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鳳山寺版 第三十六卷
念死的這個軌理講了一下,分成功三根本、九個因相、三個決定。這個理論容易懂,真正對我們重要的是了解了這個理論去修持。然後呢,了解理論修持,下面最重要的一步──思惟,因為只有思惟才是形成功一個一種力量,我們稱為業,這個力量才會改變我們的一向的習慣,所以修行、修改是指這個而言。那麼眼前在我們學菩提道這一條道路的次第過程當中,應該屬於聞、思階段;那麼這個也並不是說聽到這裡,就全部精神照著去修,但是也不是說聽過了不管。這個《廣論》一開頭大師就教誡我們:隨我們的力量,根據我們所了解的要去修,那麼這地方聞跟思。
那這個有什麼效應呢?諸位不妨仔細想一想,你今天聽過了這個道理,覺得:欸!這個道理很好,好像得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通常這種新鮮的知識會感覺到自己很歡喜,剩下來呢?也就是說,今天像看隨便看任何一個東西得到了新的知識,說不定你還炫弄自己,告訴別人,這樣。這個知識,這種的狀態出現,對我們真實修行有沒有用?沒有用的!所以在這個地方,雖然說我們真正要修行,一定要將這個整個的菩提道的次第從頭至尾,或者我們簡單扼要來說,這個總別之間的整個的構架,了解得清楚,依照著次第步步深入。那麼現在呢,雖然我們理論上了解了,我們就覺得很難把所了解的理論,策勵我們自己步步深入,原因何在?那就是前兩堂談──對於念死並沒有生起定解。
因此當我們學到了這個時候,簡單來說,雖然沒有辦法,因為還沒有把整個的《廣論》的總別的構架把握住,所以也不需要馬上照著這個全部的次第推進。但是我們必須,如果說,必須要拿念死的道理隨時策勵自己,否則的話沒有推動的力量,你永遠只是個空話。所以說等到我們把那念死道理學過了以後,儘可能地我們經常拿來思惟。我們不是現在有戒行持犯嗎?不是有日行一善嗎?不是有早晨起來就要修皈依嗎?那就是每天自己作為一個固定的功課,說想一想,把這個念頭想一想。雖然並不是很深切地全部精神去想,但是如果我們經常能夠把這個固定的功課去想的話,它就變成功一推動我們的力量。那我們前面所有講的東西,由於有推動的力量,就使我們照著我們學的,步步地漸次深入。這個基本的概念,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把握住,然後隨分隨力地去做。
那麼,現在關於這個念死部分,我們到這裡告一個段落。現在繼續下去,請翻開《廣論》八十五頁,就是在修這個共下士部分,那個「發生希求後世之心」兩部分:「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這個講完了;第二呢,那麼「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今天就講那一部分。說,看那個先看文:
第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者。如是決定速死沒故,於現法中無暇久居,然死而後亦非斷無,仍須受生。此復唯除二趣之外無餘生處,謂生善趣或是惡趣。
這兩個。那麼這個現在我們現在講的第二,說透過前面我們一路上面層層演進了解,原來我們這生命是這麼地危脆,隨時有死的可能,既然決定要很快地死,那麼我們現在眼前的現世這些都根本毫無意義。深刻地來說,至少我們就想:等到沒有過去的時候好像很好,一過去了,回過頭來,那所謂「唯成念境」,回過頭來想想,好像有過這麼一件事情。或者再去看看像夢當中一樣,夢裡邊作得很起勁,醒過來什麼都沒有,如是!根本沒辦法我們長久保持得住的,這樣。那麼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不能為忙現世這種事情。那麼談死了,死了並不是說死掉就到此為止了,因為死了以後下面還要繼續地受生,受輪迴。那麼這個輪迴當中到哪裡去呢?只有兩條路,只有兩條路──一條善,一條惡,所以再沒有第三個其他的地方了,這樣。那現在看:
於彼中生,非自自在,以是諸業他自在故,如黑白業牽引而生。
說死了以後,我們要去的善趣、惡趣,或者我們稱為善道、惡道,不是我們自己能夠選擇的。自己選擇的事情就好辦,誰都願意選好的地方去。真正要選的話,好的也不願意去,選什麼?選成佛嘛!這個實際上我們做不到的,而是什麼呢?而是業自在。可是這個業很妙了,業還是我們自己造的。所以在這個上面,我們到底到哪裡去,要看我們造的業──造了黑業,那麼惡趣去;造了善業,一定被善業牽到善趣去。
那麼這個兩個當中,我們應該從哪一個地方去觀察呢?說既然有兩個,我們不妨兩個地方去看看。實際上他現在告訴我們:我們要思惟觀察「惡」的那一點。為什麼要思惟觀察惡的那一點,明明去有兩個地方好去?原因是這樣:因為既然是業決定,業是我們自己造的,而平常我們現在了解了道理,真正重要的應該要去掉惡業,應該努力地自己修造善業。修造善業往往要克服自己的很多習氣,平常我們來說,最好不要做任何事情,睡懶覺、要吃好的、玩好的。實際上,這是一般人都希望的。這個結果呢?對不起,墮落!假定沒有一個內心當中策勵的力量,要想推動自己,從自己的習慣、舒服的習慣當中要奮發起來,很難!
