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南普陀版第六十五卷.B面
如果不是這個,你真的利益他的心,你把它增長它,對了。但這個地方很細緻喔!我們到現在為止,說實在的,教法沒有正確認識之前,檢點不出來的。所以眼前真正重要的事情,對我們諸位住在這裡,我也是如此,我也不敢出去。儘管我跟你們講,但是我不敢出去的原因哪,我曉得,到現在為止,還沒辦法如真實的認識,還沒有辦法檢點自己的內心。一出去,儘管我說弘法,對不起,不知不覺當中在損法,跟這個東西相應了。跟這個東西一相應的話,你就完了!這一點我們要了解的。下面說:
苾芻樂防慎,深畏諸放逸,自導出惡趣,如象出淤泥。
我們真正的出家人,應該努力地去防護,謹慎地防護。還有一個「樂」,欸,妙咧!你剛開始防的時候滿苦的,等到你真的防出味道來是越作越快樂,啊,越作越快樂!在座的同修當中已經有幾位,這個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我的確鼓勵你們哪,不要說你們,下面那個正覺寺的女眾,她們聽見了以後,她們一再說。哎,我真讚歎!我們這裡,上面沒有自修,她們自己就開始自修起來了。你只要肯如法地去做,剛開始的時候是覺得,嗯,覺得不是味道,慢慢、慢慢地快樂來了,到後來是越來越快樂,到後來教你不走這個路是辦不到!人人都是這個經驗,所以這是快樂的事情。
「深畏諸放逸」啊!你體會到了這個味道,那個時候你會感覺到,這個放逸原來這麼可怕。可是現在我們沒有懂得道理,最好信得過佛語,喔,這個放逸這個事情啊,很糟糕、很糟糕!你只有這樣地努力啊,那麼自然你造什麼業,感什麼果。所以要想跳出惡趣,還是你自己把自己引導出來,那個時候就把我們從淤泥當中救出來了。
苾芻樂防慎,深畏諸放逸,能抖一切惡,如風吹樹葉。」
前面是象出淤泥,噢,這個很辛苦哦!到後面哪,「風吹樹葉」,啊,那個很輕鬆哦!是的,剛開始的時候是難的,到後來很輕鬆,風一吹,那個樹葉是紛紛都掉下來,這個惡業馬上就消得乾乾淨淨。
如是《親友書》亦云:「若希善趣諸解脫,願多修習於正見,若人邪見雖妙行,一切皆具苦異熟。」
前面是經,下面是論。那麼龍樹菩薩告訴我們,為什麼叫《親友書》啊?這個才是真正你的好朋友欸,這個才是你的親人欸!平常我們,我、我、我,我這個東西,我們的冤家欸!這個真正的好朋友,真正的親人怎麼告訴我們哪?說你如果要求善趣、要求解脫的話,那應該怎麼辦哪?這一句話,「願多修習於正見」。現在我們真正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情,你有了正見哪,下面樣樣都來了,有了正見是下面樣樣都來了。所以現在我們真正重要的,不是說「哎呀,我要學一學定啊!」「我們要學一學什麼呀?」「哎喲,我趕快得到一心不亂哪!」不要!你得到了正見以後,去念佛的話,一心不亂一定得到。不要說一心不亂,三昧都可以,如果你壽命稍微長一點的話,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反過來「若人邪見雖妙行」,哦,如果邪見的話,他儘管他行持很妙,不管做什麼,「具苦異熟」。這不要說世間人哦,就是出家人,儘管他的行持非常好,身口七支防護得非常好,知見不正,結果還是苦的,何況是普通的人,何況是普通的人!
此於緣起二業因果正觀見者,乃是能成一切諸乘,及辦一切士夫義利,必不容少根本依處。
好!到這裡說,這個對於「緣起」──緣起的空的道理這裡還沒講,因為是共下士──由於因果的法則,然後呢苦樂的因果,你能夠如理如法一點都不錯,見到這個道理。這一件事情是什麼?一切諸乘──人天、聲聞、緣覺、大乘,以及一切士夫,所有的好處,這是「必不容少根本依處」。根本因!必不可少的。所以現在我們目前真正要修學的第一件事情,這個、這個!
