時雖有明分據藏文補譯。
3629太緩慢太緩慢而修據藏文補譯。
3629又不明了故明無力據藏文改譯。
36210難得,故極難生極其難得,故難生起據藏文補譯。
36210依此密意說云據藏文補譯。
36211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