現在這裡有一個辦法:如果我們了解了我們隨順著自己的習氣,拖拖拉拉下去的話,眼前的享受,而這個前面念死已經講過了,根本不安全、不可靠,很快就消失掉了。消失了,為了貪圖眼前一點的好處,那沒有造善業,結果這個都是惡業,墮落。墮落了以後呢?啊!想到無比地痛苦。了解了這一點的話,如果了解了將來墮落了痛苦的話,那回過頭來我們眼前就不會這麼放逸,趁有機會的時候就趕快努力。所以為了推動我們自己努力向上,那個時候我們真正要思惟的──思惟苦。如果我們仔細想一想看的話,這個理論滿清楚,我們拿這個理論隨便眼前觀察,任何一件事情,你真正地希望將來向上有成就,都必須有一樣東西策勵自己。所以現在這個地方策勵自己的,就是知道這個將來墮落了,會受這些大痛苦。所以他現在告訴我們,要思惟這個道理。「如是」,看文喔!
如是我若生惡趣者,當為何等,故應思惟諸惡趣苦。
那就是前面講的道理。
如龍猛依怙云:「日日恆應念,極寒熱地獄,亦應念飢渴,憔悴諸餓鬼。應觀念極多,愚苦諸旁生,斷彼因行善。贍部洲人身,難得今得時,勵斷惡趣因。」
說這個龍樹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真正修行人應該做的,做些什麼呢?「日日」,每天、每天,在每一天當中「恆」,絕對不要停止,做什麼?去思惟、去想念,去思惟,思惟三惡道之苦。所以下面就分別講,「極寒熱地獄」,這個是最苦的──熱地獄、寒地獄;下面是餓鬼,「亦應念飢渴,憔悴諸餓鬼」,這是餓鬼道;「應觀念極多,愚苦諸旁生」,這是畜生道。那個三道的怎麼念法,下面分開來講,所以這裡先暫時不講。
那麼當我們透過了這樣的思惟,那當然會害怕:喔!將來到那個地方去,這麼個可怕法!那怎麼會到那邊去的呢?完全看我們現在造的什麼業因。而這件事情是我們可以把得了、作得住主的。因此我們自然怕掉下去,努力地把要掉下去的因把它斷除。要斷除怎麼辦呢?如法行善淨之事。而真正要想斷除惡趣之因,而修造善淨之業因,在整個的三界之內,再沒有比我們現在在南贍部洲得到暇滿人身更好的,這個前面在暇滿那一段當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所以在三界之內,大家說羨慕的是天,說天人最羨慕的是說暇滿人身,我們現在得到了暇滿人身啦!這個暇滿人身是非常難得啊!說,那這個正是時候,應該怎麼辦哪?努力,「勵」就是努力,要很強大地努力修行。幹什麼?第一步要斷掉──修那個斷掉惡趣之因,這是我們眼前最最重要的!那麼下面就告訴我們,這個整個的重要的關鍵,也是從總、別兩個方面去看。
此中所修生死總苦,惡趣別苦,至極切要。
這兩點。整體來說,我們要把握住,只要在生死輪迴當中,生死輪迴當中的本質就是個苦。因為這個造有漏,所以三法印當中「有漏皆苦」,漏就是煩惱,只要是煩惱所造的任何事情,它一定是苦的,這個生死輪迴的總相。那麼現在這地方,特別這裡邊講惡趣之苦,因為單單那個生死輪迴的總苦比較浮泛,何況我們只要生死輪迴當中,即使眼前不墮落,因為沒有跳出來,不小心遲早、隨時有掉下去的可能。理論上這樣講,假如我們進一步檢查我們自己的話,豈只說掉下去的可能──有,不掉下去的可能──很少乃至於。為什麼原因?因為沒有策勵的力量。所以在這裡要特別地思惟惡趣各別的這種痛苦,產生非常強大的害怕的心,為了這一點,所以我們要特別地思惟惡趣之苦。
關於這個道理,龍樹菩薩也好、宗大師也好,都是特別地叮囑我們這個最最重要,再沒有比這更重要了!我們現在平常一般人,世間人根本不懂,這是很可憐,因為他根本沒有得到暇滿,既然得到了人身,沒有得到暇滿這是最可惜的。現在我們接觸了佛法,有很多人也不了解;了解了不修行,那個才是真正最可惜的事情!