故應多閱前文所說,及《念住經》,《賢愚因緣》,《百業》,《百喻》,及《毘奈耶》,《阿笈摩》中,諸多因緣,並諸餘典,令起猛利恆常定解,應當持為極扼要義。
所以我們應該照前面告訴我們的這個道理,還要《念住經》、《賢愚因緣經》、《百業經》、《百喻經》、《毘奈耶經》。還有很多哦,像《雜寶藏經》、本生,然後呢這個本事啊,都是這些。乃至於「諸餘典」,諸餘典就是我現在給你們看的《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竈神記》、《德育古鑑》啊,這些都是。你看得越多,你的印象越深,一直等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呢?「令起猛利恆常定解」,這個心裡的念頭確定不疑,而且這種確定不疑地繼續保持,不但繼續保持而且力量恆常,應該把這個作為我們修持最重要的,修持最重要的。
所以印光大師也告訴我們說,因果是律宗綱骨。我們講戒律,真正的這個戒律的這個綱骨,什麼?因果!整個的佛法沒有別的,就是這個。因為它有因果,所以才講戒定慧,這個都建立在這個上頭的,這是我們要了解的。現在這個地方呢,就把這個道理說明。那麼現在好了,啊!這個道理懂得了,這個質有了,第二,量是什麼呢?第二。
第二生此意樂之量者。
這個檢查一下哦!質就是它對不對,那麼這個質要到什麼程度及內容的狀態:
謂先有無偽,希求現世,其求後世,唯虛言辭。
我們檢查、檢查看,假定你現在心裡邊有「無偽」,什麼叫無偽?硬是不錯的。不錯,什麼不錯?「求現世」,你那心裡面求現世的。那麼在這種狀態當中,你所謂的求的後世就是空話。這個地方共下士哦,共下士告訴我們的真正的下士基礎什麼?就是求後世。為什麼要求後世?因為我們看得很清楚嘛!到臨終的時候,現世是什麼啊?現世是什麼啊?一堆灰!灰以外,惡業!灰是一點帶不去,然後呢,惡業是把你送到地獄裡面去。所以這現世是絕對不是我們需要的。你要檢查的話,很簡單,不要說道理已經懂了、已經懂了!你真的懂得道理的時候,你一看腦筋裡面覺得,喔唷,我現在忙的還是忙這個!對不起,那不算。
所以你如果真正能夠如理如法去檢點的話,那個攀緣心是硬是一點找不到。你為什麼要攀?攀什麼?都是攀現在的這種事情。對外面既不攀,也裡邊、眼前也不攀。喔,你一跑到廚房裡,看見那個的好東西,你一看覺得這個大冤家,生生世世把我害得這樣苦啊!你排斥都來不及啊!這個就這麼清楚、就這麼明白。那還要講營養,這個又不夠,那個也不好,味道也不好;啊,又要吃淡的,又要吃鹹的,又要吃甜的!所以自然而然啊,不要說味精哪等等,醬油等等統統送掉了,一點鹽巴已經千真萬確已經足足夠了。沒有鹽巴,沒有鹽巴有什麼關係?那一把骨頭都要燒掉啦,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所以現在才從這裡地方,注意,現在我們與其忙這些事情,應該真正忙的是忙在這裡。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下面的自然解決了。所以,
即換其位,
好極了!把它換一換。
令成希求後世為主,現在為副,則為生起。
嗯,要求後世──主,現在是次要的,那麼生起來了。「現在」不是忽視喔!現在還要。為什麼?你要修要拿什麼?要拿這個東西來修嘛,所以要的。所以佛告訴我們飲食還是要的,這像什麼?塗車的油,還是要的。所以他講的,你吃飽,吃飽就好了,就這樣。我們現在常常講營養,其實真正營養──心裡面,我告訴你們。前面已經說了太多、太多這種典型的例子了,所以假定你心裡真正提起來的話,都不是問題。尤其是我們現在了解的,你的所以真正的強弱等等的,這個眼前這個營養有沒有關係?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宿生的業力最主要的。所以說吃水也是胖,千真萬確的事實。生起了以後還要什麼?