所以近代的很多大德們都說:我們得到暇滿人身像得到一個摩尼寶珠,你要什麼,樣樣都有。我們也想盡辦法去求,求到了,結果照理說拿到了以後,應該我們使用這個,能夠滿足我們以及滿足一切人的一切願望,結果由於我們平常的習氣,那我們當然習氣隨便──在譬如說印大師那個時代,他常常說換糖吃。那為什麼呢?那個時代背景,那時候生活是非常貧苦,也沒有什麼,民間最多偶然是有點糖,說拿一個無價之寶換一點糖。拿我們現在來說,跑得去換什麼,不一定換糖,去換一個橘子,就這樣。那個橘子多少錢哪?十塊錢。可是這個無價的摩尼寶珠的話,啊!所有的這個我們有的財富去買都買不到的。那我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就是這個樣,所以說這一件事情對我們再沒有比這個重要了!那現在繼續看下去,那現在告訴我們應該去思惟苦,那下面就解釋,那思惟苦有它什麼好處。說:
謂若自思墮苦海理,意生厭離,能息傲慢。
這第一個。假定我們自己能夠好好地思惟:我們現在正在苦海當中,還繼續地這樣,唉!那是……。想想看:我們講了很多道理,自己還在這個地方,豈不又慚愧、又厭離呢!平常我們修行有很多困難,困難當中有一點──憍慢,所以說:「慢如高山,法水不入。」當我們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話,這個消失掉了,這樣,那時候自己肯願意很認真地去學了。一方面,對我們現在執著的貪的那個,希望厭離生起來;一方面能息憍慢心,由於憍慢心息,所以我們慚愧策勵我們去學,第一個。
由見苦是不善果故,於諸惡罪極生羞恥。不樂眾苦故,而樂安樂,由見安樂是善果故,於修善法深生歡喜。
現在真正修行當中,我們要做兩件事情──斷惡,還有修善。那麼什麼力量策勵我們呢?我們看見,喏,眼前或者將來這個世間之苦,而這個苦是什麼?是惡業,不善的果,因此我們就對內心會羞恥,啊!絕對不可以。反過來我們要安樂,那安樂是什麼?善業之果,那我們就很認真地願意去修善法,對於斷惡修善這件事情,內心當中也會感覺得歡喜,而不至於現在去修的時候覺得:啊!修得很苦。
平常我們說的比喻說,譬如現在這個社會是工商業社會,工商業社會,然後去做生意,你去做生意當然很苦,可是你想到做了生意賺很多錢的話,它越苦越高興。那同樣地我們現在修行是件苦事,可是當我們了解了修行有這麼大的好處的時候,雖然苦,可是我們越修越高興。唯有這種心理,才會推動我們很認真地一步一步走上去。假定我們這種心理生不起來,勉強自己苦苦撐下去,越來越苦、越來越苦,那總有一天會垮掉的!那麼現在要想策勵,主要的是靠什麼呢?思惟這個道理。所以想一想:那個思惟這個道理有這樣的好處。這對自己來說,再下面呢:
由量自心而悲愍他。
由於自己感覺到苦,然後越思惟越會認識得真切,推己及人,想到別人。那所謂的悲心,悲心一定是由於自己深深地感受,然後推己及人,才生起說我也要幫忙人家解決﹔由於悲心才生大菩提心。前面這個是自利的,現在這個是利他的,這個都從哪裡來呢?都從思惟苦。
由厭生死希求解脫,(再繼續下去。)由畏眾苦,發起猛利真歸依等,故是能攝眾多修要大嗢柁南。
那好了,從前面一路過來,啊!我們了解了這個個別的苦,而這個又脫不了,就算跳出來了,在生死輪迴當中總是苦。因此由於思惟這個生死輪迴之苦,我們就會希求解脫;乃至於推己及人,發悲心、大菩提心,凡是所有這些事情,都從思惟苦。那麼了解了這一點,現在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怎麼辦呢?那一定要真正找真正能夠幫忙我們解決的歸依之處,所以這個時候才會發起歸依的心。而且這個心跟我們思惟苦的程度是成正比例的,我們馬馬虎虎地思,所以歸依也是馬馬虎虎;很認真、能夠發起很猛利的痛苦的這種覺受,那我們真正要想去歸依,解決這個問題的心也就非常猛利。而下面歸依了以後,他告訴我們正歸依是法,如法修行,所以我們如法修行這個也會有很強大的力量。
因此思惟苦這樣的一個內涵,雖然很簡單,卻是能夠含攝很多很多修行的綱要。「嗢柁南」,通常情況之下,綱要、略的,這樣。通常藏地譬如說總說了以後,他會用這個偈子,用一個偈像一首詩一樣,把這個宗、整個的修行的綱要含攝在裡頭。所以現在這地方,教我們念苦這個道理,可以把修行的很多重要的綱要都含攝在裡頭。那麼下面再引證,才用論上面來證成這件事情。
如是亦如《入行論》云:「無苦無出離,故心汝堅忍。」
平常我們人人貪圖快樂,對痛苦的話無法忍受,即便暫時忍受的話,想盡辦法要去掉。有苦尚且要去掉它,現在沒有苦叫我們思惟這個苦,我們不是,人家世間來看,就顛倒嗎?說你好好的不去享受,你思惟這個苦。對不起,這個是有絕對的道理的,等到苦臨到你身上,來不及了!所以一定在苦還沒來之前,我們透過這個完整的道次,大師的慈悲,他的教誡跟加持,我們才有機會去思惟。然後那個時候內心當中要堅持下去,不要被眼前的這種境界所引動,所以這個「堅忍」是指這個而言。別人去玩,對不起!我就是不動。那幹什麼呢?思惟這個苦。當真正地思惟出來了以後,那我們才有機會解決這個根本問題,所以說「無苦無出離,故心汝堅忍」。堅忍是忍耐我們修行這件事情,這點大家要清楚,後面在講六度當中,忍辱波羅蜜會特別地講。
又云:「復次苦功德,厭離除憍傲,悲愍生死者,羞惡樂善行。」
這也是《入行論》上的。前面那一段話,剛才我們說教我們怎麼思惟墮苦海理、生厭離等等,就是從這個《入行論》上面開出來的。說苦的功德會什麼呢?好,生厭離心;除掉我們憍慢;然後我們會增長悲心,悲愍這個淪落在生死輪迴當中,由於悲心而生菩提心;使得我們任何一個人自己在裡邊,對於造惡,感覺得羞惡不願意造;然後修善,會有一種強好的、強烈的好樂之心去做。
又云:「我由畏怖故,將自奉普賢。」
修行這件事情是很痛苦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為什麼我們還願意去做呢?是因為不修行比這更痛苦,而且大痛苦!由於我對這個大的痛苦認識了,那才害怕,害怕那個時候啊,不貪圖眼前的小的快樂,幹什麼呢?「奉普賢」,就是皈依三寶,能夠如理地去修行。雖然有一點小小的苦惱,可是這個小小的苦惱,使我們得到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大痛苦解決掉了;第二個,究竟安樂我們就可以得到了。眼前我們世間掙一點所謂蠅頭小利,這種利好小好小,而且這麼虛假、這麼短暫,我們都會把全部精神放下去。那世間這種掙蠅頭小利不是快樂的事情,這麼一點小的利益,我們拼命去做,現在有這麼大的利益,我們反而不去做,這就是我們的顛倒,我們沒有福氣!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所以了解了這個,那我們應該怎麼做自己就很清楚了。所以,
此諸苦德,《入行論》中雖依自身已有之苦增上而說,然其當受眾苦亦爾。以是因緣,思惡趣苦。
上面講的那些,《入行論》上面所講的,是根據我們自身所感受到這種苦而講的,但實際上,有很多將來、當來要受的苦,我們也應該去思惟。從這個整個的前面告訴我們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來說,我們真正應該思惟的是將來的這苦,可是將來的苦不容易思惟,那我們從現生的苦上面去引發它。所以他真正要思惟的,從現生的苦能夠產生這種苦的覺受,然後再推想將來可能的情況,由於這樣很認真地思惟,產生非常強有的力量,那這個力量推動我們去修行,這修行就成就了。這個是簡單地先總說一下,那我們這個思惟死了以後將來要到二趣當中,為什麼要思惟這個惡趣之苦的原則,那麼現在下面分幾部分來說。
其中分三:一思惟地獄所有眾苦,二旁生所有眾苦,三餓鬼所有眾苦。
下面我們各別地再思惟地獄、餓鬼、畜生這個幾部分。首先,
初中分四:
先是地獄的。
一大有情地獄,二近邊地獄,三寒冷地獄,四獨一地獄。 今初
現在先講大有情地獄,就是大地獄。看文:
謂從此過三萬二千踰繕那,下有等活地獄。
這第一個,說從我們現在的地上面向下,那多少呢?三萬兩千的踰繕那。「踰繕那」是印度話,我們或者翻踰繕那,以前的翻叫「由旬」。這個由旬一般來說相當於四十里,印度這個由旬有三種:上、中、下,上的由旬是六十里,中的由旬五十里,下的由旬四十里。那麼因為量度的方式不一樣,到底相當於我們中國的里多少,那我們不去管它,這個也不必去考證,反正這樣。那麼平常我們一般用的由旬,大概是以四十里為準的。說這個是等活地獄。那麼從等活地獄,