然須令堅固,
生起來還要堅固。
故此生已,仍須勵力善為修習。
生起了還要努力,何況現在我們沒有生起。這個是檢查我們這個量的,檢查我們這個量的。下面呢?不再講下去,我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過一遍,今天再說一遍。這個我這個身體一直不好,這是你們也看見的。對呀,啊,那總是我宿生的惡業,這樣。那麼這一生加上種種的不調,所以毛病很多。那麼這幾年一直在美國,你們曉得,喔唷,這個美國的生活你們去過的人都知道的。尤其是剛去的時候,在美國佛教會,那個副會長就是聖洛克斯醫院的這個,這個老人重健部的部長。哎呀,他實在是……告訴我們很多這營養的知識,吃這個那麼多少卡洛里,吃那個多少卡洛里。然後呢我到了洛杉磯那個地方的話,那個環境又這麼個好。哎呀,所以那個現在比如說我們,像平常那些什麼,吃到或者是餅乾,或者巧克力,大家就好。那裡我們向來從來不願意吃這些東西的,就是這樣。就算你同樣那個起士,那總歸是最好的,結果我怎麼吃就怎麼瘦,怎麼弄也就弄不好。
後來我到印度去,跑到那個達隆撒拉,它那邊吃些什麼呀?早晨起來一杯茶,結果它那個奶茶,我這個胃又不好,又不能吃,然後一個大餅,就這樣。那個大餅又太大,我只能吃半個,所以我平常經常一杯白開水半個大餅。中午吃什麼呢?饅頭,喔唷,他們饅頭可以吃好幾個,那種饅頭我只能吃半個。為什麼?它其他沒有東西了嘛!然後那個菜的話呢?今天白菜就是白菜,明天洋芋就是洋芋,後天茄子就是茄子。晚上飯,然後一點湯,湯裡面就是一點鹽嘛,這樣。那時我也是一樣,剛開始晚上不吃,後來說,唔,晚上要吃。那我這個東西吃不來,我把早晨給我那個大餅,早晨吃半個,晚上吃半個,就這樣。你說什麼營養啊?你們說說看,什麼營養啊?結果我十年來身體最好的就是那一段時候,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中氣從來沒有那麼足過。然後呢磅磅那個,磅磅那個體重居然增加,走路身輕力壯,那這個胃也不出毛病。哎!這是我親身經驗。
所以你們諸位,千萬不要在那裡談哪!如果說剛開始,是、是!我絕不忽視,這我曉得的,我們凡夫就是這個樣。但是你知見千萬注意啊!你不要學了佛以後,腦筋裡還在這個上面,所以他前面告訴我們,現在我們要學正知見,你處處提醒自己:「哎呀,慚愧呀!我現在還是不行,所以放不下呀!」你要這種心情,你總是努力地深入,這樣的話你慢慢、慢慢、慢慢走,你自然而然一天、一天、一天天行了。當你心裡面真正的煩惱能夠把它淨化了以後,欸,這身體上面的,真正最好的健康是什麼?就是心力,將來你自然會了解的。
其實這個事情,不要說佛法,科學上面,已經得到了很多證明。說一個母親,她如果說在發脾氣的時候,那個時候發了瞋心以後,她那個奶啊,奶裡邊分泌出來的東西,我想你們可能看見過這個科學報告,給那個小孩子吃,不一定把那個小孩子毒死,可是把那個東西養給老鼠或是什麼東西,把那個老鼠會弄死的。因為一發瞋心,這個分泌的東西就對我們人體有害。所以現在你心裡面一天到晚跟貪瞋癡相應的話,你怎麼個營養啊,弄了個半天也弄不好。你現在如果能夠跟法相應了以後,把那個東西拿掉的話,你不要它太多營養。
所以為什麼佛世的時候,他這個樣,但是他精神來得個旺喔!你看看我們大陸上面,虛雲老和尚活一百廿歲,他可沒講過營養哦!不但是我,我自己,我母親,我母親今年八十七歲,還有我們洛杉磯的那一個大護法,他姓談,他母親今年九十多歲了,我看見她那一次那一年八十四歲不曉得八十五歲。她還告訴我,噢,我在家裡──她那個美國待不慣,她在家裡還要做。她說一百斤的東西,叫她挑起來,照挑不誤。我曾經有一次試試看,哎喲,我拿五十斤的東西都拿不動。你說她吃什麼?我就回去看她吃什麼?很簡單,就是大白飯,然後呢,豆腐乳,如此而已。你說這個什麼營養?所以你們千萬哪,修學佛法的人,這一點是特別要注意!假定你對貪求現世的放不下的話,對不起,不是佛法!