從此漸隔四千四千踰繕那下,而有餘七。
再向下、再向下四千又有第一個,再向下四千踰繕那有第二個,一直到最後一個第八個。那麼這個八個當中,第一個是等活,最後一個是無間地獄,一個比一個苦,一個比一個苦。
如是八中,初等活者。謂彼有情,多共聚集,業增上故,種種苦具次第而起,互相殘害,悶絕躃地。次虛空中,發如是聲,汝諸有情可還等活。
這個「等活」地獄當中那些有情,到那個地方去的那些,他是什麼?由於他們的業相近,都造了這種地獄之業,由於這個業力的關係,自然而然是感得種種的「苦具」,那就是傷害我們的刀啊、槍啊這些東西。譬如我們現在眼前的很多東西,有些東西好的,有很多東西壞的。譬如椅子坐上滿舒服,這個當然;那我們假如去看,那樹啊、花啊、草啊這個都很美麗;有很多這個草並不美麗,長得很醜;有很多香,有很多味道臭;有很多很柔軟,有很多有刺;所以我們這地方是有好有壞,這是我們的業,所謂雜染之業。到地獄裡不是哦!所有的東西都碰不得的,這樣,不但你碰不得,他要來碰你,碰到你不是把你弄傷,就是把你弄死,所以「眾多苦具」,那各式各樣東西它自己會來。然後互相會殘害,然後我們拿在手上去不是自己傷害,傷害別人。最後呢,死掉了──「悶絕躃地」跌下來、跌死的,有的打死了、弄死了。弄死了以後,很有意思,虛空中他又喊:「是啊!汝等有情,你們再活過來呀!」就是一生。
次復欻起,如前殘害,由是當受無量眾苦。
這個聲音一喊,他馬上又活過來了,活過來了馬上再來,就是這樣。啊!那個痛苦無邊。看看我們現在人,這個人要想從入胎,慢慢地長大,真正地體會到事情,要花這麼多的時候。可是受苦就好簡單哪!「欸!是,好!活過來。」他馬上就活過來了,也不要像小孩子一樣的十年、二十年,那個痛苦馬上感得。這個業、造了業就這麼可怕法,所以這個苦是無量無邊的。這個地獄還是最好的哦!再下面看第二個:
二黑繩者。其中所生諸有情類,謂多當受如是眾苦,諸守獄卒,以黑繩拼,或為四方,或為八方,或為種種非一紋畫,如其所拼,如是以刀,或斫或割。
這樣。第二個叫「黑繩」,那黑繩呢,說生在那裡的那個眾生,他應該受很多各式各樣的苦,那個受苦方法很特別。說那個地獄裡有些獄卒,用那黑的繩在他身上彈線。你們有沒有看見這種木匠,木匠來鋸或者截的時候,用那黑的線先掛在上面彈一下,彈了這個黑的線以後,然後照那個彈的黑的線來去鋸。那麼這個木匠彈的是彈那個樹,現在的獄卒彈、彈在人身上,彈完了以後,彈了很多塊,然後他就來劈、來鋸、來砍。啊!那我們想想看,假定我們自己被那個鋸子來「咕滋、咕滋」,你碰到一點點你痛得要命。那現在我們去像這樣地拼命地鋸的話,那怎麼能夠忍受?就這樣。所以同樣的、一樣的,弄死了他又活過來了,他永遠死不了,所以這個地獄的真正可怕的地方。
下面再深一個,也就是再向下四千由旬,四千踰繕那下面叫「眾合」。
三眾合者。謂彼有情,或時展轉而共集會,爾時獄卒驅逐令入,如二羺頭鐵山之間,從此無間兩山合迫,爾時從其一切門中,血流涌注。如是如諸羊馬象獅及如虎頭,合迫亦爾。
這個「眾合」是怎麼一回事情呢?說那個地方的,到那裡的地獄的有情他大家,欸!自己一起,那個時候那個獄卒也來趕他們,趕他們趕得一起。我們這裡通常集會的時候,法會大家好高興慶祝,他們那裡可不是喔!聚在一起了以後幹什麼呢?就有兩個鐵山,那個鐵山上面有個「羺頭」,羺就是胡地的羊、那個羊,換句話說羊頭的那個。這個鐵山,這個山是鐵的,然後這個山的形狀像隻羊,羊把他兩邊靠近,然後壓到中間,彼此一點的間隙都沒有,完全密合的。然後這個夾過來的時候,那些有情就夾在中間,那一夾,所以這個人就完全夾扁了,像夾甘蔗一樣。那個血呀,我們一想到這裡就是,那想想這種真是很可怕,也可以說現在我們去想的話很可笑,可是實際上,這是千真萬確的,那是事實。那個血,啊!血流如注。那除了這個羊頭的以外,還有什麼馬頭的、象頭的、獅頭的、虎頭的這種鐵山來逼。除了這個以外,再看:
又集會時,驅逐令入極大鐵槽,壓迫全身,如壓甘蔗。又集會時,有大鐵山從上而墮,於鐵地基若斫若剖,若擣若裂。如是等時,血流涌注。
這個或者是向兩邊壓這樣,或者上面壓。那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其他的東西,各式各樣的東西在我們身上用種種的方式來傷害:不管是用刀來刻、來砍;或者是用切;或者是像那個裂開來的、拉開來;「擣」那就是像我們舂那個芝麻一樣地就弄。啊!那是無比地痛苦,只是他簡單的一句話「血流涌注」,這第三。第四個,叫作「號叫」:
四號叫者。謂彼有情,尋求宅舍,即便趣入大鐵室中,始纔入已,火便熾起,由是燃燒。
前面這個四個地獄,那是一種各式各樣的刀,然後是各式各樣的可以傷人的器具來傷的,還有這個山來壓的。現在從第四裡邊不是,火燒的。說很多有情,他來的時候為「求宅舍」,在下面會講為什麼叫求宅舍呢?就感得這個地獄的眾生,並不是說擺明了地獄,讓你覺得願意進入地獄,不是喔!是感得地獄的眾生,他進去的時候並不是現一個地獄的相貌,他覺得這個地方滿好的,這樣。或者是在曠野當中很恐怖,他就看見有一個地方很好,那他覺得很安全,他就進去了。一進去,不對了,那個地方都是大鐵的室,一進去馬上關起來,那個火就來了,然後燒。
除了這個以外,既然我講了前面這一段,我就講一下。這個業感得,就是我們現在的業的感得,不是前面說我們都貪圖我們歡喜的嗎?也就是這樣,我們覺得這個是我歡喜的、我願意。可是你這樣去做,造了惡業將來感得那果報的時候,這個東西一現起來,你歡喜的,咦!好像說在外面不安全,你所熟悉的那一個出現了,你進去。這是我們顛倒的惡業所感,一進去,那你的業所感得如果地獄業,裡面馬上就變成剛才這種狀態。
再說前面那種地方,那個山壓上來,在還沒壓近之前那段時候還沒被壓,就是壓了也不會全部的,可是火燒呢,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那我們現在可以感受得到,我們這個人就像一個什麼?就像雞毛一樣,丟了這個爐灶裡邊,一下馬上就全部燒起來,這個火燒是這麼個可怕法。那我們火燒是誰都沒有,沒有這個經驗過,可是燙傷我想都會,稍微燙到一點點,啊!痛得要命,痛幾天。現在整個的在裡邊燒,想想看!所以這個地獄我們是無法想像,那這個是第四。第五叫「大號叫」,
五大號叫者。多與前同,其差別者,謂其鐵室層匝有二。
跟前面一樣,不同的,有兩層。因為有兩層,所以裡邊更熱、火更大,所以這個地獄叫「號叫」,叫得個更慘。再下面第六:
六燒熱者。謂彼有情為諸獄卒,置於眾多踰繕那量,極熱燒然,大鐵𨫼中,展轉燒煿,猶如炙魚。熾然鐵丳,從下貫入,徹頂而出,從口二眼,二鼻二耳,一切毛孔,猛燄熾生。又置熾然大鐵地上,或仰或覆,以極熾然炎熱鐵椎,或打或築。
這是第六,那不從有情的喊聲上面去看,「燒熱」,說這個地方的獄卒在很大量的、非常熱的這個,燒得非常熱的這個什麼──鐵𨫼,𨫼就是鐵的鍋子,把這個有情輾轉地擺在這裡「燒、煿」。那個煿就是「爆」字,我們不是有爆糙米花嗎?非常熱、非常熱的,然後在這個地方爆那個東西,或者我們油來爆,油來炸、油來爆,我們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地可怕!那就像什麼呢?就像「炙魚」,烤那魚一樣。
除了這個外面烤以外,還有一個,這個唸作「產」,那個「丳」字怎麼寫呢?一個串字,那個兩個像個中字一樣,對吧,下面還有一個,不過兩豎。所以這個字,這個是一個「弗」字是吧!不是弗字,是兩個平行的口字,扁扁的像中間的中,中間的中不是一個嘛,現在加兩個重疊,然後還要這個兩豎,這個唸「產」,就是一種叉叉。你們看那個地獄變相圖當中,有這種牛頭馬面手上拿那個叉叉,那個就是「鐵丳」。他那個鐵丳幹什麼呢?然後從我們下面就很長很長的,下面就叉進去,然後從我們頭上面或者眼睛、鼻子這個地方,所以外面固然是在烤,裡邊也是一樣。啊!這個是我們就看起來,平常我們看人家說烤什麼?烤那個什麼、這個什麼烤雞、烤鴨,那看,啊!吃得很高興,要曉得到那時候我自己就被烤。所以真正想想這種是真可憐,是絕端、絕端痛苦,那個混身的毛孔,啊!那都生煙哪!就這樣有各式各樣的。那這個文字容易懂,我們總是拿這個裡邊,了解了以後拿一個去思惟。