不過,現在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啊,不是說叫我們馬上放下,這一點特別在知見上面我們一定要認識。他前面所有告訴我們的方法,都是訣竅,怎麼樣認識它的過患,這最重要的。你了解了這過患,努力去思惟的話,將來你很容易地就放下來了。所以他這個地方真正精采地,告訴我們──正知見!錯誤的地方怎麼辦。
現在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百五十頁,這個關於這個業的方面,業的方面,我們不妨再重新溫習一下,重新溫習一下。說由於我們了解了這個生命無常、快速,然後呢一眨眼就死。死的時候,所有生前的圓滿,像夢一樣,像夢一樣,什麼都沒有。不管你外面多大的財位,不管多麼親密的周圍的父母、妻兒、子女,沒有一樣東西帶得去,沒有一個人能隨你、肯隨你,就是他想隨你也跟不去。乃至於你自己的身體,到那個時候,燒成灰,灰也帶不走,也不是你的。唯有一樣東西,是業!這個卻是為了生前貪一點小便宜,這個業就生生世世把我們綑死。那因為這樣的關係啊,所以我們想從這個地方脫離,而找到歸依之處。
那麼找到了歸依之處,而進一步了解,哦,他歸依了所以能夠解脫問題的原因是法,如法行持。那麼法的根本在業,那麼現在業,所以我們了解業的真正的整個的內涵了解了,然後呢在這個內涵當中,我們要求的是些什麼。所以是第一個是總業果,第二個是別業果。那麼一步一步,所以我們下面了解。最後呢,了解了這個事情以後,那麼我們就說,該怎麼辦,該怎麼辦?所以最後懺悔,把以前的淨除,現在的防止。於是在這種狀態當中,你不再憂愁墮落,永遠保持暇滿人身,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面生生增上、生生增上。現在雖然苦苦惱惱,那已經不錯了,比現在更好的,當然我們不必怕呀!何況你這樣增上的最後結果達到圓滿的佛地,那麼這一個次第我們都已經了解了。
但是這一個道理要達到什麼樣的情況才算呢?所以昨天把「生此意樂之量」說明白。這個道理雖然懂了這樣說,可是,是不是內涵跟它相應,你要如實地檢查一下。不是說,啊,說了一個道理就算哪!這個事實的內容如果不相應的話,前面一再告訴我們,不管你說得多麼好聽,不管你說得多麼好聽,到最後的結果,還是把你送下地獄,那還是毫無意思。所以在這一個地方,我們特別要了解一個事實。什麼呢?就是,不是一個道理,而是要把這個道理如實去做;遵照這個道理如實去做,產生如實地功效,那麼這個就是,說生此意樂之量。生起來了以後,還要令這個堅固,那個時候才行,那個時候才行。
關於這個前面的事情,我們應該牢牢記在心裡面。目前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這個,所以共下士這個是最基本的。假定說你對於現世的這個一切,放不下、看不破的話,那所謂的希求後世,那都是空話,那都是空話!而這個共下士真正要的增上生,是求下一世,這個下一世有它特別意義哦,特別意義哦!從表面上看來下一世,你真的到了下一世,下一世還是求下一世,下一世還是求下一世哦!這個真正的意義在這裡。到最後那個下一世什麼呢?就是佛,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可是這個殊勝,這一點深入的意義留到下面去講。那麼第三,最後一點,看文。
第三除遣於此邪分別者。
同樣地,說明了道理以外,有一類錯誤的,他要把它排除掉。
謂有一類,以佛經說,悉應背棄生死所有一切圓滿,為錯誤事,作是念云,身受用等諸圓滿事,增上生者,皆是生死,發求此心不應道理。