七極熱者。謂以三尖大熱鐵丳從下貫入,左右二鋒,徹左右髆,中從頂出。由是因緣從口等門,猛燄熾生。又以熾然炎熱鐵鍱徧裹其身。又復倒擲,熾然涌沸彌滿灰水大鐵鑊中,其湯涌沸,上下漂轉。若時銷爛皮肉血脈,唯餘骨[骨*肖],爾時漉出,置鐵地上,待其皮肉血脈生已,還擲鑊中,餘如燒熱。
那第七「極熱」,啊!比這個上面一層、一層更厲害。那下面是用三個尖尖的一個大鐵丳,也是一樣非常長。然後上面,我們這個人的手臂向下的,由於貫了以後,變成功這樣地叉起來,這樣。所以換句話說,裡邊、外面沒有一個地方不用最可怕的東西來,所以我們所有的地方都是。除了這個以外,那個把那個鐵的東西「鐵鍱」全部地包在身上,都是這個熱得要命的。或者把整個的這個頭下腳上的,擲到那個大鐵鍋中,那個鐵鍋當中有什麼呢?沸騰的這個,那個都是鐵水、揚湯,那樣。一放下去,那個皮肉統統、統統燒乾掉了,就像烤什麼?烤枯的那個骨頭一樣。那再把他撈出來,撈出來放在地上,他一下那個皮肉又來了,那再來。
啊!所以想想這個造了業就這麼可怕。那我們現在說要得到了暇滿的人身,隨時要死,要求生很難;到了地獄裡去你死也死不掉。這一點是我們要好好地策勵:要活很容易,一喊就「哦!活過來。」你就活了,撈出來放在地上,他又長得好好的,再來受苦。那為什麼會這樣呢?當我們聽的時候,覺得好像難以相信,實際上你了解了後面的業的行相,業感得的,我們稍微去檢查一下,你很清楚明白。所以這個是絲毫無差!那我們現在下面再看八十八頁:
八無間者。
這個就是無間地獄,我們常常說「無間」,那看看這無間是怎麼一回事情。
謂自東方多百非一踰繕那地,猛火熾然,即從其中騰燄而來,由此漸壞,彼諸有情,皮肉筋骨,直徹其髓,徧身一切猛燄熾然,燒如脂燭。所餘三方,悉皆如是。四方火來,於彼合雜,所受苦痛,無有間隙,唯因號哭叫苦聲音,知是有情。
這是第一段。這個無間地獄怎麼樣一回事情呢?就是說進去了,那個時候馬上「東方多百」,很多很多的各式各樣的猛火「啪!」一下就進來,這樣。一進來把裡邊的這個有情,立刻這個「皮肉筋骨」乃至於「直徹其髓」──骨髓,也就是說到最最裡邊的東西,統統非常強猛的火,像燒蠟燭油一樣「滋滋、滋滋!」那除了東方,講的時候必須東、南、西、北,實際上四方、上下那個火。那這個裡邊燒得你簡直是找不到人,那怎麼曉得有人呢?因為他們的喊、痛苦的聲音,所以曉得這個裡邊有人。
又於盛滿熾然鐵炭大鐵箕中,而為揃簸。
那除了這個以外,還要盛在那個鐵的畚箕,這畚箕裡幹什麼啊?「揃簸」。那這我們現在不大知道那東西,民間有一種大的畚箕,比如說我們現在要去掉那個東西,就把它拋,然後是混在裡邊拋,這樣。所以把那個人就混在那個大的那個熱鐵當中這樣去弄。
又命登下熱鐵地上,諸大鐵山。又從口中拔出其舌,以百鐵釘,釘而張之,令無皺襵,如張牛皮。又置鐵地令其仰臥,以大鐵鉗,鉗口令開,熾然鐵丸,置其口中。又以烊銅而灌其口,燒口及喉,徹諸腑臟,從下流出。所餘諸苦,如極燒熱。此但略說粗顯苦具,非餘種種眾多苦具而不可得,如是所住住處之量及諸苦等,是如〈本地分〉中所說錄出。
這個文字不難,我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無間地獄當中,那麼下面除了這個以外,先說一下為什麼我們叫它無間地獄。通常說我們叫「五無間」,無間分兩方面,造了這種業以後,要去這個無間地獄,這個無間地獄有五種特徵。哪五種特徵呢?第一個叫「趣果無間」。我們現在看見任何一樣東西,那要得到那個果的時候,總有一個間隔,比如說我們人死了,投生其他的地方,要經過一個中陰身,這樣。然後人如果造了惡業到無間地獄,不要經過中陰身的,這個人一死馬上到地獄裡面,中間沒有間隔,所以叫「趣果無間」,這第一個。
第二個,「受苦無間」。我們前面說的等活,然後黑繩、眾合,這個它中間會停一下,死掉了,喊起了:「活過來!」你又活過來。活過來了以後,那個很多傷害的這種兵器等等,還沒上來之前,你還有一段時候空吧!比如說那個眾合,那山沒壓進來之前,你還有一段空吧!或者壓上來的時候,壓到一點點,還並不是全部來吧!這個所以受苦有間隙的。然後在這無間地獄裡受苦,沒有一點點間隙,一下去馬上開始,一直到你這個造無間的業整個地受乾淨,所以受苦無間。還有呢,因為受苦無間,所以這個時──那「時無間」、「命無間」。時無間是從進去到出來,沒有一點間斷地一直受這個苦。別的地方會死的,無間地獄的眾生不死的,這個就是可怕了,業這麼厲害!我們前面一再說,人身這麼難得隨時會死,這個地方怎麼死也死不掉,這個才是它絕端可怕的地方。
最後一個,「身形無間」。這個無間地獄很大,可是每個人在無間地獄感覺到,他那個身體就像無間地獄一樣大。現在來了,如果火燒的話,如果小一點,那你會不會感覺得被燒得小一點?現在大,啊!你被燒得這麼大,這樣。我曾經看過一個公案,那公案怎麼說呢,他不是掉了無間地獄,他墮落了,墮一個畜生,墮一條豬。他會感得前幾世的事情,記得那條豬的事情。最後那條豬被宰,被宰了以後──你們看見那個賣豬肉的,在那市場裡那個攤販,他不是切嘛,切成一塊一塊吊在上頭──他就感覺得痛得啊,不曉得哪裡痛起,哪裡都痛!實際上我們也可以想得到,你割成功掛在那裡,掛在那裡也痛,那正在砍、砍也痛,那地方也痛、那地方也痛,越大痛得越多。那個可是吊在那裡不砍的地方,它至少不痛啊!現在呢,他那個身形無間,那個身體大得這麼大,他並不是用刀來一刀一刀砍你,整個的火來燒。這個無間地獄,我們是無法想像啊!
所以平常的時候,假定我們真正地想修行,好好地想一想,那是會策勵我們。我們眼前為了貪一點小便宜,那小便宜能夠多少?可是將來受那個苦,那實在是無法忍受。所以經論上面一再說,人間再怎麼苦,在任何情況之下,不要說比,連它想都無法想像,無法想像這個地獄當中的百千萬分之一的苦,我們無法想像,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
那所以下面,我們只是簡單地再說明一下。說除了這個「揃簸」以外,還有呢,總是這個大地獄當中、熱地獄當中這個樣子,叫我們跑到那鐵山上面去。還有呢,有的時候把那個口把它張開來,然後把舌頭挖出來,挖出來了那個再鐵釘釘,那這些事情。還有呢,把口張開來了以後,所謂「烊銅灌口」,那個銅把它燒得像水一樣,從這裡灌進去,那簡直是那個火痛徹心肺。那所以各式各樣、各式各樣的,這地方也只能簡單地說明。那麼這個根據是根據哪裡來呢?根據〈本地分〉,這就是《瑜伽師地論》的〈本地分〉。這個是受苦,下面呢,
此諸大苦,要經幾時而領受者,
那這樣的苦要經多少時候呢?看一看。
如《親友書》云:「如是諸苦極粗暴,雖受經百俱胝年,乃至不善未盡出,爾時與命終不離。」
這個偈。下面是解釋:
謂其乃至能受業力未盡以來,爾時定須受彼諸苦。
說這個地方的受苦,啊!很苦,很苦,要經很長。多少時候呢?就看他的業力,他的業還沒盡,對不起,就一直受下去,一直受到他造的業盡了,不受。就像我們欠了別人債,沒有旁的辦法好想,你必須把那個債還掉。它下面算那個時間,把它唸一下就行。
此復人間五十歲,是四天王眾天一日一夜,
看喔!我們人間五十年,四天王裡才這一天。那麼拿這個一天,
以此三十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此五百歲是四天王眾天壽量。
四天王眾的壽量有五百年,相當於人間多少?九百萬年。然後,
總此一切為一日夜,
這個九百萬年算起來只有一天喔!
三十日夜為一月,此十二月為一歲,此五百歲,是為等活地獄壽量。
啊!所以你看看,那個等活的地獄壽量多長啊,這麼痛苦!
如是人間百歲、二百、四百、八百、千六百歲,如其次第是三十三,乃至他化自在諸天,一日一夜。其壽量者,謂各自天千歲、二千、四千、八千、萬六千歲。
就是越向下,這個壽命越是倍倍增長,就相當於向天上去的倍倍增長一樣。所以
如此次第,是從黑繩,
第一個是等活嘛,第二個黑繩。
乃至燒熱一日一夜。以各自歲,從千乃至一萬六千。
自己算一下就可以。
《俱舍論》云:「人中五十歲,是欲界諸天,下者一日夜,上者俱倍增。」又云:「等活等六次,日夜與欲天,壽等故彼壽,數與欲天同,極熱半無間中劫。」〈本地分〉中亦同是義。
先唸一下,那個解釋下一堂課再來說一說。好,這堂課到這裡為止。