那麼它錯在哪裡呢?說有一類的人士,他看見佛經上面告訴我們說,說生死當中的一切的圓滿哪,那都是虛假的,我們應該曉得它的過患,應該背棄它,應該背棄它。所以他就看見經上這麼說,所以他就說:「哎呀,既然經上這麼說,所以我們眼前的受用等等,這一種屬於增上生的事情,那個都是生死輪迴當中的事情,要求這個不合理,要求這個不合理。」對這個話我們聽起來:對啊!千真萬確,我們不要它呀!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不,不!對於求聲聞乘來說,是!因為聲聞乘的目的,的的確確「急求解脫」,他全部的精神求解脫,根本不要別的,根本不要別的。但是現在這個地方,它有它特別意義,看下面:
然所求中略有二類,謂於現位,須應希求,及是究竟所應希求。生死之中身等圓滿,
說我們真正要求的這個增上生哪,一共分兩部分、兩類:有一類呢就是求現生,為了現世的快樂;還有一種呢,為了要求究竟的利益。那麼那個時候,我們也要利用這個身體,不但要這個身體,前面告訴我們,你為了要達到最圓滿的修道進程所用的身體,平常一個還不行,一定要最好、圓滿具足種種德相的身。這一個身是增上生,這是為了究意意義而要求的,分成功這個兩類。這個前者,對於現生要想求快樂,那個是的的確確,不管哪一個,五乘共法當中,統統排斥的,一有這個概念,跟佛法就不相應,完全不相應。至於後者呢,這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需要的,所以下面說,
希解脫者,於現法中,亦須希求,
這一個真正求解脫的人哪,對於這個增上生也要的。為什麼呀?
以由展轉漸受此身,後邊乃得決定勝故。
說你必定要憑藉了這個圓滿的暇滿人身,不但得到人身哦,單單這個人身還不具足,要具足種種最圓滿德相的這一個人身。根據這個作為修行的工具,然後才達到究竟圓滿的「決定勝」,這樣。所以說:
非凡所有身及受用,眷屬圓滿,增上生事,一切皆是生死所攝。
說,不是說所有的這些事情啊,都是生死輪迴當中。是,目前它是在生死輪迴當中,但是你要跳出生死輪迴,還要藉這個在生死輪迴當中的暇滿之身,去修習以後。這一部分這是我們要的,這我們要認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以我們眼前來說,我們處處地方,這個飲食、受用,種種地方的呵斥不好;欸,但是它有個好處,什麼好處啊?修行還必要藉它,就是這樣。所以講究這個眼前這個,我們不需要;可是吃飽了以後讓你修行的這個,卻是我們需要的。眼前是如此,整個的生命亦復如是,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在這個裡邊,你能夠邪正分別得清清楚楚。要不然,我們到哪裡都是含含糊糊,哎呀,好像是這樣,好像是那樣,不知不覺之間,那個錯誤夾雜的東西都夾進去了!那麼繼續下去。
以其身等圓滿究竟,即佛色身,圓滿佛土,佛眷屬故。
因為最後邊際的這個增上生,達到最究竟圓滿的時候,以及你周圍所有圓滿的一切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你圓滿的報身,就是你圓滿的佛土,以及你圓滿的眷屬,就是這樣。所以它所求的不是眼前的,但是反過來說,你覺得既然要,然後你講究眼前,那你又完全錯了,這個裡邊的細微的道理,我們一定要分別得很清楚。理路上面分別清楚了以後,然後呢,在自己的概念上面要時時檢查、檢點,這個是我們眼前修行第一步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